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二)大衛的戰功(十八1~二十8)
18至20章記大衛的南征北討,和撒下8、10、21章的內容大致相同,他一一戰敗四圍的列邦,使以色列得享安靖。
大衛平定了風雲不定的內亂,又平定敵人非利士之後,靠著神對大衛王朝的應許,開始了大規模的征服戰役。
大衛的征服事業勢如破竹,在短短幾年內就讓非利士、摩押、亞蘭、亞捫、亞瑪利、以東等國降服稱臣;使巴勒斯坦的東部與西部全城,及南部與中央敘利亞全境都合併在大衛帝國之內。
歷代志主要是強調,大衛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彪炳之戰功,除了得力於大衛本人的卓絕的領導能力之外,更最重要的,還是藉靠著神對以色列與大衛王朝的護理(6、13節)。
本章的記載,同時也記載在撒下第八章。歷代志記錄的歷史事件,不一定都嚴格按時間的順序。
1.戰敗非利士及摩押(十八1-2節)
「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從他們手下奪取了迦特和屬迦特的村莊。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歸服大衛,給他進貢。」
「此後」:這個轉折詞,開始了大衛爭戰歷史的第一個段落(十八1-13)。
非利士人居住於迦薩地帶,為一強悍的民族;摩押則位於以色列的東南。
撒母耳記下大衛奪取了「京城的權柄」(撒下八1-2),實際的意義應該就是此處說明的「奪取了迦特」。
大衛之前的兩次利乏音谷之戰(參十四9-16),是被動防禦;現在「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是主動出擊,目的是要得著整個應許之地。
大衛「治服」非利士人,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沿海平原的非利士人從參孫時代開始就與以色列人為敵,被大衛徹底擊敗後,只能偶爾干擾以色列人。希西家是與非利士人有戰爭的最後一位王(王下十八8),非利士人最後被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擄走。
「又攻打摩押」: 此處略去了對待摩押人的殘忍方法(參撒下八2),以免損害大衛的形像。大衛是摩押人的親戚(祖母是路得),摩押王也照顧過大衛的父母(撒上二十二3-4)
2.戰敗瑣巴(十八3-11節)
瑣巴位於大馬色北面,為亞蘭地的小國,在大衛年間,卻有爭雄的心,結果為大衛所敗,奪了他的戰車一千,俘擄了騎兵七千人,步兵二萬人。將拉戰車的馬「砍斷蹄筋」,但留下一百輛車的馬(3-4節)。
「砍斷蹄筋」:割斷小腿韌帶,這樣會讓戰馬殘廢。馬經常被使用於戰事,這樣等於放棄大量作戰資源。一般認為可能以色列地形不適合馬車作戰,一方面可能這些馬被當成宗教上的「當滅之物」來處理(參書十一6-9)。
瑣巴與亞蘭之關係既密切,因此大馬色的亞蘭人出兵援助他們,然而卻同遭敗績,大衛殺了亞蘭人二萬二千人。於是大衛在大馬色的亞蘭地駐軍,亞蘭人就臣服大衛,給他進貢(5-6節)。
大衛奪取了瑣巴王哈大底謝臣僕所拿的金盾牌,帶回耶路撒冷。又從屬於哈大底謝的提巴和均二城中,奪取了大量的銅;後來所羅門用這些銅來製造銅海、銅柱和一切銅器(7-8節)。
哈馬王陀烏聽見大衛擊敗了瑣巴王哈大底謝的全軍,就差派自己的兒子哈多蘭去見大衛王,給他問安,祝賀他。哈多蘭送來了各樣金、銀、銅製的器皿。大衛從戰爭中擄獲寶貴的金、銅,成為以後聖殿的建材(9-11節)。
哈多蘭來「問安」、「祝福」、「送禮」,又改了一個以色列名字(10節,撒下八10改名約蘭,是「耶和華是被稱頌的」之意)。雖然沒有明說,但應該有一種臣服的意味在內。
這段經文所記的戰爭,牽涉數以萬計的軍兵馬匹,可見戰爭激烈程度,但因神的同在,大衛得到全勝。
3.戰敗以東(十八12-13節)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在鹽谷擊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大衛在以東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都歸服他。大衛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亞比篩」:大衛的外甥(他姐姐的兒子)。亞比篩的哥哥約押是大衛的元帥。
「鹽谷」:位於死海南方的亞拉巴峽谷。
「在以東地」:以東位於以色列南面,地勢險峻,但卻逃不了戰敗的厄運,因為神使大衛得勝。撒母耳記說「在以東全地」(撒下八14),顯然指以東全境都被以色列人控制了。
