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六)以色列家與猶大家之戰爭(二12-32)
1. 押尼珥帶軍接近猶大領土,與約押的軍隊在基遍池對峙(12-17節)。
押尼珥帶著一些僕從,離開瑪哈念到「基遍」去。約押和大衛的臣僕也出來,在基遍的水池旁邊與他們會面(12-13節)。
「基遍」:字義是「丘陵城市」,位於耶路撒冷北方13公里處,非常接近猶大的領土。
在以色列南北各擁一王的兩年期間,雙方武裝衝突的情況在所難免。以色列王朝押尼珥元帥帶著隨從來到基遍的水池旁,與南方王朝的元帥約押相遇,押尼珥提議使用當時流行的徒手搏鬥「戲耍」的方法來定勝負(14節),希望阻止大衛的勢力向北擴展。
「戲耍」(14節),可譯作「肉搏」,其實是生死的搏鬥。方法是雙方各派出勇士12人,徒手搏擊,且動用兵器以決勝負。
基遍在約但河西的便雅憫支派境內,基遍池為貯水的大池塘,這個池對水源珍貴的迦南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塞,因此為了爭奪此處的支配權雙方發生了軍事衝突。
押尼珥率領的伊施波設的軍兵,與約押率領的大衛的軍兵各派出12個人彼此搏鬥,「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撲倒。所以那地叫作希利甲哈素林,就在基遍。」那日的戰事「凶猛」,結果大衛的軍兵獲勝,約押敗逃(15-17節)。
「希利甲‧哈素林」:字義是「刀劍遍野」。
「凶猛」:「艱難」、「嚴苛」、「激烈」。
這一次對戰的意義是甚麼?
以色列分裂後,南北兩地不斷鬥爭對峙。顯然的,大衛在北部真正的對手並非伊施波設而是押尼珥。這段經文記載,是押尼珥提出叫雙方的勇士用短刀互刺。
此役發生於基遍附近(在掃羅家鄉便雅憫的地業以內),說明約押的軍隊已經向北推進,佔領了更多的土地。押尼珥提出這建議,可能是想阻止約押軍隊繼續挺進。
2. 亞撒黑追逐押尼珥,導致押尼珥殺死亞撒黑(18-23節)。
「在那裡有洗魯雅的三個兒子,約押、亞比篩、亞撒黑。亞撒黑腳快如野鹿一般。亞撒黑追趕押尼珥,直追趕他不偏左右。」(18-19節)
「洗魯雅」:字義是「香膏」,是大衛的姊姊,他的三個兒子亞比篩、約押、亞撒黑是大衛手下的英勇戰士。她的丈夫名字聖經沒有記載(代上二16)。
押尼珥戰敗逃走,約押弟弟亞撒黑緊追不放,押尼珥知道可以輕易取亞撒黑的性命,不願殺他以免加深他和約押之間的仇恨。押尼珥對亞撒黑說:「你轉開不追趕我吧!我何必殺你呢?若殺你,有什麼臉見你哥哥約押呢?」(20-22節)
押尼珥再三嘗試勸阻亞撒黑不要追趕他,免得被迫出手殺了他,以致與對方的哥哥約押結仇。可是亞撒黑卻緊追不鬆手,「押尼珥就用槍鐏刺入他的肚腹,甚至槍從背後透出,亞撒黑就在那裡仆倒而死。」(23節)
「槍鐏」:可能是「回馬槍」或者是槍矛的尾端。
「用槍鐏刺入他的肚腹」:不須回頭,直接將槍向後一推便刺入肚腹。
亞撒黑為何堅持追趕不放棄?
