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貳、選民列祖的歷史(十二~五十章)
一、亞伯拉罕的蒙召與應許(十二~二十章)
這是列祖史的開端,以上帝呼召亞伯蘭為起始。上帝呼召亞伯蘭離開這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國,是因為這地區的文明已傾向於敗壞,遠離了上主創造人類的目的。
亞伯蘭的受召,是要往上帝所指示的地方去。但在召命中,並沒有告訴他是到那裏去。在這呼召中,我們再次看到上帝對人的恩典和應許,並以普施世人福分為念,因祂是普世人的主。
這普施世人福分的恩寵,是從一人的聽命為開端,要他承受上帝的福分以叫別人得福做為人生的使命。在這一切的應許中,最寶貴的,是地上萬族都必因亞伯蘭得福的話。
這話所指的,當然不單指著亞伯蘭一個人而已,乃是指著那將要從他的後裔中出來的一位,就是耶穌基督,而將救恩普賜萬民。
(一)信心之父的興起(十二1-8)
神呼召亞伯蘭,要他過分別為聖和信心的生活。
1. 神的呼召:離開安全之城(1節)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本地」: 也可以譯為「你的國」或是「你的故鄉」。指「哈蘭」或整個「美索不達米亞」。這表明是一個人所喜愛、所留戀、所思慕的所在地,而上帝卻要他離開。
「本族」:可作「你的出生地」或「你的親族」解。無論作那一種解釋,都指明要與之脫離關涉。
「父家」: 是指父親他拉的家。按猶太教的傳統認為是敬拜假神的家(書廿四2)。亞伯蘭離開父家,就是放棄了得到祖業和家產的權利。
土地、家族、祖業都是古代社會最重要的因素。對農夫和牧人來說,土地就是生計。對城市人來說,土地代表他們政治上的地位。而子孫代表將來;兒女在父母年老時供給他們,使家系延續一代。他們能安葬父母,並且光宗耀祖。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這是對亞伯蘭的呼召。這呼召是命令式,表明上帝將有使命交託給他。
要離開住慣了的地方,拋棄所有應得的權力,會失去安全感。神有時要祂的兒女離開熟悉的地方,或理想的職業和工作環境,乃是要我們過倚靠祂的生活。
2. 神的祝福:七重的應許(2-3節)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上帝呼召亞伯蘭,並賜給他應許,這應許包含七重祝福。
(1)我必叫你成為大國:
就是兒孫興旺,這應許,已經預見他的後裔要組成國家,就是後來的以色列國。
(2)我必賜福給你:
這包括屬地的和屬靈的兩方面的賜福。屬地的是家產豐富,兒女眾多,身體康健,年高壽邁;屬靈的當然是指靈性的長進與豐盛。
(3)我必叫你的名為大:
名就是名聲、榮譽,叫當代的人知曉,成為知名人物。而名的主要含義卻在紀念:也就是人死留名。
(4)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別人受到蔭庇,人可以從他那裏得上帝的賜福。也可以說是使別人獲得在屬身體和屬靈上的一切福利的含義。「你也要叫別人得福」,這上帝對亞伯蘭呼召的核心。
(5)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
使他有豐盛的屬靈資產與特權,這是上帝恩待一切屬祂之人的恩賞。為你祝福的就是你的朋友,你的朋友就是上帝的朋友。
(6)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
這表明上帝對屬祂的人無微不至的保護。咒詛你的就是你的敵人;你的敵人,也成了上帝的敵人。
(7)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他成為福氣的分賜者,不僅賜給部分人,而是所有人。原來只有神才能擁有的位分,現在卻交託給了他。
人們透過亞伯拉罕,不但在他信賴上帝的心上得著福分,也在日後藉他的子孫所傳流的律法上得著福分。更要緊的,是藉著他後裔中的一人,就是耶穌基督而得著無窮的福分(參看十八18,廿二18;加三16)。
3. 神的帶領(4-6節)
這呼召最大的挑戰,是亞伯拉罕不知道要往哪裏去。然而他全然信靠上帝的話,因此順服上帝的吩咐付諸行動:「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4節)。他沒有問上帝為甚麼去,也沒有問到那裏去,上帝怎樣吩咐,他就怎樣照作。
「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5-6節)
亞伯蘭原本就很富有,他並非因為要逃荒才去迦南地。亞伯蘭答應上帝的呼召,不是為著尋求生活的舒適,而是為著遵行上帝的旨意。
聽了上帝的呼召,亞伯蘭帶著妻子撒萊,侄兒羅得,和所積蓄的財物人口,以七十五歲的高齡,旅行數百公里,來到了迦南地的示劍。
4. 神的顯現與應許(7節)
在參天古柏的摩利橡樹地區住下,上帝才指示亞伯蘭,「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這迦南地就是賜給他後裔為業的地方。他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5. 與神同在的生活(8節)
亞伯蘭在那裏築壇敬拜上帝,然後遷往伯特利與艾的中間,又在那裏築壇敬拜上帝(8節)。