4.大衛的中央政府(十八14-17節)
本文與撒下九1-13一樣是插敘,大衛竭盡全力從事對外征服事業,還鞏固對內行政統治基石。
「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14節)
「秉公行義」:原文是「施行公平和公義」。「公平」(賽三十18)和「公義」(詩三十六6)都是神的性情,神國度的君王必須按著神的性情來治理(詩八十九14)。大衛擔任國家的主要執法者(參撒下十五2-4)。
有約押作元帥統率軍隊;有約沙法作史官記述歷史;有撒督和亞希米勒作祭司、沙威沙作書記等要員輔助他。此外,比拿雅統管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王的眾子同心協力,治理國家(15-17節)。意思是大衛的王權公義且穩固。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17節): 可能是一支外國軍隊,在大衛逃避掃羅的時候他們來投靠他,直到大衛登基後仍然對他忠心耿耿(參撒下十五17-18),且成為他的衛士。
當然,除了此處所論及的中央高級官員之外,各地方與征服的領地裡也有地方長官及其它的官員。然而,這裡沒有記錄關於他們的數量、組織或功能的具體情況。
大衛戰無不勝,主因是神的同在,但大衛也擁有特殊的優點,為神所喜悅:
(1)奉獻的心(7-8、11節;參撒下八11);
(2)秉公行義(14節),並且得到很多人的輔助。
《所向無敵》
「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代上十八13)
在大衛王統治下,以色列的國威遠揚。大衛是個戰士,但知道要仰賴神,不是靠自己的力量。
早年他殺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亞時,就曾經宣告說:「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十七47)這樣,他不敢自恃如何英勇善戰,領導有方,指揮得宜,而完全歸榮耀給神。
當然,在邊境的爭奪衝突,以色列人有失利的時候,造成「裂口」;這些傷痕,成為最後的勝利(詩六十1-2)。他遵守神不靠埃及馬匹的命令(申十七16),卻想出砍斷敵人馬蹄筋的方法,使其失去功用。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箴十六7)
神使摩押臣服,給以色列進貢許多世代,又使哈馬王陀烏打發他兒子哈多蘭來修好,這都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叫人屈服,而是由於神感動了人的心,使他們歸附進貢(代上十八2,10)
大衛將哈多蘭帶來進貢的禮物,包括有金,銀,銅各樣器皿,「並從各國奪來的金銀,就是從以東,摩押,亞捫,非利士,亞瑪力人所奪來的,都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代上十八10-11)
他承認不是自己德威服人,自己不敢受禮物陳列在那裏彰顯自己;他爭戰是為了神的榮耀,得勝了歸榮耀與神,把戰利品獻在神面前,作為永遠的記念;就像約書亞把河中的石頭帶上來,作為證據(書四1-9)。
大衛征服了亞蘭,從屬於亞蘭國的「提巴和均二城中,奪取了許多的銅。後來所羅門用此製造銅海,銅柱,和一切的銅器。」(代上十八8)神使大衛得勝,奪取了那麼多的銅,有甚麼用呢?原來神早知道,是為了建殿預備的。
一般說來,戰爭是要將自己的政治意志,加於別人身上。但屬神的領袖,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耀而戰爭,而是為了叫神的子民安定蒙福。所以戰爭不是大衛的目的。
「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代上十八14-17)這是神所揀選的領袖,這是合神心意的王。他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把自己榮耀的寶座,建立在別人的頭顱上。
多少時候,我們工作沒有果效,常有失,常有敗,是因為我們的心意不對,不是專愛神而作。求聖靈光照我們,使我們知道錯失在哪裏,效法大衛的榜樣。
–引自于中旻《歷代志上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大衛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這句話的意涵是甚麼?
2. 大衛的中央政府是怎樣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