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在開始讀彼得前書之前,先做扼要介紹。
本書作者是使徒彼得,寫給散居在小亞細亞北部羅馬各省分的基督徒(一1);彼得當時是在「巴比倫」(五13)。所謂
「巴比倫」可能是彼得給羅馬城的代號 (參啟十四8;十八2),以避免來自當政者的麻煩。與他同在一起的還有西拉和馬可(五12-13),時間大約是主後六十年代初期。
從本書的內容看來,這些教會正在經歷一些迫害,且面對將要來臨的試煉(參一6;四12-19;五9-10)。根據史載,在豆米仙皇帝(主後81-96年在位)之前,羅馬帝國對教會還未展開普遍性的迫害。
主後64年尼祿皇帝對羅馬信徒的迫害,也未擴散至小亞細亞的這些省分,所以本書所言及的苦難,是指信徒在充滿敵意的外邦社會中,須經常面對的毀謗和逼迫(參二12,三16)。
彼得撰寫此信,正是履行主所託付他的任務(參路二十二31-32),在黑暗的時代堅固神的教會。
據可靠史料,彼得大約於主後65~67年間,在羅馬被暴君尼祿殺害,與保羅同於羅馬殉道。因此,彼得前後兩封書信,均寫於殉道前不久,且兩封書信的相隔時間不會太長(參彼後三1)。
在新約聖經的八卷「普通書信」(或稱「一般書信」)當中,《希伯來書》注重「信心」的教訓,《雅各書》則補充說明「信心」須有行為;《彼得前書》注重「盼望」的教訓,《彼得後書》則補充說明有了「盼望」,仍須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
《約翰壹書》注重「愛心」的教訓,《約翰貳書、參書》和《猶大書》則補充說明必須在正確的真理上有「愛心」。如此,基督徒所不可或缺的信、望、愛三項美德(林前十三13),藉此八卷普通書信得著完滿的啟示。
而《彼得前書》雖然以盼望為主軸,更是兼論信心(一5,7,9,21;五9)、盼望(一3,21;三15)和愛心「一8,22;二17;三8;四8;五14),故在這八卷書信中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
本書主旨在勸勉信徒在患難中持守信心,站立不移(五11-12)。書中提及「受苦」不下16次,其中7次記述基督的受苦(一11;二21,23-24;三18;四1,13;五1),藉此提醒讀者:苦難是在所難免的事,信徒當效法主的榜樣,忍受冤屈,專心仰望神。
書中主要主題是「盼望」:耶穌經過苦難後得著榮耀,同樣,信徒雖處身苦難中,仍可有盼望,知道當主再來時可與基督同享永遠榮耀(一3,7,21;四13;五1,4,10)。
由於這盼望不是源出信徒本身,而是從神而來,本書又強調神的「真恩」(五12),以此形容基督徒信仰的特質(一10,13;三7;五5,12)。
壹、信心的試煉(一1-12)
一、引言:信心的祝福(一1-2)
「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1節)
這封信是彼得寫給當時在小亞細亞各地分散居住的信徒,他們是寄居的,小亞細亞不是他們永久的居留地。
同樣,神的話也是給我們這些在地上寄居的人,不論我們身在何處,這地方都是我們寄居的地方,我們要等候主的應許,因為他去是為我們預備地方(參約十四1-3)。
「就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祂血所灑的人。願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給你們。」(2節)
這裡題到基督徒生命的三項事實:
1.基督徒是照上帝的先見被揀選。
2.基督徒被揀選,更藉聖靈而被獻上。
3.基督徒被揀選,以致能順服及被耶穌的寶血所灑。
「先見」:預先知道,預知。
所謂的「預定論」有三步驟:
1.神的『預知』,即神有『先見』,在創世以前預先知道我們(參羅八29」。
2.神的『揀選』,即根據祂的預知而揀選了我們(參弗一4)。
3.神的『預定』,即根據祂的揀選而預定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得兒子的名分(參羅八29;弗一5)。
彼得稱他的讀者對象是被上帝所揀選的,是上帝的選民。這樣的稱謂,以前只屬於以色列人。很多特權以前只屬於以色列,現在都歸屬於教會。
上帝的恩慈現在已經普及萬人,世上所有的人已經看見上帝的榮耀,及嘗過了上帝的恩典。
二、信心的稱頌:稱頌神的大憐憫(一3-5)
在短短幾節經文中卻一連提及了幾項基督徒信仰的基本信念。
(一) 藉著重生,使我們擁有活潑的盼望(3節)。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著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活潑』指活生生的;『盼望』在聖經中,盼望並不是指虛無飄渺的期待,乃是對將來有確實的把握。『活潑的盼望』,指這盼望與我們所得的新生命有關。
