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1.第三次預言受難(17-19節)
這是耶穌第三次預言受難,內容比前兩次更加詳細,並且提及被交給外邦人和受各種凌辱的情況。
耶穌離開比利亞上耶路撒冷去,必須經過耶利哥(參29節)。從時間點來看,這是主耶穌在比利亞第三次上耶路撒冷的行程。馬太並未記載祂另外兩次的行程。這次上耶路撒冷是為了上去過逾越節,祂在這次旅程裡被釘了十字架。
祂再次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17節),告訴他們到達聖城後要發生的事。祂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這明顯的是指猶大的背叛,猶太人的領袖要定祂死罪(18節)。
由於沒有權柄判祂死刑,死刑必須由羅馬政府官方做出定奪,所以那些人要把祂交給外邦人(羅馬人)。祂要受戲弄、鞭打和釘在十字架上。然而死亡不能得逞,因為祂第三日他要復活(19節)。
2. 關於在天國的地位(20-28節)
馬太記載這次門徒爭大的事,是緊接於耶穌向門徒預言受難的,其目的明顯地是要指出,當時門徒的心實在與他們的主相距得太遠。
雅各和約翰的母親來到主面前(20節),她為兩個兒子求主的左右座位(21節),意即在國度裏僅次於主的地位。由此請求可見,當時跟隨主的人都以為祂此次上耶路撒冷,乃要趕逐羅馬人,建立政治性的國度。
馬可福音記載這些請求是雅各和約翰自己提出的(可十35);可能他們是按母親的吩咐提出請求,又或者他們三人一同向主提出請求。無論是誰提出,都沒有矛盾。
主耶穌第三次預言祂的受難時,祂的跟從者卻仍思念自己的榮耀,多過主的受苦。人性的弱點實在叫人感到可悲。
基督第一次預言受苦時,激起了彼得心裏的著急,提出反對(太十六22);第二次預言不久,門徒便問:「天國裡誰是最大?」(太十八1)現在,主第三次預言,雅各和約翰又野心勃勃,提出要求。
他們一直對主的提醒和將要降臨的災害充耳不聞,一心只管注目主所應許的榮耀。他們用物質眼光看天國,他們抱的態度是何等的錯誤。耶穌坦白回答說,他們不明白所求的是甚麼。他們想不背十字架而得冠冕,不經過犧牲的壇而得王位,不必受苦而得榮耀。所以,耶穌直接了當問他們:「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麼?」(22節)這是指祂十字架的苦難。
「他們說,我們能,」他們如此說,乃因他們不認識自己(參廿六31,56)。
雅各和約翰公開表示他們願意分嘗主的杯,雖然他們這時並不明白自己所求的和所說的是甚麼,但後來他們果真分別為主殉道或受逼迫,正如他們自己的承諾。雅各是第一個殉道的使徒;約翰也為了持守信仰被放逐到拔摩島。
至於誰坐左右的問題,耶穌指出祂自己既為神的兒子,尚且完全順服遵行父神的旨意,祂的門徒豈不更應樂意接納神所分派他們在天國裏的地位麼?(23節)
這兩兄弟的請求引起了其他門徒的不滿(24節),原因是他倆在爭大的競賽中作弊,比其他人搶先提出這項請求。其實,他們每一個人都渴望能得著這尊貴的地位。
耶穌隨即教導他們「為大」的道理。在世人的眼光中,向人發施號令就是為大的標記(25節);然而,在神的國度裏,謙卑服事別人才是真正的榮譽(26-27節)。決定在天國的位置,不在於權柄,而在於服事人。
人子取了奴僕的樣式,到世上來服事人,並且為人類的罪孽捨身流血,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使人得以與神和好(28節),這是服事人的榜樣。
天國子民的領袖與世人的領袖之間的差異,為我們的人生帶來了嶄新的價值觀念。我們得重新思想「為大」的意義,也要為我們對神和對人的服事,重新訂定行動的動機和方向。
一個越體會主心意的信徒,必越能領會服事的本身就是一種榮耀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