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十章曾經論到有關宗教的逼迫,他們要提防不信神的猶太人,因這些猶太人會把他們交給公會,並且要在會堂裏鞭打他們。他們不僅會受到人民的攻擊,在信仰上也會受到攻擊(十17)。
本章大部分的篇幅就是在論述有關宗教的逼迫。百姓拒絕耶穌,已經到達了高峰的程度。法利賽人的敵意和怨恨日益加深,隨時爆發。導火線是守安息日的問題。
一、有關安息日的辯論
對猶太人而言,安息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摩西律法規定: 當照耶和華你 神所吩咐的、守安息日為聖日。(申五12)
這律例本是為紀念耶和華救恩而設,在耶穌時代,法利賽人卻加上許多法外規定,使得安息日變成重擔。這是在此論據的背景。
1.摘麥穗事件(1-8節)
那時正是安息日,耶穌 與他的門徒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喫(1節)。律法容許他們從鄰舍的禾稼中摘取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申二十三25)。
熟悉律法的法利賽人看見了,就指控耶穌的門徒破壞安息日的律例(2節)。
猶太教的拉比為闡釋安息日的誡命,特定了三十九項屬於違例的工作。法利賽人指責耶穌的門徒犯例,是因為他們認為摘麥穗等於「收割」,拿著吃則是一種「打榖」的方式,而這兩項「工作」都是被禁止的。
耶穌提出四條論據來反駁法利賽人的態度。
第一條論據,耶穌引用大衛的先例(3節),說明照顧人的需要比墨守成規更重要。大衛和他的隨從為逃避掃羅王的追殺,曾在挪伯的祭司亞希米勒那裏喫了陳設餅(撒上二十一1-6)。
這些陳設餅除祭司外,其他人一概不可吃(4節)。大衛不是祭司,他的隨從也不是祭司,但神從沒有斥責他們。原因何在?因為他是王!這一論據的訴求重點在於事情發生在誰身上。
大衛可以違法,因為他是大衛,是王。這裡暗含的意思是:「這裡有一人比大衛更大!」(參6、41、42節,便可清楚地看到論據的關鍵)。這條論據的關鍵是宣佈彌賽亞的權柄,至少與大衛的權柄一樣大。
第二條論據,耶穌提醒法利賽人,祭司犯了安息日,宰殺牲口來獻祭(民二十八9-10)並沒有罪(5節),因為他們是在服事神。這一條論據提得更直接,它涉及舊約批准的,一種可以違背守安息日律法的行為。
一般以為,祭司在安息日應做的就是獻祭(民二十八9-10),或許還有更換陳設餅(利二十四8),僅此而已;其實不然,聖殿裡還有其他的事相當瑣碎,做了這些事,就會被認定是違背守安息日的規定。
第三條論據,重複何西阿書的話:「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7節,何六6)這句話在前面(太九13)已出現過了。這句話的目的絕不是來貶低禮儀,而是來確立神的優先次序。
這段經文論據與馬可福音的宣言:「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完全一致,也贏得了同樣的效果。門徒們之所以無罪,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違犯文士的法規,而是因為他們這樣做是靠著他們主的權柄。
第四條論據,闡明了第一、二兩條論據的含義:耶穌是彌賽亞,祂有支配安息日的權柄:「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8節)。
耶穌是人子,祂並不廢除守安息日的律法,不過宣告祂有解釋律法的權力,而且祂的解釋總能有效地削弱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
2.醫治病人(9-14節)
耶穌從禾田進了一個會堂(9節)。路加告訴我們,那裏有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為要找出把柄控告祂(路六6,7)。
堂中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法利賽人心想,假如耶穌在安息日醫治那人,他們便有罪證法辦耶穌。故此,他們先挑起律法上的爭論:「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10節)
耶穌反問他們,若他們中間的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裏,他們會否把牠抓住拉上來? (11節)然後回答他們,人比羊貴重得多。假如對動物施予同情是正確無誤之事,那麼,在安息日作善事豈不更是理所當然!(12節)
耶穌這次的回答既不直接強調自己的權柄,也不引用舊約的例子,只是指出了他們行為的反覆無常。對醫治一個病人,他們百般阻撓;但為了拯救自己的財產,他們卻可以不顧一切。
根據拉比的規定,安息日的醫治工作,只限於對病人有性命危險的緊急病症,其他則要等待安息日過後才進行。耶穌卻指出,安息日是幫助人脫離疾苦的最適合日子;因為這些行動,正表明了神設立安息日的真正意義。
耶穌的話道破了猶太領袖的惡意之後,祂便醫治那枯乾了手的人。祂叫那人伸出手來,那人的信心和意志便起了功效,順服使那人得著醫治(13節)。奇妙的創造主使那人的手復了原,和另外那隻手一樣。
法利賽人因此勃然大怒,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14節)。這裡第一次提到法利賽人策畫殺掉耶穌,表明裂痕已無法彌補。
耶穌在這兩次有關安息日的爭論中,指出了法利賽人的錯誤。他們只遵行律法字面的意思,卻忽略了神設立律法的目的和基本精神,這樣其實不是真正遵行律法。
思想一下,今天我們在遵行神的話語上,是不是也會選擇性的遵守?對於自己有利的部分就放寬尺度,對於自己有損的部分就嚴格把關?若是如此,我們跟這些逼迫耶穌的文士、法利賽人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