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七、人本主義的失敗:分散與揀選(十一1-32)
這一段經文,記載巴別塔危機,上帝干預,使人分散在全地上(8節)。
為甚麼要干預?就是人違背上帝對人要遍滿地面的賜福,本著有相同的言語,相聚在一起,想要聚居城市,想造塔通天,以傳揚己名。這是驕傲自大,不理會上帝的賜福和恩典旨意的行為。
上帝為免人重蹈覆轍,所以決定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因言語不通而不能合作,也不能團結和聚居在一起,而達成了上帝所定的旨意。
巴別塔的史實是聖經空前絕後,獨一無二的事件,全人類聚集在一起同心合力的背叛神,要建立一個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的社會。
(一)人的建造和神的反應(1-9節)
1. 人的言語原是一樣的(1節)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
「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一種語言、一種話語」。跟「口音」並沒有關係。
第十章一再的說:『各隨各的方言立國』(創十5,20,31),並且那裏還有一句話:『那時人就分地居住』(創十25);本章便是對如何造成上述情形的補充說明。也就是第十章是概覽,十一章開始是記細節。
2. 人聯合起來建造城和塔(2-4節)
他們向東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發現一塊平原,就住在那裡。於是他們用磚頭來建造,又用「石漆」當灰泥砌磚。
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示拿地」:範圍大概由巴格達到波斯灣。
「石漆」:「瀝青」。
「一座城和一座塔」:一座「城」,具有防衛設備(城牆)的城市。不僅僅是建造我們熟悉的「巴別塔」,應該還包括建造「巴比倫城」。
「塔頂通天」:「塔頂到達諸天」(當時的人認為「天」是神的居所)。暗藏著「與神同等」的意圖。
建造巴別塔的目標是「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這樣做就是所謂的「人本主義」表現。我們特別注意建立「人本主義」社會的幾個因素,然而這些人為因素是抗拒神的,結果失敗:
(1)政治因素
當時天下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要做同一的工作,為要達到同一的目的,發揮同一的功用。要使這目的達到,一定需要經過政治手段及組織,才能使眾多的分工變成合作,有條不紊,才能上下一心為同一的目標努力。
(2)科學因素
「做磚,把磚燒透……又拿石漆當灰泥。」(3節)可見當時的人已懂得把自然物加工,用人工產品代替天然之物,他們已經有了知識、技術、工業知識,以至科學成就。
(3)哲學因素
「為要傳揚我們的名」他們一定先有一種看法、觀點和理論,認為人是優越的、偉大的、可以自主、是值得誇耀的,然後才會想傳揚人自己的名,這是人的哲學。
我們清楚看到,歷世歷代的人也想靠以上幾種人為因素建立一個人間天國,以抗拒或忽視神的權威,結果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
★問題探討:到底他們的錯誤在哪裡?
(1)抵擋神
主要原因是「塔頂通天」(4節)的涵義,這是指要達到神的座位(參賽十四13-14),他們建塔的目的,是在塔上敬拜天,進行自己的宗教行為。這是公然抵擋神,離開神的作為。
另一種說法,他們建此高塔的目的,意在躲避另一次洪水;也就是人信賴的是自己的雙手,而不信靠神的應許(參創九11)。
(2)違背創造的使命:
其次是他們的目的是「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4節),神的旨意是要人『遍滿地面』(創一28,九1),但人卻執意不要分散,這明明是抗拒神的命令。
3. 神變亂人的言語,使人分散在全地上(5-9節)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5-6節)
「降臨」:原文是相同的「下去」、「下來」。
「如今既作起這事來」:「這是他們所開始做的事」。
「沒有不成就的了」:「不能攔阻」。
這裡講出上帝採取行動的原因:人開始決定以自我為中心,挑戰上帝的旨意(犯罪),那以後犯罪的事件就會更變本加厲,無可阻攔。可能根據洪水滅世的經驗,上帝決定不要等人類敗壞到極點了才採取行動,而在人叛逆之初就阻止人的意圖。
神的意思是說:「若不攔阻他們,而讓他們長此下去,他們將來必然會為所欲為,無惡不作了。」上帝並不是嫉妒人能作的,乃是不願意人錯用他的自由意志,以致像喫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般的,自陷己禍。
「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7-9節)
「變亂」:「攙和」、「混雜」、「混合」。
「巴別」:與希伯來文「變亂 balal」讀音與字型相近,巴別是babel。「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是和合本譯者加上去的註解,聖經作者沒有這樣表示。
當時的人在生活上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們有同樣的言語,可以聯成一致。然而,往往人的優勢反而成為他的禍害。團結本是好事,有同一言語本也是好事。可是,利用這些本來是好的事,違抗上帝,也忘了人類遍滿地面的使命,卻成了壞事。
為了攔阻人繼續犯罪,神做了決定:「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7節)因此,他們之間語言不通了,不能明白對方所表達的意思。
由於『言語不通』,彼此的見解、思想、觀念不能溝通,各說各話,各行其是。巴別塔停工了,接著人就分散了(8節)。
這裡我們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功課,人是先和神的關係出了問題,然後人和人彼此之間才出了問題;所以想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必須先解決人和神之間的問題。
《神下來》
「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創十一7)
神下去到人的生命之中。雖然世界敗壞,充滿強暴,雖然惡者教人懼怕與恨惡神,雖然人們企圖公開的悖逆背叛祂,聯合離棄祂,要棄絕這房角石,祂還是下來。
1.神下來觀察
祂先親自查察實況,才宣佈審判。祂下來,到我們臥室,聽我所說的,看我們所做的。祂下來在我們家庭生活之中,安靜地聽聞與觀察一切的事。祂下來到店鋪、倉庫、辦公室,查驗我們的帳目,沒有秘密可以隱藏。
2.神下來審判
「讓我來毀滅。」不可忽略神的公義的性格,祂是罰惡的,表明祂可輕易表現能力。祂可使人記憶模糊,頭腦不清,神經與肌肉失常,一切機能失去正常。但是神若在你旁邊幫助你,就不必懼怕惡者,不可終日。
3.神下來拯救
如果有一個羅得,神還是帶他出來。道成肉身各各他與墳墓,都是三一的神下來,到我們這裡。既說升上,豈不先降在地下嗎?祂來為要醫治我們的傷患,用手臂懷抱我們,保護我們不受執政者的困擾。
祂是唯一的道路,使我們經過巴別塔的混亂,到達五旬節的互愛,只說天上一樣的言語。
–引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人建造巴別塔的目標是甚麼?錯誤在哪裡?
2. 為了攔阻人繼續犯罪,神做了甚麼決定?這個決定的意義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