亞伯拉罕到一個地點就會築壇敬拜上帝。有學者說這是一種「佔領」的表徵,事實上這是亞伯蘭在其經過的地方留下的主要遺跡,表明他對上帝的敬拜態度。
(二)信心受考驗(十二9-20)
1.危機時刻(9-10節)
接著,他逐漸遷往南地(9節)。這些地方,就是日後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過約但河入佔領迦南時,首先進住的所在。
亞伯蘭必須這樣遷移,主要原因是當地已經有了其他民族佔據,他是後到的移民。亞伯拉罕遷往南地之後,由於遇到了饑荒,「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10節)他的信心受到考驗,但至終失敗了。
亞伯蘭面對饑荒,理應憑信心渡過,所以「下埃及去」,顯出他信心的軟弱;「就」字表明他下埃及去,乃是對『環境遭遇』的直接反應,他並沒有先去求問神。每一方面都作了計畫,只是沒有想到神。
亞伯拉罕對這突然來臨的饑荒大惑不解,他心裏一定猶疑:這就是神為我選擇的地方嗎?基督徒生活也常會遇到這種大惑不解的情況,神為何帶領我到如此絕境的地步?但要知道,基督徒的信心必須經歷嚴峻的考驗才能成長。
2.信心不足(11-13節)
由於他內心疑惑,因此快達埃及時便犯了錯,就是怕自己被殺而掩飾他妻子撒萊的身分,他扯了半個謊,要求撒萊:「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
「你是我的妹子」(13節): 撒萊原是亞伯蘭同父異母的妹妹(創廿12),在摩西頒布律法之前容許這類婚姻;但他的話半真半假,企圖以兄妹關係掩蓋夫妻關係;以一半事實,來遮掩另一半事實,這也是謊言。
「懼怕」常是基督徒信心不足的表現,「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箴二十九25;另參賽十二2)
3.神的干預(14-17節)
法老果然想佔有撒萊,將她帶入王宮,「法老因這婦人就厚待亞伯蘭,亞伯蘭得了許多牛羊、駱駝、公驢、母驢、僕婢。」但神為了她的緣故干預此事,「降大災」於法老和「他的全家」。神的信實必然保護屬祂的人。
「公驢、母驢」:驢是當時商隊使用最多的動物,所以特別提出不同性別的驢。
「降大災」: 有『以眾多奇異的災害擊打』的含意。
「他的全家」:可以解釋為後宮眾妻兒子女,因為法老破壞別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要遭破壞。
亞伯蘭從法老所得的僕婢中,很可能包括了一個問題人物,就是撒萊的使女夏甲(創十六1)。她不但延誤了神所應許的兒子以撒,並且也給以撒的後裔帶來許多的難處。
4.王的斥責(18-20節)
當法老發覺被騙就當面斥責亞伯拉罕,法老責問了亞伯蘭三個問題:你向我作的是甚麼事呢?為甚麼沒有告訴我他是你的妻子?為甚麼說他是你的妹子(18-19節)?
亞伯蘭都沒有答覆,因為他無言以對,表示他接受被斥責是應當的。於是法老命令左右趕亞伯蘭出境;他們就把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送走了(20節)。
基督徒因行為不正而被世人責備,是最不榮耀神的一件事。基督徒做錯了事不要藉故推諉,乃要勇於承認過錯,顯露正直的心懷。
《信心之父》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十二1)
神的呼召是由於祂的主權和恩典;亞伯拉罕知道那位呼召他的是誰。知道神講話,就立刻不遲疑的聽從,行動。這就是信心。只是他帶上了一個羅得,沒完全順從「離開」的命令。
聖經說到他的情形:「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但在另一方面,「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8-10)
信心的道路,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遠見的冒險,是知道所信託的是誰。他把手伸出去,交在神手中,讓那位全知全能的神帶領他,為他選擇前途。亞伯拉罕所走的道路,是無定的,艱苦的,漫長的道路。
他不體貼肉體,不依戀所有的享受,毅然的離開了家鄉的城。他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是神「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十一16)這就是說,他離開了地上的家鄉,是想往天上更美的家鄉;他離開了地上敗壞的城,是要去那座不朽壞,有根基的城。
很多人所要的,是沒有十字架的恩典,是合自己條件的宗教。今天,神仍然尋找願意跟從祂的人。祂所要的,是不計地上的利害得失,不求肉體的安舒的人,為遵行神的旨意,甘願走十字架的道路,使他人得福。這樣的人在哪裏呢?
–摘錄自于中旻《創世記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上帝呼召亞伯蘭,並賜給他應許,這應許包含哪七重祝福?
2.神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是指甚麼地方?有何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