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四、大衛數點人口與受罰(二十四1-25)
(一)大衛命核點民數(1-9節)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1節)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 這是指接續二十一章(1-14節)的記載。前一次當為二十一章所記的饑荒,神繼為基遍人向以色列降災後另一次發怒。
「激動大衛」:原文是「煽動大衛攻擊他們」。
這裡說耶和華激動大衛數點以色列人,歷代志上則說,是撒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人口(參代上二十一1)。兩說並不矛盾,因為是神允許撒但激動大衛。
根據約伯記的觀念,神用撒但去試驗大衛,就像許可撒但去試煉約伯一樣(伯一8-12)。很可能是上帝因為以色列人的罪惡,容許撒但煽動大衛數點百姓。至於上帝是要懲罰以色列人的哪項罪惡,聖經並沒有說明。
撒但的破壞力量激起大衛驕傲之心,失去對神的單純信靠,反要計算一下王國究有多大的軍力,大衛就吩咐約押說:「你去走遍以色列眾支派,從但直到別是巴,數點百姓,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2節)
「從但直到別是巴」:表示以色列國的北界到南界。意思就是「以色列全國」。
「百姓」:「國民」。不過結果看來,約押只有數點能夠當兵的人(參9節),可能約押自己不太贊同大衛的意見,就用狹義的方式來解釋大衛的命令。
撒母耳記下及歷代志上都沒有記載這次核民數事件發生的背景。故此,我們無法得知這事發生於押沙龍叛變之前或之後。
但因為從這件事而間接獲得日後成為聖殿及王宮所在地的那座山(即摩利亞山),所以核民數必定在大衛逝世之前幾年進行。只有到了那時,大衛才有機會積聚大量物資,以備日後所羅門建聖殿之用(代上二十九3-5)。
大衛為何要核點人數?他顯然產生了驕傲的態度,為著自己在軍事上的成就及其子民的經濟富裕而沾沾自喜。於是,在他心目中滿了武裝戰士與軍備的思想,比思念神的恩慈還要多。
更有可能的是,核民數所得的資料,使他有足夠的根據來評估稅項。故此,神告訴大衛:「好罷,你只管進行這件事,看看它對你有何好處?」
雖然約押是頑強而勇猛的軍官,但他也覺得大衛這個計劃極難實行(3節)。以色列人在周圍的民族中稱雄,使迦南人、亞蘭及腓尼基的國家都成為以色列的附庸國並仗賴以色列而求存,約押意識到,這一連串勝利已令大衛和他的顧問愈來愈趾高氣揚了。
元帥約押恐怕神會不喜悅大衛的態度,因大衛太過自負和自以為是了。因此,約押努力遊說大衛取消這項計劃。
歷代志上記載約押的說話:「願耶和華使他的百姓比現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阿,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麼,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呢。」(代上二十一3)在大衛作最後決定,實行核民數之前,神透過約押的口向大衛作最後警告。
因為王堅持他對約押和眾軍官的命令,約押和眾軍官就出去,數點以色列的百姓。他們渡過約旦河,在迦得境內山谷中的亞羅珥城南邊紮營,然後再從那裡往北到雅謝(4-5節)。
又到基列和赫人境內的加低斯,然後到但,再從但往西至西頓,再往南走,到「推羅的保障」,並到所有希未人和迦南人的城鎮,最後來到猶大南部的別是巴(6-7節)。
「推羅的保障」:他們到了臨近推羅的腓尼基邊界的某個要塞,雖然他們並沒有到達那城本身。
約押的路線是由約旦河東往北到海岸,然後南下到別是巴。他們走遍全國,經過九個月又二十天,然後回到耶路撒冷。約押向王報告,以色列帶武器的壯丁總數八十萬名;猶大壯丁總數五十萬名(8-9節)。
人口調查結果,數字與歷代志上記載的以色列110萬名,猶大47萬名有相當大的差距(參代上二十一5)。
有些人認為歷代志中的總數可能包括那288,000人的現役部隊(代上二十七1-15);有些人認為這個總數,是包括利未支派和便雅憫支派的估計人數,因為沒有數點他們(代上二十一6)。
(二)大衛自責與遭災(10-17節)
