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彼得和約翰被捕(四1-31)
看見瘸子得醫治和聽見彼得的信息,在百姓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卻激怒了猶太人的領袖,他們把這兩位使徒逮捕了,帶到公會面前,要審查他們到底作了什麼事。
(一)時間: 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1-3節)
「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祭司們和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忽然來了;」(1節)
『祭司們』:祭司分班輪值,故指該週在聖殿區供職的那些祭司。
『守殿官』:可能是聖殿的總管,負責監督護衛聖殿,並維持聖殿的秩序。原文是單數形態,其地位和權勢僅次於大祭司(徒五24,26;路廿二4,52),可以說是第二大的祭司。
守殿官這個職位底下管理24組守殿員(也是祭司),前面的祭司們應該就是這些守殿員。
「撒都該人」:猶太教的一個派別,成員大多來自祭司階級,他們乃屬於有權有勢的貴族階級。
捉拿的行動,是由一班負責聖殿地帶治安的人員執行的,其中包括當值的祭司們;帶領的「守殿官」,是負責聖殿巡察的官員,是大祭司以下的首位祭司。
撒都該人不是執法的團體,而是一個政治集團,得到祭司和民間社團領袖(長老)的支持。因此,這裏大概是指附合祭司而與教會對抗的百姓。
奇怪的是,在耶穌生平中,反對祂最激烈的法利賽人,在使徒行傳中卻對教會採近乎友善的態度;而撒都該人(他們在耶穌工作的末期,才在福音書中出現)卻成為教會的頭號勁敵。
主要原因是撒都該人不相信死人復活,因為這些基督徒宣稱耶穌復活有確鑿的證據(2節),所以他們特別反對基督徒。
當時天晚了,不能進一步行動,就把他們下在監獄裏過夜(3節),希望他們省悟過來,接受警誡。
(二)彼得講道的結果:信的人光男性就有五千人(4節)。
「但聽道之人,有許多信的,男丁數目,約到五千。」
此處有兩種可能的意義,第一種是當天成為信徒的男性就有五千人,第二種是指到那一天為止,信主的人數總共『約達五千』。
(三)使徒們被審訊(5-7節)
第二日,當權者聚集商議,這裏三種人:官府、長老、文士,大概是公會的三組成員(5-6節)。
「官府」:領袖、官員,就是指「撒都該人代表的祭司與統治階級」。
「長老」:此處指的是「德高望重的民間人士」。
「文士」:指「律法書的研究者」,多半是法利賽人。
「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大祭司原為終身職份,但羅馬政府掌管猶太人之後,有時隨意更換大祭司人選。
「約翰、亞力山大」:目前並不清楚這兩人的身份,不過在當時應該是眾所周知的人士。有些譯本把約翰作「約拿單」,「約拿單」是亞那的一個兒子,西元37年擔任大祭司。
他們叫使徒站在他們面前,問:「你們用甚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7節)
(四)彼得宣告是「因死裡復活的基督耶穌之名」(8-12節)。
耶穌在路加福音的應許,如今應驗在彼得身上了(8節,參路十二11、12,廿一14、15),他得到了「聖靈充滿」,有了特別的啟示,能以在庭上應對自如。
彼得一開始稱呼他們:治民的官府,和長老(9節),這包括了庭上的兩大組人。他的回答很簡短,開頭便機巧地指出,這一場審詢的中心,是因為一件善事,一個殘疾人得了痊癒。
彼得在最高法庭上,莊重地向當場代表全以色列的人宣告,這人得痊癒,是因為「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10節,他隆重地用詳細的全名,參三6)。他鄭重地再說,他們釘死的那一位,神已經叫祂從死裏復活。
他引用詩篇來證明耶穌復活是舊約彌賽亞的預言應驗(11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耶和華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詩一一八22-24節)
