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今天開始讀創世記,先做簡要的介紹
創世記是神創造宇宙萬物與人類歷史的記錄。
本書開頭兩章記述宇宙萬物的創造,其餘四十八章為人類早期歷史和以色列民祖先的記事。本書的書名《創世記》(Genesis),是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給的稱呼。《七十士譯本》對這書的稱呼有「出生」、「始原」等意思,但希伯來文舊約則無書名。
猶太人用本書開頭第一字來稱呼它,意思是「起初」(一1)。本書就是論到天地的起初、萬物的起初、人的起初、罪惡的起初、救贖的起初、宗教的起初、兇殺的起初、文化的起初、家譜的起初、世人被滅的起初、國家的起初、巴比倫的起初、神呼召的起初、信心和應許的起初、以色列人的起初、選民下埃及的起初。
神在本書中藉著各種不同的名字,如:「神」(Elohim,一1)、「耶和華」(Jehovah,二4)、「主」(Adonai,十八27)、「耶和華以勒」(廿二14)、「至高的神」(十四20)、「全能的神」(十七1)、「永生神」(廿一33)等,把祂自己向人多方啟示出來,使我們可以由此得著許多寶貴的亮光。
本書載有很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古代史料;但更重要的是記錄下了創造主關於宇宙來歷、人的本源及神救贖計畫的重大啟示。
創世記是摩西五經的第一本。五經是神人摩西所寫的,因為經文中記載許多闡明摩西曾寫下神吩咐他的話,例如「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出二十四4);「摩西將這律法寫出來」(申三十一9、24)。
新約也有二十五次指出摩西是五經(或稱律法書)的作者(參太十九8;可七10;路五14,二十四27;約五47等)。當然摩西是在神的靈感動下寫成這五卷書,但部分內容亦根據當時已有的文獻加以搜集,經過摩西編輯,修訂之下完成的。
在新約聖經中,聖靈藉著主的僕人引述本書的話有六十多次;主耶穌也有好幾次引用它的話(參太十九4-6;廿四37-39;路十一51;約八44,56等)。
從內容來看,創世記可分成兩部分,每一部分都是記載著四個重要的史實。第一部分一章到十一章,記載四件劃時代的事情: 創造、墮落、洪水,和巴別危機。第二部分十二章到五十章,記載四個重要的人物: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整部創世記就是繞著這四件劃時代的事情,和四個重要人物延展開去。
本書的主要目的乃是扼要述說神向人類啟示的歷史。主題是「揀選」,目的乃闡述神創造世界和人類的背景,說出以色列民族如何被揀選成為神自己的選民。
壹、上古的歷史(一至十一章)
一、天地萬物的來歷(一1~二3)
(一)創造宇宙的神(一1-19)
1. 序言(1-2節)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世記第一句話:「起初神創造天地。」(1節)莊嚴、華美且挾雷霆萬鈞之力,宣告神是萬物的創造主。一句話概述了創造者、被造物和偉大的創造作為;不循人的哲理去論證。
天地不是自然而有,乃是自有永有的真神所創造。「天地」指全宇宙;「創造」就是從無變有。(希伯來文「創造」一字只指神的作為,不用於人的活動。)
「神」是聖經第一句話的主詞,這絕非出於偶然,因為這個字支配了全章,在每一個轉角都引人注目。整卷聖經,最主要便是講到祂;若以其他課題為重點來研讀(我們很容易如此做),就是誤解了全書要旨。
(1)創造者(1節):
「起初,神」這是聖經第一句話。摩西寫創世記時完全沒有想到要先證明有一位神的存在,神的存在是整本聖經的出發點,或說是大前提。這位神是「那創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直活到永永遠遠的」神(啟十6)。
(2)創造之工(1節):
「起初,神創造天地。」宇宙的創造是神偉大全能之表現和彰顯;祂是「從無創造到有」,這正是「創造」這詞希伯來文的意義。
(3)時間被造(1節):
「起初」,乃表明了歷史時間的開始,也就是說「時間」也是同時被造的,而神自己則沒有被空間和時間所限制,因祂是永生的神,祂過去和將來是永遠存在的,直到無終的萬代。
(4)宇宙的被造(1節):
「天地」:指的就是「宇宙」。在希伯來文中沒有一個字可以表達「宇宙」的觀念,得要藉助「兩極化」的修辭學方式來表達,「天、地」正是表達出「宇宙」的觀念。
(5)地的狀況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2節)
「空虛」,基本意義是「空盪」、「虛無」、「荒涼」(參賽四十五18);「混沌」,基本意義是「空無一物」或「荒廢無人居住的地方」(參耶四23;賽三十四11)。「淵面黑暗」,直譯是「黑暗在深淵上面」。
(6)神的靈運行(2節):
神的靈在水面上盤旋翼覆著這原始的大地」。
第一、二節之間應該是相隔了一段相當長遠的年代。第二節開頭在原文有「而」字的意思,它表明神原來所創造的大地並非「空虛混沌」,乃是後來變成的。
2. 第一日的創造(3-5節)
(1)話語的創造(3節)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是用祂的說話創造宇宙,「神說」這詞出現了八次。「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來十一3)就是說創造這作為是建立在神啟示話語的根基上(參詩三十三6)。
(2)神將光暗分開,並各自命名(4-5節)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分開」:此處是創造中三次劃分的第一次,神把光和暗分開了;其後,
祂再把天空與水分開(7節);最後,把陸地與海洋分開(9節)。
「神看著是好的」,這句話共提了七次,乃表示在宇宙的背後隱藏著神的美善,祂定然要切實關懷,維護與看顧一切被造之物。