大衛調查人口後,心中不安,禱告耶和華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耶和華的話臨到迦得先知,要他對大衛說:『我有三樣災,隨你選擇一樣,我好降與你。』(10-12節)
迦得先知遵照神的吩咐對他說:「你願意國中有七年的饑荒呢?是在你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呢?是在你國中有三日的瘟疫呢?現在你要揣摩思想,我好回覆那差我來的。」(13節)
神給大衛的三樣選擇皆是處罰。祂早已告訴以色列百姓,假使不遵守祂的律法,就會有懲罰臨到:疾病、饑荒、戰爭(參申二十八20-26)。
大衛明智地選擇直接從神而來的處罰:「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14節)他知道在戰爭之中,敵人兇暴殘忍,而神卻是大有憐憫的。
大衛並未從三個災難中選擇一個,他選擇神自己作為懲罰者,也任由神選擇懲罰的方法,因為他相信神有豐盛的憐憫。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連續三天,瘟疫遍及全國,百姓總共死了七萬人(15節)。
這瘟疫將到耶路撒冷時,就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那裡,耶和華制止天使繼續傷害百姓(16節)。
「大衛看見滅民的天使,就禱告耶和華說: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作了什麼呢?願你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17節)
大衛雖有人的許多軟弱,在他面對災禍,仍不失其一代偉人的胸襟。他目睹國人受瘟疫之苦,從內心深處傾吐出對神的哀求,寧願為臣民受罰,勿讓國中無辜的群羊受苦。
大衛犯過罪,有時犯大罪,但他令人敬佩之處,是他的無比謙卑;身為一國之主,一旦知道行為得罪了神,立刻公開認罪。他又熱愛臣民,當作是神交托他牧養的羊群。
他看見滅民的天使,立刻向神呼求,寧願以自己的家做代替,充分表現了他好牧者的心腸。就是這些特質,讓他成為最受敬愛的一位王。
(三)大衛認罪與獻祭(18-25節)
先知迦得受差來告訴大衛,神要大衛在亞勞拿的禾場上獻祭給他,作為悔改的表示(18-21節)。神在懲罰人的同時,也早已預備了和好的方法。人的悔改和從罪得恢復,不是來自人的自我意識和自發行為,而是來自神的救贖(詩五十一10-13)。
大衛攻取耶路撒冷時,並沒有驅逐當地的耶布斯居民。在城北保留了可觀的一片土地的亞勞拿,有時被稱為耶布斯總督。
亞勞拿禾場位於耶路撒冷城東側的摩利亞山上,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的地方(創二十二1-14),是亞伯拉罕順從神,和神預備恩典的地方。神重新選擇這地,作為自己與他們和好施慈悲的地方。
亞勞拿知道大衛要買他的禾場,作為祭壇使用(21節),他不但欣然答應,免費提供土地,還主動提供獻祭的牛隻(22-23節)。大衛卻堅持付上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禾場與牛(24節)。
五十舍客勒銀子與亞伯拉罕買下麥比拉洞的四百舍客勒(創廿三)相比,這不算是大筆的金錢。
歷代志上記載購買整個場地的數額是「六百舍客勒金子」(代上參廿一25),這是五十舍客勒銀子的一百八十倍價格。在當時兩條牛和套牛的軛的市價,絕少會超過三十舍客勒銀子。所以,可能是大衛付的只是牛隻的價銀,以後再付整塊地的價銀。
當大衛獻完祭,瘟疫就停止了(25節)。瘟疫到底何時止住? 看起來神已經命令滅命的天使停手。直到當大衛盡上他應盡的責任時,整個事件才算真正過去。
瘟疫導致七萬個以色列人死亡,神的使者在摩利亞山上終止了這場瘟疫,而這地點就是日後興建聖殿的地方;在神的計劃中,聖殿為日後的以色列民帶來更大的祝福。撒但的毒計再一次被神統管萬有的恩慈勝過。
以下思想兩個問題:
1.大衛建壇之處,有特別屬靈意義嗎?
大衛從亞勞拿手中所買的禾場,並在其上建造祭壇的地方,就是昔日亞伯拉罕幾乎殺以撒獻祭之處。大衛死後,所羅門在這裡建造聖殿。大約在一千年以後,主耶穌在這裡傳道並教導百姓。
2.大衛的一生,應該如何評價?
