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大衛聚集利未人將約櫃從俄別以東家運送入耶路撒冷(十五1-29)
本節至十六43記約櫃運入耶路撒冷的事,主要資料記載在撒下六12-20。但加入了新資料,補充說明約櫃停放俄別以東家的三個月中,大衛一方面在城裡預備地方,一方面也預備服事約櫃的人。
此外,大衛還作了詩歌和歌唱者的安排(16-24節)。讀本章時可與《詩篇》132篇同讀。
1. 大衛預備將約櫃送入耶路撒冷(1-3節)
「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1節)
「支搭帳幕」:摩西所造會幕此時還停在基遍的丘壇上(十六39,二十一29),到所羅門的聖殿建成,會幕和其中的器皿才運進聖殿。大衛為了安放約櫃,在耶城支搭帳幕,預備地方。
大衛第一次嘗試把約櫃運回耶路撒冷時失敗了,他從該次事件汲取了教訓:「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事奉他。」(2節)
經歷了上一回的事件,大衛這次他學乖了,他找出上次犯錯的原因,加以改進。除原有的群眾、音樂、唱歌外,他特別指示利未人扛抬約櫃的重要工作。顯示大衛已經進行調查,了解律法書中搬運約櫃的規定。
「大衛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要將耶和華的約櫃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3節)
「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大衛曾招集全體以色列人來開會(十三2)。大衛為了瞭解烏撒為何被神擊殺?如何將約櫃正確無誤的搬運到耶路撒冷?再一次廣納眾議。
2.大衛預備祭司與利未人(4-10節)
「大衛又聚集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
「亞倫的子孫」:就是指「祭司」。
接著,記錄了為了搬運約櫃而動員的族長與其弟兄。其中,哥轄的子孫佔據了甚多比重,因為抬約櫃原屬他們的職責(民四15)。
第一次迎接約櫃,祭司和利未人完全沒有存在感,「以色列眾人」(十三6)才是主角;而第二次迎接約櫃,「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成了主角,而「大衛和以色列的長老,並千夫長」(參25節)都是跟隨的。
其實,真正需要扛抬約櫃的人數並不多,但這裏記載了大衛集結的人,卻多得不可勝數,可見大衛對這次行動的重視。
3.大衛預備祭司與利未人領袖(11-15節)
「大衛將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並利未人烏列、亞帥雅、約珥、示瑪雅、以列、亞米拿達召來,」(11節)
「撒督和亞比亞他」:分別是亞倫的兩個兒子以利亞撒和以他瑪的後裔。約櫃運到耶路撒冷以後,會幕還留在基遍,所以亞比亞他在耶路撒冷事奉,撒督在基遍事奉(十六39-40)。因會幕、邱壇仍在那裡(二十一29;參王上三4;代下一3)。
大衛召來撒督和亞比亞他二位祭司,以及利未人,「應當自潔」(12節),「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他刑罰(原文作「闖殺」)我們。」(13節)
「應當自潔」: 依照出埃及記的規定(參出十九14-15),祭司和利未人須洗淨衣服,停止房事,以及其他禮儀上的不潔行為。
利未人需要自潔,自潔的意義是身體、心靈都要保持清潔。神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顯現時,曾要求以色列人有三天的自潔時間(參出十九10-15)。因為利未人所要扛抬的,是代表神與人同在、與人立約的約櫃。
「按定例」:就是照著摩西律法的規定,讓哥轄的子孫用肩抬(民四15;申十8)。上一次搬約櫃時,他們把它放在一輛馬車上(代上十三7),沒有按照神的特別指示。
「刑罰」:指在第一次搬運約櫃時因冒犯神,死在約櫃下的烏撒之死(撒下六8)。正如神責打不遵從律法的以色列一樣,我們若不遵行神話語,烏撒事件亦會在我們身上重演。
於是祭司和利未人使自己分別為聖,將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約櫃抬上來。利未子孫用槓,把上帝的約櫃抬在肩上,正如摩西按照耶和華的話所吩咐的(14-15節)。
4. 組建詩班唱歌作樂(16-24節)
「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16節)
大衛將約櫃安放在耶路撒冷之後,便在殿裡設立利未人的詩歌班,日夜謳歌。
大衛任命利未人專責使用音樂在約櫃前事奉,是在約櫃迎進耶京以後的事 (十六4-6);而著手組織卻是約櫃入城之前的事。樂團由樂器組和聲樂組合成,樂器有弦樂、管樂和敲擊樂器。
為了運送約櫃而動員樂隊的方法,在以色列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自古以來,樂器就為個人所使用,但是直到大衛年間,才第一次有組織地在會眾的禮拜中使用。
大衛非常謹慎,沒有越過祭司和利未人的族長,而是「吩咐利未人的族長」,讓他們去「派」定詩班的人員(16、17、19、20、21節)。
迎接約櫃時,歌唱的分成兩班,希幔、亞薩、以探是第一班(17節),其他人是第二班(18節,「其次」可譯為「第二班」)。
