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二、盼望的勸勉和警戒(十二1-17)
本章雖然沒有明顯地提及「盼望」,但所講論的信息,卻是指向一個美好的盼望。1-2節論到由於我們前面有這樣美好的盼望,所以我們就當存忍耐的心,奔走那有盼望的路程,忍受有盼望的管教,等候那盼望中的國度。
本段繼續論到一個有盼望的人生。
(一)要忍耐著奔跑前程(十二1-4)
十二章1-2節是幫十一章作了總結,並且再一次回應了十一1。
1. 要忍耐奔跑前面的道路(1節)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這段呼籲的重要性可從兩次重複的「就當」可以看出來。
第一段呼籲:「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第二部分呼籲:「就當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第一個呼籲回應「所望之事的實底」;第二個則回應「未見之事的確據」。
因為知道「所望之事的實底」,所以「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因為知道「未見之事的確據」,所以「就當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在我們人生旅程上,「有許多如同雲彩般的見證人圍著我們」,這些見證人便是第十一章的信心英雄,他們已跑過了人生的道路,給我們證明了信心的路程是行得通的。
但人生旅程亦有兩種障礙,其一是重量的纏累;一切負累物都必須先放下,才跑得輕鬆快速。另一障礙是習慣性的犯罪,所以罪必須時時對付,仰望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才能在聖潔的路上跑得合神心意。
2. 要注視耶穌(2節)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譯: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仰望」:「注視」。
「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原文是「耶穌為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
應該注視耶穌,他也是為了將來的喜樂,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得到尊榮的地位。
3.要思想耶穌(3節)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思想」:指經過仔細考量並比較後作出正確的評價
那與父原本同等同榮的耶穌,尚且忍受罪人的頂撞,何況我們?如果我們在屬靈路程中常常思想這位耶穌,就不致於灰心疲倦了。現在有一種新方法恢復運動員的疲勞,就是讓他們吸氧氣;思想耶穌就像吸氧氣一樣使我們立即恢復屬靈的疲勞。
行走遠路的人難免會因路途的艱難遙遠而疲倦灰心,行走屬靈的路程更是這樣。身體疲倦是藉休息而恢復力量,屬靈的疲倦則是藉著「思想」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耶穌,而重新得力。
4. 要決心抵擋罪惡(4節)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
「罪惡」:依上下文來看,應該是指「罪人」,或敵對基督的勢力,而不是指「內心的犯罪趨勢」。
這是一句帶責備的話,要激勵當時已疲倦的信徒,說明他們所以會疲倦灰心的原因,是他們對付罪惡所願付的代價還不夠高,所以才會因苦難而畏縮不前,灰心喪志。
反過來說,他們對付罪惡若有抵擋至流血的地步的決心,便能不受攔阻努力奔走前面路程。所以這句話是反面告訴我們走靈程應有的一種條件,就是對抵抗罪惡要有願付高代價的決心,並顯明信徒生活在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抵擋罪惡。
(二)當忍受父神的管教,必要結出平安的果子(十二5-13)
本段經文再以忍受管教的事勸勉希伯來信徒,不可因所受的苦難灰心喪志,因為他們遭遇的一切事,無非是神的管教,使他們得著屬靈的益處,引進更美的指望而已。
1.應忍受管教,因這是聖經的教訓(5節)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
本節引自箴三11-12;提醒信徒不可忘記聖經中關於忍受管教的教訓。
聖經對於信徒日後所會遇見的艱難早已預先留下教訓,使他們在受管教中知道應保持什麼態度;但最要緊的乃是信徒在遇見艱難時不可忘記聖經的話,才能從聖經的話中得到力量和安慰。
2.應忍受管教,因主所愛的,祂必管教(6節)
「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管教」乃是要使我們達到祂所期望的程度所用的方法,絕不是祂對我們的惡意,主管教我們,因祂對我們有極深的愛。
3.應忍受管教,因所受的是「神的管教」(7節)
「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照樣,焉有天父的兒子不受天父的管教呢?管教是神的優待,不是神的苦待;神管教你,是為要把你帶到蒙祝福的地位上,要帶你到能得榮耀的地位上。
4.應忍受管教,因管教乃是眾子所共受的(8節)
我們既然與神其餘的眾子一樣受了神的管教,就證明神待我們確是像待兒子,不像是待外人了。管教是作兒女的記號,沒有這一個,就是私子,是私抱進來的,不是神家裏的人。
5.應忍受管教,因神的管教是要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份(9-10節)
順服神,要順服兩件事:一件是順服神的命令;一件是順服神的管教。一面順服神在聖經裏所給我們的一切法則,一面順服神在環境裏所給我們一切的安排。
神使我們受管教,是要我們得益處。這一個益處,就是我們有分於神的聖潔,也就是要使我們有分於祂自己。所以每一次的管教,都是神要向我們表白祂的自己,叫祂那聖潔的自己得著保全。
這個聖潔,是雕刻出來的,不是賜給的。是神逐漸『組織』到我們裏面的東西。不知需要有多少的管教,才能造出一個聖潔的性格來!
