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九至第二十八章末了,記載掃羅的王朝時期。掃羅的一生可分為五個時期:
1.從撒母耳手中接管以色列(九~十二章)。
2.統治初期(十三1~十四46)。
3.王位被交在大衛手中(十五1~十八9)。
4.與大衛之間的矛盾(十八10~二十八2)。
5.王朝的沒落(二十八3~三十一13)。
第一個時期主要是刻畫了掃羅的謙卑與升高。但是,自從登上王位之後,便開始驕傲,多次犯下過失(十三5~十五9),終被神離棄。掃羅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神高舉謙卑之人,降卑驕傲之人的旨意(彼前五5)。
(五)掃羅的背景(九1-4)
本段經文從三個方面介紹以色列的第一位王掃羅的背景:
1.他的家庭(1節):他出生在便雅憫支派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大能的勇士」。
「大能的勇士」:指「具備大能力」或「大財富」,因此翻成「大能的勇士」或「大財主」。
2.他的外貌(2節):他健壯、俊美,「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原文是「他的肩膀以上高過眾百姓」。
3.他的品德(3-4節):極其孝順,甚至為了幫忙尋找父親丟失母驢,走遍了以法連的全地。
對於積極要求立王的以色列百姓而言,掃羅是最理想的領袖。遺憾的是,他沒有成為合神心意的人。只有排除個人野心,並且對神具信心的人才能配得神的揀選。
(六)僕人提議前去請教先知(九5-10)
掃羅帶著一個僕人出去,幫父親尋找丟失的驢,他們走遍了以法蓮山區和沙利沙地區,又穿過沙琳地區,甚至到便雅憫地區去找,還是找不到。最後,他們到了蘇弗,掃羅怕父親會擔心他們,就準備要回頭(4-5節)。
這時候僕人提議說附近有一個神人,也許可以去問他。掃羅覺得不好意思去求神人,因為身上沒有任何禮物或食物可以贈送。僕人說他身上還有一個四分之一舍客勒的小銀幣可以當作禮物,所以他們就去了(6-10節)。
本段經文敘述了掃羅和他的僕人進到撒母耳的城邑拉瑪的動機。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不是掃羅的為人或虔誠,乃要指出帶領掃羅的是神,還有掃羅的僕人的幫助。掃羅能夠找到先知是因為神的直接介入與僕人的同工。
掃羅可能長久身處小城,所以對撒母耳的事情知道不多。
「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9節): 這是聖經中的第一次使用「先見」這名詞,先見後來也被稱為先知。兩者可能曾經有區分,但到了本書寫作時已經沒有分別(比較11節)。
(七)撒母耳往邱壇獻祭(九11-14)
他們走上山坡、要進城的時候遇見幾個女孩子出來打水,就問她們:「先見在這裡沒有?」那些少女回答他們,因為今天在「邱壇」那裡,人民有獻祭的事,所以可以遇見他(11-12節)。
那些少女還說,民眾必須等先見到來,為祭物祝福,他們才可以吃東西。如果他們現在就去,就可以找到他。掃羅和他的僕人就繼續往前走,快進城的時候,果然看見撒母耳正朝著他們這方向走來,要往丘壇去(13-14節)。
這時應該是因為示羅已經被毀壞,約櫃、會幕也不在一個可公開敬拜的地方,所以權宜之計就是用「私設的祭壇」來敬拜神。
「邱壇」: 原文是「高處」、「高地」、「山脊」,本為迦南人拜神的地方,後來以色列人在未有聖殿前也在邱壇敬拜耶和華。撒母耳主持的大概是該城居民為慶祝初收而獻的平安祭;按照規矩,儀式完畢後,參加獻祭的人會一同歡宴。
少女們與掃羅的對答,帶出了以下三個信息:
1. 當時的民眾在丘壇獻祭(11節)。
耶路撒冷的中央聖所尚未確立的時候,丘壇是以個人或家族為單位,向神敬拜的場所(王上三2、4;十八30-38)。
2.撒母耳是宗教領袖(12節):
他是眾所信賴的卓越領袖,他的行事規矩已經受到百姓所認可,所以連一般的少女都耳熟能詳。
3.民眾在用餐之前,須由撒母耳作祝福禱告(13節)。
(八)撒母耳與掃羅第一類接觸(九15-25)
1.耶和華啟示撒母耳祂所揀選的人(15-17節)
掃羅還沒有到的前一日,耶和華已經對撒母耳啟示說: 「明日這時候,我必使一個人從便雅憫地到你這裡來,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他必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我就眷顧他們。」(15-16節)
「已經指示撒母耳」:原文是「已經打開撒母耳的耳朵」。
必「使」:「差遣」。亦即掃羅遭遇失驢的事情,其實是上帝介入的結果。
「膏他」:指將橄欖油抹在他的頭上,表示被神的靈分別為聖,供神使用。舊約有三種人在就職時受膏,即:君王(參撒下三39)、先知(參王上十九16)、祭司(參利四3)。
「我民」以色列的君:「百姓」、「國民」加上第一人稱單數詞尾。表明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不是君王的子民,君王只是「管理者」。
「脫離非利士人的手」:非利士人在米斯巴一役被以色列人擊敗(參撒上七10-12)之後,曾一度沉寂約十多年,後又逐漸蠢動,侵擾以色列人領地。
在遇見掃羅的前一日,神打開了撒母耳的靈眼使他能夠認出掃羅(林後三16)。並且清楚的說明任命君王的目的是為了「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而非作威作福、橫征暴歛。
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上主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17節)
《神人的氣質》
「僕人說:這城裡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我們不如往他那裡去,或者他能將我們當走的路指示我們。」(撒上九6)
在城裡如果有神人居住,必為人們所共知的。神人的生活聖潔,在他居住的地方有馨香之氣,鄰居也都知道他。
在教會的聚集中,不能沒有他們;他們的禱告與勸勉常常帶有特殊的聖靈的恩膏。我們呢?我們的敬虔有沒有留下印象,使鄰居得益?甚至我們離世之後,記憶仍有久遠的影響。
1.敬虔的影響
撒母耳的敬虔也這樣被人們公認,他的影響力久遠與廣大,他人格的感召好似香氣一般,無法隱藏。
人們提說他時就說,「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撒上三19)敬虔的人實在令人敬重,他們可靠與穩健,也是在我們友朋之間受人愛戴。
2.神人的氣質
我們生活也要端正,在今世要有敬虔,竭力追求作神人。我們要記得神將敬虔的人特別分別為聖,歸屬祂自己。神人是像神的人。他們成為神人,因為他們培養與神交往,親近神。
他們的臉龐滿有主的容美,他們的言談都是主的真理。你與他們稍有交往,就看出他們的莊重、安靜、溫和與聖潔,這些都是屬天的氣質。
–引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本段經文從哪三個方面介紹掃羅的背景?
2.神如何讓撒母耳知道神所揀選的人?這樣的事實意味著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