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5.歷述所受的苦,盼望早死(十1-22)
本章約伯述說所承的痛苦,甚至盼望早點死去。約伯到神面前大大爭辯,發出許多困惑的問號,平均一節用了近兩個「我」字和一個「你」字,可見在情急時之下,強烈的自我中心和口不擇言的光景。
約伯要求神告訴他受苦的原因,主要分為三部分:
(1)信仰的困惑(1-7節)
「我厭煩我的性命,必由著自己述說我的哀情,因心裡苦惱,我要說話。對神說:不要定我有罪,要指示我,你為何與我爭辯。你手所造的,你又欺壓,又藐視,卻光照惡人的計謀。這事你以為美嗎?」(1-3節)
「不要定我有罪」:意思是不要讓自己的遭遇像被神定罪的人一樣。
「要指示我,你為何與我爭辯」:「請指示我,我犯了什麼過失」?指約伯真的不明白自己與神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人若為了標榜屬靈、或者換取赦免,就違心地承認自己都不認同的罪名,在神眼裡並不是真正的認罪悔改。
三位朋友只是在談論神,約伯卻是向神「述說」。三位朋友的神似乎高高在上,置身事外;而約伯的神卻與他有「密友之情」(二十九4),置身關係之中。所以約伯雖然厭煩性命,但因心裡苦惱,還要「說話」(1節)。
「這事你以為美嗎」(3節)?
約伯話語中暗示著神可能可以「在欺壓中」獲得某種利益,彷彿神可以從折磨一個無助的人獲得快樂一樣。我們知道,神喜歡祂所造的每樣東西,看著是「好的」;這樣,若說祂會藐視祂手所造的,那是不可思議的。
當然,這是約伯這時候思想上的障礙,也是我們面對世上苦難的歷練過程。
「你的眼豈是肉眼?你查看豈像人查看嗎?」(4節)
難道神的觀察跟人的看法一樣嗎?意思是神的判斷既然不會錯,那自己到底犯了什麼罪呢?他相信知道他沒有罪惡!
「你的日子豈像人的日子?你的年歲豈像人的年歲?」(5節)
難道神的壽命跟人的壽命一樣短促嗎?意思是神為什麼像人有時間限制,還沒說明約伯的罪孽,就急著報應約伯的罪過(6節);事實上,神知道他並沒有罪,何況「並沒有能救我脫離你手的」(7節),神為何那麼急著快快懲罰他。
這一段是用諷刺的口吻說的,說明約伯實在不知道,神為什麼要讓他遭遇這些事? 因為神又不是人,有那些天然的限制,非得急著處置他。
在約伯的信仰知識中,神非人,必不會不公,人的判斷基於表面現象,但神的判斷卻是超越眼見的。照理神不會喜悅(光照,3節)惡人的計謀,但神既知道約伯沒有犯罪,為何讓他受苦像犯了罪的人呢?
約伯深知他是在神的手中受苦,若不是因為罪,那是為了甚麼呢?受苦像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釋的問題。
(2)經歷的矛盾(8-12節)
約伯講論神創造人,是充滿藝術與巧匠的精雕細琢:「你的手創造我,造就我的四肢百體」,模造、雕刻、細工(8節);「製造我如摶泥一般」(9節);「倒出我來好像奶,使我凝結如同奶餅」(10節);「以皮和肉為衣給我穿上,用骨與筋把我全體聯絡」(11節)。
「奶餅」:「乳酪」。以奶凝結成乳酪的過程比喻胎兒在母腹中成形的經過。這裡表現出古人對於精液如何產生胎兒的看法。
神這樣精心的創造人類的舉動是個承諾。若說祂現在要毀滅祂的工作,使約伯歸於塵土(9節),那是不可思議的。神在祂心裏珍藏著一個盟約的應許:「你將生命和慈愛賜給我」、「你也眷顧保全我的心靈」(12節),向祂所造之物作了生命的保證。
從前神是多麼眷顧他,如今卻多方為難打擊,甚至毀滅,似乎要使他歸於塵土。這是為甚麼緣故呢?難道神造他的時候,早已存心以他為敵?這一點他真想不通。
(3)神為何不放過他(十13-22)
a.有罪則罰,無罪則赦(13-15節)
神的大能同時在約伯的創造與毀滅中彰顯,神雖然賜生命與恩典給約伯(12節),但同時也計畫要懲罰約伯(13節)。
約伯再次回到先前的痛苦之中,每一句都充滿了「我」,用一連串的「若」(14、15、16節)來表達這個「我」被神對付時的困惑。指出神嚴峻苛刻,約伯雖無罪也不能逃脫,重重受罰。