6.應忍受管教,因能結出平安的義果(11節)
「平安的果子,就是義」:這裏不是指平安和義兩種果子,乃是指『平安的義果』。
因受管教而覺得受苦,這是必然的事,但它並不是神的目的;神的心意乃是要我們藉經歷苦難而得益處,就是在生命中有變化,從裏面結出果子來。
只有人在神面前是平安的,才能得著果子。最怕的是在管教底下埋怨、不平、不服。你若是要結出果子來是平安的,你就要先學習接受,先學習和神不爭、不鬧意見。
7.結論: 要忍耐著追求到底(12-13節):
這兩節聖經是本分段的結論,由於上文的各種理由,所以不應灰心喪氣。
雖然苦難的道路常常使我們的手下垂,腿發酸,但我們既有美好盼望擺在前面,就應當效法古時那許多有信心的人一樣,藉著信心堅持所承認的盼望,使我們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重新得著能力,作應作的事,走應走的路。
當人受試煉時,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聖潔的品格就能建造在你身上。這樣,你走的道路乃是正直的,並且也能幫助那些走不來的人,帶領他們也走得正直。
(三)要謹慎,避免以掃的錯誤(十二14-17)
信徒的人際關係首在講求『和睦』,而與神的關係則首在講求『聖潔』;和睦與聖潔,乃是我們與人並與神不可或缺的要素(14節)。教會中一個人的失敗和錯誤,往往會影響到眾多的信徒(15節),正如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林前五6)。所以需要謹慎。
不在屬靈的追求上和睦聖潔,容易導致三個結果:
1.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15節): 指在神的恩典上有所虧缺。
2.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15節)。
「毒根」有二意:(1)對人懷恨,心中有苦毒(羅三14;弗四31);(2)離棄神,自嘗苦膽滋味(參徒八23)。
「擾亂你們」: 指教會全體因此而受到攪擾。
3.恐怕有淫亂的,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16節)。
「淫亂》有二意:(1)身體上的淫亂,即婚姻以外的性行為(林前六18);(2)心靈上的淫亂,即下面所說的貪戀世俗,以及拜偶像(參啟二15,20;弗五5;西三5)。
★插入的勸勉之五:當為那不能震動的國,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十二18-29)
本段是第五個插入的警告,提醒希伯來信徒:「不可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25節)。目的要加強前面所勸告的話的重要性,進一步也說明信徒應當存著盼望和忍耐的心,忍受苦難奔走前面路程的理由。
一方面因為信徒若不向前進步,追求聖潔,就恐怕他們當中會有人失了神的恩,又有毒根生出擾亂眾人;另一方面因為信徒既在新約之下,有更美的盼望,等候那更美的國度,就應當忍受這至暫至輕的苦楚,再接再厲,向前奔走了。
本段是以「以掃」貪戀世俗的結果作例子,作為每一個貪愛世俗之人的鑑戒。以掃並非不想得屬靈的祝福,他乃是想先得了「紅豆湯」,先愛了世俗,以後再得屬靈的祝福罷了;但結果他卻得了「紅豆湯」,無法再得著與長子名份相連的福份!
