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十一)神的朋友的態度(十八20-33)
1.神對罪惡的態度(20-21節)
「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聲」聞於:「叫喊」、「悲痛的哭喊」。此處應該是指被壓迫者的悲鳴的聲音。「聲聞於我」:「叫喊的聲音很多」。
要「下去」:與創世記的「降臨」、「下去」同字(參創十一5、7)。似乎表明上帝審判的慣常作法,表達神並不是不知情而需要「下去」查看,而是神「下去」時將帶來審判。
「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這樣的說法顯示上帝雖然全知,但祂進行毀滅性的審判時,還是貼近受審者仔細查看,讓被毀滅的人無話可說。
神給予所多瑪城的人一個公平的測試。祂並非漠視他們的惡行,只是耐心地、公平地給他們悔改的最後機會。現在,神仍在等候,賜人回轉歸向祂的機會(參彼後三9)。聰明的人會在神懲罰罪惡以前,就歸向祂。
朋友應該是彼此信任的,所以神告訴亞伯拉罕他將要作的事。主耶穌說,倘若我們遵照主的吩咐而行,我們就是神的朋友(約十五14);這段經文繼續告訴我們神的朋友應有的三種態度:
2.人對神的態度(22節)
「二人轉身離開那裏,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
「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可以譯為:「但耶和華仍站在亞伯拉罕面前」。
當神的使者離開亞伯拉罕之後,「但耶和華仍站在亞伯拉罕面前」。亞伯拉罕也沒有急著離開,他也繼續留下來和神在一起。我們每天親近神,不要急著結束禱告讀經的功課,要停留一些時間,讓神有機會與你說話。
我們是否常常單獨與神「單獨相會」,與祂成為良朋密友呢?與神單獨相會接觸越多,我們的靈性便越豐厚和成熟,成熟剛強的生命能使我們勇敢站在時代面前作忠心的見證人。
3.人對自己的態度(27節)
「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
「我雖然是灰塵」:這不是單純謙虛的表現,而是在神面前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存在(三19),是真實的信仰告白(羅九21-23)。
當我們與神單獨相會,認識祂是無限永恆的神時,我們就會覺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軟弱和無能,像亞伯拉罕一樣承認自己只是「灰塵」而已!
4.人對別人的態度(23-33節)
在亞伯拉罕與神的對話中,顯然他正想到他的侄兒羅得,他希望神因羅得的緣故而使所多瑪城可以倖免於難。可見神的朋友對別人一定有仁慈為懷的心,基於此種心懷,他以一種大膽的勇氣向神祈求。
首先,他求神施憐憫:「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接著提議也許在所多瑪可以找到五十個義人,然後逐次遞減數字,最後希望神答應,若在所多瑪找到十個義人就不毀滅這城。
從亞伯拉罕的身上,我們看到一個禱告的功課,就是因著神所賜的信心而產生的膽量。巴不得我們也像亞伯拉罕一樣,憑信心得著進到神施恩座前的自由和膽量。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裏見有三十個怎麼樣呢?』祂說:『我在那裏若見有三十個,我也不做這事。」(30節)
「求主不要動怒」:這話顯示亞伯拉罕也覺得自己有點僭越了。
這次是亞伯拉罕第二回干預所多瑪的事(參十四14):世界將從他得福的遠景(十二3),在此提早出現;而達到這目標的途徑必定是自我犧牲,此點在這裏也約略可見。
我們很容易把這段禱告形容為討價還價,但較準確的說法,應當是禱告的「探險」,亞伯拉罕正在摸索著向前進:
(1)愛心:他不只關心他的親戚,也關心整座城(24節)。
「假若那城裏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裏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
亞伯拉罕根據神作事的法則來發問;事實上,神藉先知耶利米說,若耶路撒冷城中有一人行公義,祂就要赦免這城(耶五1)。
(2)信心:他顯然已掌握住神治理的範圍與公正(25節)。
「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亞伯拉罕並沒有無條件地要求耶和華的恩惠,而是承認神的審判是公正的,是以公義為基礎的。亞伯拉罕深深覺察到,耶和華神與缺乏倫理的假神不同,他是分別善惡、義人惡人的公義的神。
(3)謙卑:從他整個說話的方式可以看出(27節)。
「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
當我們與神晤對,認識祂是無限永恒的神時,我們就會覺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軟弱和無能,像亞伯拉罕一樣承認自己只是「灰塵」而已!
《與神做朋友》
「二人轉身離開那裏,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創十八22)
神的朋友可以為別人說情。也許我們以為亞伯拉罕的信心,同與神的友誼,是我們沒有可能及到的。不要失望,亞伯拉罕是漸漸上進的;我們也可以漸漸上進的。我們追求,是跑步,不是跳遠。
凡是信心經過許多試煉而得勝的人,這人必定有一個頂大的試煉等在前面。
無價的鑽石都是曾經過切磋琢磨的;貴重的金屬都是曾經過烈火試驗的。亞伯拉罕決不能被稱為信心之父,假使他未曾受過極大的試煉。請讀創世記二十二章二節︰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看哪,他帶著一個謙卑順服的心,一步一步牽著他的心上人,向摩利亞山上走去,預備獻給他所敬愛,事奉的神!
他這麼做,給今天疑惑神的對付的人們一個何等大的責備!他這麼做,惹起天使的注意。他這麼做,堅固以後神的兒女的信心。他這麼做,使信徒知道不猶豫的信心能證明神的信實。
當得勝的信心達到頂點的時候,耶和華的使者對他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你既信任我到極點,現在我也要信任你;你可以永遠做我的朋友,我必祝福你,也必使你成為一個祝福。
這是一條不改變的原則︰「那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加三9)
與神做朋友不是一件小事。
–引自《荒漠甘泉》五月9日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這句話如何解釋?有何重要?
2.亞伯拉罕是與神討價還價嗎?這件事你學到甚麼屬靈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