這個應驗是教會從安息日改為主日敬拜主要的經文根據,主耶穌和早期教會把這節經文用在神叫彌賽亞復活上。復活日是主日,所以神的兒女在主日敬拜神。
彼得宣稱,只有耶穌能真正帶來拯救,祂的名,是唯一從神而來大有能力的名,能夠叫人得救(12節)。因此,這裏暗藏著一個呼籲,叫聽眾不要再拒絕耶穌。
「你們」匠人:舊約經文沒有「你們」,加入這一詞是用來指責公會的成員,有如是建造以色列國的「匠人」,卻棄掉了耶穌。
(五)官長們無話可反駁(13-14節)。
「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13節)
「膽量」:指「坦然無懼的公開將真理闡明」。
「沒有學問」:可解作「文盲」,後來指「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人」,這裡指「沒有受過文士訓練」。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小民」: 原意是「沒有受過訓練的人」,也就是「普通人」、「外行人」的意思。
彼得的證言令庭上的人驚愕不已,因為彼得說話的膽量。彼得和約翰整個人的舉止態度,充滿信心,毫不畏怯。面對聽眾的恐嚇,仍能放膽直言。庭上的人更感驚奇的,就是使徒並沒有受過什麼神學或修辭學的訓練。
可是,他們沒有什麼話好講,因為他們看見那個被治好的人,跟彼得和約翰站在一起(14節)。猶太領袖大概記起當日與耶穌爭辯,難以取勝的場面。此刻他們又面對同樣的難題,再加上被治好的人也在場,眾人有目共睹,更不容易處理。
(六)長官議決,恐嚇禁止他們繼續講論教訓(15-22節)。
公會只好清場,讓主持的人商議對策(15節)。
他們所擔心的,是基督的真理一旦傳揚出去,對當地社會生活會產生嚴重的影響(16節)。實際而言,耶穌的道若在人民中間復甦,無異是對他們自己當日反對祂,以至釘死祂的行為最強烈的諷刺(17節)。
這時公會只打算嚴嚴地告誡他們,不准他們再講這道(18節),猶太人的法庭以為自己是神的代言人。
彼得卻提醒他們:『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19節)公會不過是人的組織;在兩者有衝突之時,順服神必然要過於順服人。
彼得強調,使徒蒙了見證耶穌的呼召,他們必須繼續肩負這個任務(20節)。官長面對他們公然的對抗,無法可施,只有再施威嚇(21節),警告他們若再被捉拿的後果,於是把他們釋放了。
路加解釋說,他們這樣做,是出於怕百姓,因為群眾至少當時仍驚訝於瘸子得痊癒的神蹟;這人瘸腿已經四十年了(22節),得到痊癒就更加離奇了。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世人發明了許多藥物醫治身體的疾病,可是就發明不出一種專門對付犯罪的處方。
許多年以前,醫生的處方是很古怪的,衛斯理約翰在其日記中曾經透露:「我採了石南葉敷在刀割的傷口,試了兩次,都沒有好轉。另外一回,我買了一些硫磺請人搗成粉末,混在蛋白之內,然後勻置於棕色紙上,當作膏藥。」
一位患肋膜炎朋友告訴他說,「醫生給她一種很便宜、簡便的處方:將一把蕁蔴煮幾分鐘後,趁熱敷在肋旁。」由於近代醫藥的進步,不禁使我們懷疑以前藥方的治療效力,甚至覺得有點滑稽。
上帝對世人犯罪的治法是永遠不變的,不像一般的醫藥經常在改變。上帝的療法,不須改進,因為它的美、善無以復加。祂所預備唯一的救法,就是藉著基督的死與復活。這個處方是唯一能醫治世人的罪行和墮落的心。
牛頓約翰說:「美哉,耶穌的名,它能安慰憂傷者,醫治受傷的,並除去一切的恐懼。」
你是否信靠救主呢?祂有不變的治療能力,是你心靈的病痛所需要的。犯罪是心病,這病只有大醫生耶穌能夠治好。
–引自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哪些人前來捉拿使徒們?為何是這些人?
2.他們質問甚麼問題?彼得的回答是甚麼?最後結局如何?這件事對你的啟發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