「頭一日」:原文僅僅是「一日」而非「第一日」,因此引起許多學者的不同看法。
3. 第二日的創造(6-8節)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6節)
「空氣」: 原文字的意思是大的空間(Space),用以隔開眾水和眾水,絕對不是「空氣」。有的將此詞譯為「穹蒼」。
「將水分為上下」,直譯是「把水和水分開」,在這之前大氣層可能充滿濃厚的雲霧,水蒸氣與液態的水充滿在地表與空中,此時雲霧進一步與地面的液態水分離開來,產生了一個能見度較高的空間,就是「穹蒼」。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7節)神稱穹蒼為「天空」,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二天(8節)。
這裏的「造」字,與第一節的「創造」不同字。「創造」是從無造出有來;「造」是從已有的東西,造出另一種東西,或給予新的擺設(16、25、26、31節的「造」字在原文均同字)。
4. 第三日的創造(9-13節)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9節)地球上的海洋都相通;神使地露出水面,是為造作生物和人類作預備。神稱大地為「陸」,匯集在一起的水為「海」(10節)。
神命令陸地生長各種各類的植物,有產五穀的,也有結果子的,「各從其類」,神看這些植物是好的。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三天(11-13節)。
「各從其類」(11節),這詞句在本章中共用了十次,乃指自然生命的物種,在任何一「類」中,都有其自身很大的發展;但是「一類」絕不能發展成「另一類」,因為神已經定規了「各從其類」,每一類都是神自己所特別創造的,這充分顯示了神奇妙的智慧。
神的工作總是把東西分開;第一天的工作是把光暗分開,第二天的工作是把上下分開,第三天的工作是把海地分開,使各樣植物各從其類。
5. 第四日的創造(14-19節)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14-16節)
「天上要有」:或譯為「諸天的空間(穹蒼)要有」,亦即我們可以理解成「光體要出現在穹蒼上」。
許多學者將這個記載理解為當覆蓋地球表面的雲霧散去時,天空出現早已經存在的日、月、星等光體。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太陽尚未出現,但植物已經出現的問題。
「光體的創造」是除了「人類的創造」以外佔用最多篇幅的。
而且此處的光體並不用希伯來文通用的「日」、「月」、「星」來稱呼,也沒有提及上帝的「命名」工作,日月的功能也僅僅是「管晝、管夜」,與以色列附近民族的相關傳說有相當大的差異。這可能是要避免讀者沾染了附近民族敬拜日、月的習俗。
他把光體安置在天空,好照亮大地,支配晝夜,隔開光和暗。上帝看光體是好的。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四天(17-19節)。
(二)創造生命的神(一20-31)
1. 第五日的創造(20-23節)
神命令水裡繁殖多種動物;天空有多種飛鳥。於是神創造了「大魚」、水裡的各種各類「有生命的動物」,和天空的各種各類飛鳥。「神就賜福」給這些動物,叫魚類在海洋繁殖,叫飛鳥在地上增多。
這是第五天。
「大魚」: 身長的動物,可譯作「強大古生物」。這些生物可能大多已經滅絕或生活在人類較難接觸的環境中。
「神就賜福」(22節):在本章首次使用「賜福」一詞,神的福澤使生物繁殖,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一切生靈活潑豐足。請注意,有了動物後神才賜福,照樣,我們要有活潑的靈命才能承受神的賜福。
2. 第六日的創造(24-31節)
(1)陸地生物的創造(24-25節)
神命令大地繁殖各種各類「活物」,牲畜、野獸、爬蟲。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上帝看這些動物是好的。
「地要生出活物來!」對應著「讓地長出植物!」(11節),意味著「活物」是對應著植物,很有可能是泛指地上的動物。
「活物」共有三類:第一種「牲畜」是四腳活物;第三種「野獸」是「地上走獸」、「地上活物」。這兩種類乃是對稱,前者是人類飼養的「牲畜」,後者則是人類不能飼養的「野獸」、「地上走獸」。
至於第二種爬行動物是對比著前面兩種體型較大的動物。可以推論這個動物體型較小,可譯作「爬行動物」,包含爬蟲類,也包含其他早期的中譯本譯作或爬或飛的「昆蟲」。
有關六日的創造,本身是摩西所見的異象或圖像的記錄,因此有所謂的「影像說」。從這樣的觀點,重點就不在六日,也無須解釋一日多長或合不合理。而是這所謂的「六日)實際上是「六個異象」。
前面三日說明「分開」,神將混沌變成有秩序;後三日是「充滿」,神將空虛的填滿。以此做解釋,很能夠滿足整體經文的解釋。
《神的靈》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
這是聖經樂章中最優美的主調。地雖然成為空虛混沌,然而神並沒有放棄地,神的靈來覆翼在水面上(「運行」原文的意思是「覆翼」』。
由是神原初的創造得了保全,惡者的作為,也受到了限制。在這個空虛混沌的地上,神藉著祂的話,使祂的旨意得以傳揚。神的話是永遠的,有權柄的,因此,隨著神的話又開始了重建。
這就是全本聖經的縮影。
–引自摩根《話中之光》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鞥:
1.創世記如何命名?透過本卷書,神如何向人多方啟示他自己?
2.試著溫習六日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