他似乎是要說,對神說來,他是好是壞並沒有什麼不同,都要懲罰(14節)。如果約伯錯了,他必蒙羞;但是,如果他是對的,他也不能驕傲(15節)。
b.神像雄獅追捕他(16-22節)
約伯覺得他只要一得意,「你就追捕我如獅子」,使災禍突然臨到他,甚至用超自然的奇蹟來傷害他(16節)。他受的苦如軍隊在戰場上採取波浪式的進攻,一波波不停止(17節)。
「就追捕我如獅子」:約伯認為神如同獅子掠食般,突然使災禍臨到他。
約伯說,與其生下來要受此等莫名其妙的大苦,倒不如不活在世上更好(18節)。神既全知,為何不讓他夭折死亡而免去身心的煎熬(19節)?現在約伯覺得死並不可怕,因此他要求神施憐憫,讓他死去,這樣反而可以稍為舒暢一下。
「我的日子不是甚少嗎?求你停手寬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蔭之地以先,可以稍得暢快。那地甚是幽暗,是死蔭混沌之地,那裡的光好像幽暗。」(21-22節)
這裡一共用了五個希伯來語字眼,來形容這個「死蔭混沌」之地,陰間,死人居所的黑暗。地上深夜之時,也沒有此處黑暗。
雖然約伯看見了一絲亮光,但很快又陷入死亡的「幽暗」之中。因此,神不允許約伯繼續停留在「幽暗」裡,祂還要使用第三個工具,推動約伯在「幽暗」之中繼續向著生命前行。
神是信實不變的,祂是全能、全知的神,既公義又慈愛。因此當一些難明的遭遇臨到我們的時候,讓我們毫不疑惑地信靠祂。
神絕不會出爾反爾,也不會前後矛盾。若我們能保持對神的信心,生命雖在極大痛苦中但仍有盼望,不多時,困惑、矛盾自會成為過去。感謝神,藉約伯替我們問了所要問的一切。
約伯漸漸沉溺於自憐之中。當我們面臨令人費解的痛苦時,我們的情緒會誘使我們為自己的遭遇難過。但這樣會使我們容易變得自以為義。我們會為生活中不公正的地方抱怨:「看看發生在我身上的遭遇,太不公平了!」我們也會開始責備神。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無論是神容許或神給予的,都可以成為提升我們、煉淨我們的機會。遇到試煉時我們應該問:「我從中學到了甚麼?我如何藉此成長?」而不是:「誰對我這樣做的?我如何從中解脫?」
《神的訓練方法》
「對神說:不要定我有罪,要指示我,你為何與我爭辯。」(伯十2)
哦,受試煉的人們,神正在訓練你們諸般的德行。有許多德行,必須在試煉中,才會彰顯。你的信心在夏天不會像在冬天那麼大而明顯。
愛心好像螢火蟲一般,非在黑暗的環境中,發不出明亮的光來。
盼望好像星一般,在順利的日光下是看不見甚麼的,唯在不幸的黑夜才會照出美麗的光彩來。
所有的苦難都是寶石匣內所襯的黑絨,為要叫寶石–我們的德行–顯得更美麗的。
你不是剛跪著禱告說,「主啊,我怕我沒有信心;讓我知道我有沒有信心」嗎?你這樣禱告,豈不是不知不覺地在求試煉嗎?因為你的信心不受試煉,你怎麼能知道你有沒有信心呢?
神給我們試煉,常是為著要彰顯我們的德行,讓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到底有沒有這些德行。並且,試煉不只叫我們的德行彰顯,也叫我們的德行長進。
神訓練他的兵士,不能在安適奢華的宮中訓練他們,必須在野地的營中訓練他們,他必須打發他們出去實習–兼程進兵,勞力服役。有時叫他們攀山,有時叫他們涉水,有時叫他們游泳,有時叫他們背著重負行軍。
基督徒啊,這是神的方法,難道你還抱怨麼?–司布真(C.H.Spurgeon)
不被撒旦打擾,並不是得福的證據。
–引自《荒漠甘泉》四月10日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約伯要求神告訴他受苦的原因,他從哪三方面陳述?
2. 當我們面臨令人費解的痛苦時,我們的情緒會誘使我們為自己的遭遇難過。應當如何倚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