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回程時,經以弗所返回安提阿,但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到神如何為他安排第三次的旅行佈道。
1.百基拉和亞居拉留在以弗所,結果幫助亞波羅成為福音使者。
2.眾人對保羅熱情的挽留使他應允再回以弗所。
3.以弗所位於交通要道,可以成為福音廣傳的基地。
故此以弗所成為保羅第三次行程的中心。
九、回程的探訪(18-22節)
「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18節)
「堅革哩」:位於哥林多的東邊,是哥林多地峽東岸愛琴海的港口城市。
「剪了頭髮」:蓄髮是一種短期的拿細耳許願,許願期間要禁止喝酒和剪髮。剪髮有二含意:一是為過去的祝福表示感恩(就如保羅在哥林多蒙保護);二是為將來的祝福祈願(就如保羅前行路程的安全)。
保羅的剪髮應屬為過去的祝福表示感恩。
祈願得應允的人必須在一個月內還願,剪髮表示所許的願已經滿期(徒廿一23-24),把許願期間所長起來的頭髮剪下,帶到耶路撒冷燒在祭壇上,作為祭品獻給神。所以,時間上不允他在以弗所多住些日子(20節)。
由於迦流不肯支持猶太人攻擊保羅,就促使保羅逗留在哥林多一段時間。後來他「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保羅和同行的人來到以弗所(19節),這是羅馬省份亞西亞的主要城市。
他在那裏逗留很短,雖然當地人對他的信息反應十分好,他也不能再延期了(20節)。他想在「節期」以前到達耶路撒冷,就留下百基拉亞居拉,自己繼續前往,於是保羅與他們告別,答應著神許可必再回來(21節)。
雖然說保羅的目的地是敘利亞(18節),但事實上他這次歸程卻先到了該撒利亞,再上耶路撒冷還願,正好吻合保羅許的願要在耶路撒冷獻祭才完結。然後保羅回到安提阿,過了一段時間,才開始第三次佈道旅程(22節)。
拾、保羅第三次佈道旅行(十八23~二十一17)
一、亞波羅與以弗所(十八23-28)
「住了些日子,又離開那裏,挨次經過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堅固眾門徒。」(23節)
「又離開那裏」:指安提阿。從本節起,保羅開始他第三次出外佈道的行程,此時大約是主後五十二年夏天。保羅三次出外傳道,都以安提阿為起點(參22節;徒十三1-3;十五35,40)。
「加拉太和弗呂家」:保羅在第一與第二次佈道旅行都到過這個地方(徒十六6)。
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的目的地是以弗所,所以要取內陸路線前往,好在途中探望先前宣教所建立的各教會,在屬靈上鼓勵堅立他們。
「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力山太,是有學問(或譯:口才)的,最能講解聖經。」(24節)
「亞波羅」:是「亞波羅尼亞」的簡寫,他本鄉是亞力山大。
「亞力山大」:位於埃及三角洲的西北岸,是羅馬帝國第二個最重要的城市,是個教育哲學的中心。
「最能講解聖經」:『聖經』指舊約聖經;那時新約聖經尚未寫成。
所以,亞波羅流利的口才,和辯駁的本領,都源於他在亞力山大長大。作為飽受教養的猶太人,他「最能講解聖經」,且善用他的知識來服事主。
路加未繼續敘述保羅回以弗所的故事以先,他加插了亞波羅相關的記載。這樣,讀者可以了解保羅不在的時候,以弗所發生的事情。亞波羅日後在哥林多教會成為很重要的人物,甚至成為與保羅對壘的焦點。
這段經文表示,亞波羅雖然沒有受保羅的教誨,但他也在保羅的同儕下受教,所以他也勢必與保羅在神學觀點上,看法一致,事實上保羅也有這樣的表示(林前三5-9)。
他在「主的道」上已受了教訓,能正確地將耶穌的事教訓人,又心(靈)裏火熱,可是他只曉得約翰的洗禮(25節)。亞波羅在當時可能只明白公義、道德、恨惡罪惡、悔罪改過等,而不明白恩典的福音。
亞波羅來了,開始在會堂傳道,百基拉、亞居拉看出他在真道的了解上有缺欠,就接他來私下教導他,好叫他對真道有更正確的認識(26節)。
他所受的教導非常有功效,以弗所的「弟兄們」對他十足信任,甚至他要去亞該亞時,他們樂於為他寫信介紹給那裏的信徒(27節)。
「弟兄們」:是指以弗所的信徒,是保羅短期工作的果子,也是百基拉、亞居拉工作的果效;其中也許包括一些別處來的信徒。從哥林多前書的記載,知道他們在百基拉、亞居拉家中聚會(參林前十六19)。
亞波羅去了不久,就證實他造就教會的能力非常高超,保羅後來也印證這一點(林前三6)。
亞波羅的特別恩賜,是與猶太人辯道,他對聖經的熟識,使他能以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28節,參十八5)。因此,他不但是教會的好牧者,也是個有力的佈道者。
亞波羅的見證提醒我們,基督徒應當深入熟悉自己的文化,才能更有效地得著與我們同文、同種的百姓。
《亞波羅》
「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力山太,是有學問(或譯:口才)的,最能講解聖經。」(徒十八24)
亞波羅離開亞歷山太,來到小亞細亞的以弗所。他滿懷熱切、學養俱豐、熟悉舊約聖經,也曾學習主道,他在會堂公開放膽講道。
他認識耶穌降臨之事,也正確地傳講這信息,但他的知識僅來自耶穌之前的施洗約翰的教訓;保羅的朋友和同業百基拉和亞居拉在以弗所聽了亞波羅講道,就明白他並不知道有關耶穌的一切事,於是他們就把他回家,把神的道更加精確詳盡地向他講解。
在這之前,他已對約翰之洗禮的意義深信不疑,對約翰說耶穌便是彌賽亞這一點也全心領受。可是,顯然他對於信基督而稱義或聖靈在救贖計劃中的工作等教誨,卻從未聽聞。百基拉和亞居拉曾跟保羅一起生活和工作,在這些方面無疑對亞波羅有所幫助。
聽過他們的指教之後,亞波羅很快便離開了以弗所,到希臘的一個羅馬省份亞該亞去。他隨身帶了以弗所基督徒給亞該亞門徒的書信,要他們接待亞波羅為主內的肢體。
他一到達,便以他對舊約的淵博知識向猶太人激情滿懷地講解耶穌便是彌賽亞的事實,並公開駁斥猶太人。保羅對亞波羅在亞該亞首府哥林多的工作給予極高的評價,他說亞波羅澆灌了他種下的種子,這是指他創建的教會(林前三5-11)。
可惜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中間有了紛爭,有人說:「我是屬保羅的。」又有人說:「我是屬亞波羅的」(林前一11-12)為此保羅勸導哥林多的信徒說:「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它生長。」(林前三5-6)
從哥林多前書可以清楚地看到,分裂哥林多教會的一個黨派就是奉亞波羅為首的,其實他與此事毫無關係(林前一12,三1-4)。其後,保羅勸亞波羅回哥林多去,但亞波羅不願意去,恐怕就是因為他不想因此鼓勵那個小集團繼續存在(林前十六12)。
保羅和亞波羅兩位傳道者的友誼,並沒有受到這些信徒紛爭的影響。保羅在給提多的信中非常關心亞波羅。他囑咐提多要趕緊給亞波羅送行,不要使他有什麼缺乏。(多三13)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保羅在第三次旅行佈道的開始,先做了甚麼事?為何如此?
2.亞波羅是怎樣的一個人?從他身上你學到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