一、西乃山與錫安山(18-24節)
這裡先以我們「不是來到」(18節)與「乃是來到」(22節)的地方作比較,說明在新約下的人所蒙的恩典,所有的盼望,都比舊約更美。
然後警告希伯來信徒,新約的恩典雖然更美,但若他們重回猶太教棄絕新約的福音,則他們的罪也更無可逃避。他們既是得了那不能震動的國,就更當存敬畏的心事奉神。
(一)我們不是來到西乃山(18-21節)
從西乃山而出那可怕的聲音,代表了舊約的特性是威嚴的。
1.神的性質:「有火焰、密雲、黑暗、暴風、角聲與說話的聲音」,象徵了神的威嚴、聖潔,公義和忿怒。
2.神的聲音:神震動的聲音令人不願再聽見。
3.神的異象:摩西在異象中看見神的威嚴可畏後,便產生「恐懼戰兢」的情緒。
(二)我們乃是來到錫安山(22-24節)
從錫安山而出那溫柔慈愛的聲音,代表了新約的特性是溫柔慈憐的。
1.屬天的性質:是「天上的」、屬靈的、憑信心而有的。
2.神的聲音:是一個慈愛的聲音。
3.親密的團契:在天上的聖城裏,有天使和比我們先到那裏的信徒,我們在那裏可與他們有親密的團契和交通,何等美好愉快啊!
二、不可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25-29節)
「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25節),應該和卷首的話併在一起讀:「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衪兒子曉諭我們。」這樣就把開端和結尾連在一起,我們可以用短句表達:
「神……藉著衪兒子曉諭我們。」因此,「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
接下去的一段話在強調這真理:「你們要謹慎,不可棄絕那說話的,因為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我們這些若轉離從天上說話的那一位呢?」(25節下)
這裏再度提到神啟示的兩個階段。首先神從地上的層次警告人。最後祂直接從天上對人說話。
在西乃山上頒佈舊約律法之時「祂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祂應許說,還有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而且也要震動天」(26節)。那些「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被挪去,好使『那不被震動的』得以長存」(27節)。
「那不被震動的」: 指新天新地和居在其中的義(參彼後三13)。
基督徒已經得到「不能震動的國」,可以得到新天新地所應許一切的福氣,就應當持守這恩寵,照祂所喜悅的,用虔誠和敬畏事奉神(28節)。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是輕慢不得的(29節)。
『神乃是烈火』有二意:
(1)顯明神的判斷,是威嚴可怕的。
(2)凡是與神聖潔性情不符的,都要被祂燒盡。
神的聲音是最後的,其震動是空前絕後的。我們如今要時常到祂面前傾聽祂的聲音,並要殷勤事奉和敬拜祂。
《暴風中的琴音》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1)
相傳有位德國男爵,住在萊因河畔的宮堡裡,他在樓塔之間,搭上了若干金屬線,希望這些線,因風吹拂而自然發音,成為一種類似「伊奧良」式之弦琴。但威風在宮堡之間吹過,那些金屬線沒有產生音樂。
某晚,起了暴風,宮堡和附近山地都遭襲擊,男爵走到門口去觀看暴風帶來的恐怖景象,而空中正彌漫著「伊奧良」琴的弦音,蓋過了粗暴的風聲,它需要暴風來奏出音樂。
我們知道有許多人,他們在平安順利的時候,從來不會奏出幽美的人生音樂來的;但是,一遭遇了狂風暴雨,就奏出悠揚絕倫的音樂來了——這音樂精美得會叫我們驚奇!
你永遠可以依靠神給你以困難的酬報,只要你用正當的方法克服困難,將來的結果,一定比以前的更為豐美。「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煉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這是多大的收獲。
–引自《荒漠甘泉》十一月29日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為何應當忍受父神的管教?
2. 西乃山與錫安山有何不同?教導我們甚麼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