亞撒黑顯然對自己太有信心,也可能急於立功,結果他的固執不僅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也使大衛的軍隊在往後的許多年陷於苦境(三26-27;參王上二28-35)。
押尼珥一再勸告亞撒黑,不要冒生命危險繼續追趕他,但是亞撒黑不肯放棄自己的堅持,顯然他似乎已經得意忘形。
一個人如果是為著有價值的事堅持,甚至貫徹始終,這是好的;但是如果他的堅持只是為著個人的榮辱和利益,這樣的堅持就等於是固執,往往要付上很大的代價。
3. 日落時押尼珥求和,戰爭結束,大衛家獲勝(24-32節)。
約押痛失愛弟想要報仇,因此對押尼珥繼續窮追不捨。後來,押尼珥得到便雅憫人的援軍,呼籲停戰:「刀劍豈可永遠殺人嗎?你豈不知終久必有苦楚嗎?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24-26節)
「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一面承認雙方是弟兄,又把戰爭的責任歸咎於對方,一面也要求停戰。
「約押說:我指著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說戲耍的那句話,今日早晨百姓就回去,不追趕弟兄了。」(27節)
原文應該是「約押說:我指著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說剛剛那句話,百姓到早晨才回去,不追趕弟兄」。意思約押接受停戰,但是大衛家有能力一路追殺到天亮。
約押見戰場形勢逆轉,只好同意退兵(28節)。總計這次戰役,大衛軍兵損失了19個人和亞撒黑,而押尼珥跟便雅憫聯軍總共死了360人(30-31節),顯現的意義是大衛家的強盛和掃羅家的削弱。
約押和押尼珥第一次交手雖暫時結束,但內戰並未停止。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掃羅家日漸衰弱,大衛家則日漸強大。
《兄弟鬩牆》
「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撒下二26)
耶和華差撒母耳膏立大衛為王(撒上十六1,13);掃羅的兒子約拿單擁護大衛作王(撒上二十三17);連掃羅自己神志清醒的時候,也向大衛承認:「我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國必堅立在你手裏。」(撒上二十四20)這些事不會沒有人知道。
現在,掃羅王崩逝了,國已無主,大衛應該可以名正言順的繼位了,為甚麼還有不同的意見呢?
1.以人情代神旨
猶大人在希伯崙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基列雅比人卻與掃羅家有特別情誼:因為在基比亞,以色列各支派聯軍屠滅便雅憫的時候,他們把四百未嫁的基列雅比處女,給了便雅憫餘下的人為妻(士二十一12-14)。
後來,在亞捫人侵攻基列雅比的時候,掃羅又率軍解救他們(撒上十一1-11)。因此,他們知道了大衛作王,卻仍願念舊,不顧神的旨意,而擁護掃羅的家族,繼承王位(撒下二1-7)。人情是好事,卻不該代替真理。
2.重視私人權勢
掃羅的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為了保持自己的勢力,把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帶到約但河東,立他作傀儡的王;因為河西非利士人的勢力強大,為了苟安,就以瑪哈念為京都,與大衛隔河東西對峙(撒下二8-10)。
3.留戀既成形勢
分據對立的形勢既成,就不容易統一。如此延長到七年多的時間(撒下二10-11)。如果合一了,豈不是有人要失業?為了飯碗問題,何妨發動「保胃戰」?
教會也是如此;人人都知道合作統一的好處,可以省費用,可以增效率,卻就是明知而難成功。原因何在?既成形勢代表既得利益!
4.各為自己榮耀
他們的元帥,把戰爭當作了爭勝戲耍,犧牲個把人命,又算得哪回事!這成甚麼領袖!肢體互殘,豆萁相煎,最是親者痛而仇者快的事,各人「貪圖虛浮的榮耀」(腓二3),為了爭意氣,而打得焦頭爛額,兩敗俱傷。
以色列損兵較多,猶大損兵少而折將;然後各自連夜趕路回去舔傷送死!為了甚麼?一句「戲耍」的話,造成多大犧牲(撒下二14-32)!從此種下深恨,慘劇繼續發生。弟兄相愛豈不對大家好得多?
–引自于中旻《撒母耳記上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南北兩國元帥為何在基遍池相遇,他們決定做甚麼?這是甚麼狀況?
2.亞撒黑為何堅持繼續追殺押尼珥?結果如何?這件事的教訓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