(二)我們承受了偉大的基業(4節)。
「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彼得在這段經文中,用三個字來描寫這產業: 「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
這產業是「不朽壞的」,這字除了有不朽壞的意義之外,也可以指不能為軍隊所蹂躪的;「不玷污的」,意思是被不虔的污穢所玷污;「不能衰殘的」,其平安與喜樂根本不被世界的變遷所影響。
(三)今生無憂,來世無慮(5節)。
「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在我們從這個世界通往永恆的旅途中,我們是藉著信心而被上帝的能力所保守著的。而且這救恩將要在末世被顯現出來。
聖經裏的完全的救恩可分為三個過程(林後一10)。
1.過去:當人初信時所得著的是靈的救恩(參多三5;路十九9)。
2.現在:信徒正在持續得著並經歷的是魂的救恩(參9節;腓二12)。
3.未來:必須等到基督再來時,才能圓滿得著身體的救恩(參羅十三11;來九28)。
本節的救恩乃指最後第三個過程。
三、信心受試煉的果效(一6-12)
(一)確定他們必能得勝有餘(6-9節)。
在這段經文中,談及實際生活中所經歷的難處。風暴即將來臨,生命必受嚴重威脅而痛苦難當。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彼得提醒他們,且根據下列三個理由,確定他們必能得勝有餘。
1.因為有將來的盼望(6節):
「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在苦難的盡頭有偉大的產業,就是永恆的生命,與上帝永遠同在。
2.因為每一個試煉皆為考驗(7節):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金子要在火中熬煉才能成為純金,臨到基督徒的試煉,都是為要考驗其信心,使信心更堅強。
3.因為在苦難的盡頭是榮耀(8-9節)。
因為在苦難的盡頭,即耶穌顯現的時候,他們會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8-9節)
「靈魂」:原文是魂,故這裏是指『魂的救恩』;我們在相信主耶穌的時候,已經得著了靈的救恩,就是得著了重生(參3,23節),但我們的魂仍處於正在得救的過程中,並未完全得著。
許多神學家,把『魂的救恩』解作『全人的救恩』,以示與『得重生的救恩』不同。
彼得用含蓄的手法點出他與讀者間的相異之處。他表示他以認識肉身的耶穌為榮,但他的讀者卻沒有辦法享受這份殊榮;雖然如此,他們卻是愛耶穌;雖然未曾親眼看過耶穌,但卻滿心相信祂。
正是這種信仰給也們帶來不可言喻的喜樂,及無比的榮耀,因為這信仰為他們將來的福樂作出鐵一般的保證。
《活潑的盼望》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一3)
邱吉爾是廿世紀世界聞名的英國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曾兩次擔任英國首相,在英國遭受德國攻擊的期間,帶領英國百姓度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危機。他同時也是一九五三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這樣一位才氣洋溢的偉人,在離世之前,親手安排好自己追思禮拜所要唱的聖詩和整個程序,並選擇了聖保羅大教堂作為追思禮拜的地方。
在追思禮拜當天,一切的程序都照他所交付的進行,最後當牧師站起祝禱後,聖保羅教堂的角落有一喇叭手吹出「熄燈號」的號角聲,表示即使是一代偉人也終要走入歷史,一切都熄燈就寢了。
就在大家準備散會時,忽然從教堂的另一角落又吹出「起床號」的號角聲,在場的人都莞爾笑了。
邱吉爾一向幽默,他用自己的追思禮拜向世人宣告一個大好的消息,就是人類的結局不是熄燈號,而是起床號,因為主耶穌已經復活了,而且還要再來,所有信祂的人都要復活,與祂一同作王。
這是一個充滿盼望的宣告,超越了死亡,勝過了墳墓。
–引自謝宏忠《永不消失的希望》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使徒彼得提及了哪幾項基督徒信仰的基本信念?
2.本萬經文根據哪三個理由,確定他們必能得勝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