哥轄、米拉利和革順三大宗族都參與了詩班的事奉。其中「歌唱的希幔、亞薩、以探」(19節)是詩班的三大領袖,「在耶和華的殿中管理歌唱的事」(六31、34、39、44)。
彈奏樂器的分成三班。第一班「敲銅鈸」(19節),第二班「鼓瑟」(20節),第三班「彈琴」(21節)。其中「調用女音」(20節),指女聲的歌唱;「調用第八」(21節),指男低音的歌唱,都是音樂上的調子。
守門的俄別以東原是專司歌頌的利未人(21節;十六5),後來全家調職,看守聖殿門戶(二十六1-11)。
基拿尼雅是利未人聖詠團的領袖,又教導人唱歌,因為他精通此事(22節)。本文的唱詩班,是出現在25章中的有組織的24班次唱詩班之雛形。
「比利家」(23節)是革順的後代(六39),「以利加拿」(23節)是哥轄的後代(六26),「俄別.以東」(24節)是米拉利的後代(六44),三大宗族都參與了守門的事奉。
5. 獻祭迎櫃沿途踴躍跳舞(25-28節)
俄別以東一家因約櫃暫放在那裡而大大蒙福,證明了神已收回了祂的震怒。以色列百姓聞此消息之後大得力量,作好了將約櫃安放在耶路撒冷的萬般準備,剩下的事就是懇求神賜福予他們。
在歡樂聲中以及眾人擠擁下,約櫃自俄別.以東的家抬進了大衛城,安放在預先支搭的帳幕中(25節)。
本文描繪了搬運約櫃時,以色列百姓極力頌讚的場面。
(1)全體會眾向神獻上誠摯之祭(26節)
抬約櫃的人走完六步,在第七步之前(撒下六13),大衛就獻七隻公牛與七隻公羊為祭,希望這是神所完全喜悅的燔祭。
(2)以潔淨的衣裳表現誠意(27節)
大衛在這次運約櫃的盛典中,穿的是祭司的服飾,在細麻布的以弗得之外,也像抬約櫃的利未人一樣穿著細麻布的外袍。
在第十六章的記載(十六1-3),大衛親自獻祭和祝福並分餅和肉。他是王也是祭司,本書作者筆下的大衛,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的預表(亞六12-13)。
許多學者討論大衛穿著以弗得的事情,因為附近其他國家的君王,常常身兼祭司的職務。
此處大衛的穿著可能與祭司相似,但也可能只是「敬拜用的服裝」,而非「祭司禮服」。不久前才發生沒有依照律法搬運約櫃,導致烏撒被殺,這次大衛應該更加謹慎才是。
(3)充滿感激之情的讚美(28節)
「這樣,以色列眾人歡呼吹角、吹號、敲鈸、鼓瑟、彈琴,大發響聲,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他們幾乎是竭盡全部的心力迎接約櫃,讓整個節慶營造出無比的高潮。
6. 小插曲(29節)
「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
米甲指責大衛事件,在撒母耳記中作了詳細的交待(參撒下六16-23)。米甲心目中的國君應該是威嚴的「一國領導者」,而非是想要臣服討好神的「敬拜跟隨者」,以致她輕視大衛。
米甲地件事值得我們反思,我們會容讓自己的成見與文化,影響我們對真理的解釋與判斷嗎?還是能夠常常透過聖經調整自己的觀念?
《錯誤的經驗》
「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祂刑罰我們。」(代上十五12-13)
失敗的創痕,常會成為得勝的光榮勛章。
大衛熱鬧的運櫃大典,以埋葬烏撒的哀愁黯然收場。現在大衛學習了功課,要重新作起,照正確的途徑。聖經沒有說,是大衛得到神特別的啟示;想必是他經過謙卑思省,仔細的詢問考察,所得到的結果。
大衛是好領袖,他不會有功歸榮耀自己,有錯失諉過於部下。但在這裏,他把責任弄清楚,指出:你們作祭司作領袖的人,應當先求問神,聖工必須「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才行。
這有價值的功課:作神的工作,必須照神的定例,就是要按真理行,不可隨人意輕忽行事。
1.特定的人選:
「你們和你們的弟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作神的工作,必須是祭司和利未人。他們是神所揀選事奉祂的人,其餘的人連觀看約櫃都不可。
2.特定的條件:
「應當自潔」。人必須聖潔,才可以事奉聖潔的神。聖經特別說:「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賽五十二11)神所要的不是人的才能,而是聖潔敬畏。
3.特定的方法:
「用杠肩抬神的約櫃」(代上十五15)。作神的聖工,正確的方法只有一個,錯誤的方法可以有許多,有的還可能又新鮮,又熱鬧,能吸引人;但約櫃只能用肩頭抬。
4.特定的規例:
「獻上祭牲」(代上十五26)。必須藉著血,才可以親近神。在新約的時代,是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才可以進到神面前,免去神的忿怒,使人能到神面前。
在事奉神的經歷中,人免不了失敗;存心誠實愛主,失敗只是證明此路不通,累積的經驗,可以鋪成得勝之路。
今天,教會普遍失去對神敬畏的心,各隨自己看為正的方法事奉神,尤其是不注重聖潔,不僅視之為不切實際,無足輕重,甚且譏笑諷刺,以為是偽善自義,難怪失去神的同在。
所謂工作,只是外面的活動,可以博得眼前歡,卻是不能得神的賜福。願我們從大衛錯誤的經驗,學習作合神心意的事奉。
–引自于中旻《歷代志上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大衛從第一次嘗試把約櫃運回耶路撒的失敗學到甚麼教訓?他如何改正?
2. 搬運約櫃時,以色列百姓如何表現極力頌讚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