撒母耳記下講述大衛的王朝。自從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以後,他們曾努力地想統一國家、趕出當地罪惡的百姓。經過四百多年以後,大衛終於達成了這個目標,建立一個真正屬神的王國。
在大衛以前的首領,無論是士師或君王,他們所未能完成的事業,大衛都完成了。他施政的原則,是以神旨意與百姓的幸福為依歸,不過他也犯了罪。儘管他罪孽深重,但是聖經稱他為合乎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徒十三22),因為他犯罪以後,既認自己的罪又向神求饒恕。
他將自己的一生交託給神,並且對祂終生忠誠、矢志不渝。在詩篇中,我們能更深地體會大衛的境況,明白他是如何地熱愛神。
《大衛核點民數之罪》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下廿四1)
大衛調查人口後,心中不安,禱告耶和華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撒下廿四10)
其實,核點民數本身並不是罪,摩西在世時兩次數點民數,神也沒有厭惡這兩次行動。
事實上,神卻命令摩西數算可以出去打仗的以色列人(參民一2、3,二十六2):第一次核民數是在剛開始曠野漂流的時候;第二次核民數的目的,是要透過得出的人口資料,顯示當時可以打仗的人口數比四十年前少了一點。
雖然軍隊陣容比以前遜色了,但他們仍能將前面的仇敵趕盡殺絕;完全不像他們的父執輩,經過加低斯巴尼亞的戰役便嚇得退縮不前。第二次核民數還有另外一個目的:統計資料成為十二支派分地的基礎,人多的支派獲得面積較大的地業。
然而,大衛所籌算的這次核民數,卻只會使日漸抬頭的國家主義更加猖獗。因此,核民數一旦完結,神就懲戒這個國家,讓一個毀滅性的瘟疫臨到他們身上,結果以色列人因瘟疫而死的甚多,使國民人數減低了。
然而,歷代志上開首第一句經文,就指出是撒但激起核民數的心意:「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參代上二十一1)
撒但的激動還在約押的警告與抗議之前。假如神早已激動大衛,將在他心目中那個愚昧的計劃實行出來,為什麼撒但仍會牽涉入事情當中呢?因為撒但自己有興趣。
大衛的情況與約伯記第—、二章相似,該段經文顯示,神向撒但挑戰而導致約伯的一連串苦難。神的目的是令約伯的信心更加純淨,並透過苦難的磨煉而令他的品格更加高貴。
至於撒但卻目的惡毒,希望盡可能令約伯受傷害,若有可能的話,迫使約伯因自己的極度不幸而咒詛神!因此,神和撒但都牽涉入約伯的災難中。
與上述情況相似的是基督徒受逼迫時,神和撒但都參與其中(參彼前四19、五8)。神的目的是要加添信徒的信心,並使他能夠在自己的生命中分享基督的苦楚,使他將來在天堂的榮耀中,可以與基督同得喜樂(彼前四13-14)。
但撒但的目的是要「吞吃」信徒(五8),即是將信徒扯往自怨自艾或極痛苦的境況中,從而令他也永遠落入絕望的境地。
基督自己也曾受過撒但的試探,聖經記載撒但在曠野三度試探基督,撒但的目的是要使基督轉離救贖人類的使命。然而,在聖父的計劃中,導致第一位亞當(人類的始祖)墮落的誘惑,要被第二位亞當(基督)完全勝過。
還有一個例子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撒但的目的是使猶大出賣耶穌(猶大的心充滿了貪婪和憎恨(約十三27);但神亦有目的,以被宰殺的羔羊將自己的生命獻出,為多人作了贖價(基督在客西馬尼園所接受的「杯」,即贖價的象徵)。
至於彼得,耶穌事前已提醒他,他會在大祭司的庭園中三次不認耶穌,「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我已經為你們祈求,叫你們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1-32)
從上文列出的五個例子可知,在尋索靈魂的試煉與試探之中,神和撒但均參與其事。神的基本動機是對人有益的,祂希望信徒能勝過試煉而加增對神的信心;撒但的動機卻異常惡毒,希望盡可能破壞。
由此看來,我們可以清楚地指出,神及撒但均有激動大衛核民數。神激動大衛核民數的動機,為要教導大衛及其人民,使他們謙卑下來,並從而使他們的靈命增長。撒但激動大衛,是要給予以色列重重的一擊,並使大衛在臣民面前威名掃地。
事情發展的結果(正如其他例子一樣),撒但只是有限度地成功,它所誘發的效果一瞬即逝;但神的目的卻被妥為保留,更進一步地被推廣。
–摘錄自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大衛為何要核點民數?這件事情問題出在哪裡?
2.大衛後來為何心中自責?他做了甚麼回應心中的不安?你學到甚麼功課?
撒母耳記上、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