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領受彼得之話的人受洗,人數約有三千(37-42節)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37節)
「這話」:指他們有份於抗拒和釘死神所立為主、為基督的耶穌(參36節)。
「覺得扎心」:是指他們的良心覺得不安。
眾人聽見彼得的話,他們的良心覺得不安,就問使徒:「我們當如何行?」
因為耶穌是彌賽亞(二22,十38以下),所以祂從死裏復活;又因為祂已經被稱為「主」,所以被召坐在神的右邊。這樣,猶太人釘死耶穌,是多麼可怕的一回事!
這樣的罪行,乃是叫他們身列「仇敵」之中,就是彌賽亞來要剿滅的(35節),這樣一想,他們怎能不戰兢呢?
彼得沒有單單停在宣講的階段,於是他努力說服聽眾們決志信主、悔改受洗、加入教會。他要求眾人: 『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38節)。
「悔改」:意指心思的轉變。不是重在指為他們的「罪行」悔改,乃是重在指為他們「和神的關係」悔改;所以聖經不是說『向罪悔改』,而是說『向神悔改』(徒廿21)。
彼得在這裏沒有提到『相信』,而單指提到『受洗』,這是因為:
1.『奉耶穌基督的名』,含有相信祂的意味。
2. 他們必須公開脫離猶太人的立場,與主耶穌認同。
當日那些聽彼得講道的人,有許多是參與反對主的猶太宗教世界,在五十天以前喊著說:『除掉祂!除掉祂!』(約十九15),有分於殺害主耶穌的人。這些人必須公開脫離猶太人的立場,與主耶穌認同,才能在眾人面前清除抗拒主的罪。
彼得叫他們受洗,就是要他們以行動公開宣告:從此脫離猶太人的宗教世界,好叫他們的罪得著赦免。
「叫你們的罪得赦」: 罪得赦免是因著相信主耶穌,並不是因著受洗。
聖經只有兩處記載受洗是為著使罪得赦,且對象都是猶太人,都同樣具有特殊的用意;除本節外,另一處是亞拿尼亞對使徒保羅說的話:『起來,求告祂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廿二16)。
這是因為在保羅還沒有信主之前,也是屬於猶太宗教世界中逼迫基督徒的人(徒七60;八3;九1);現在他相信了主耶穌,就應當起來去受洗。他這樣一受洗,他與世界的關係一斷,他的罪也就洗去了。
五旬節最大的道理,乃是從一個團體(世界)裏出來,而進入另一個團體(教會);受洗就是表明從世界的團體裏面出來,聖靈的澆灌就是表明進入教會的身體裏面。
這個道理,可以從接著的話說明得更清楚,我們不該再和這彎曲世代的人,同行一路,過著相同的生活(40節)。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41節)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這話表明:
1.人只要接受福音,就可以受洗,此外並無其他的條件;
2.在相信和受洗之間,並不需要等候一段時間。
他努力說服他們,因為救恩純是恩典,但這並非否定人的決定及當盡的責任。我們千萬不要忽略神的恩典,更不可否定我們當盡的責任:認真悔改、成長、順服、佈道等等。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42節)
「交接」:原意是「分享」,也翻譯成「團契」,可能指「一起吃飯」或「一起分享宗教經驗」。
「擘餅」:可能指「吃聖餐」或「共享晚餐」的行動。當時教會在聖餐前還有愛宴(基督徒一起吃晚餐),聖餐可以說是愛宴的一部分,擘餅有可能指著這種包含聖餐的愛宴(林前十一17-34;猶12)。
五、初期教會生活概況(42-47節)
昔日教會的生活包括了聽道與行道,敬拜神(42節)、彼此分享(46節),佈道(47節)及愛心的服務(44-45節)。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42-44節)
『使徒的教訓』: 指當時使徒們所口傳主耶穌的一切吩咐,和有關祂死而復活的見證。這獨特的教訓是初期教會信仰的楷模,因為它源於神,且帶有使徒得自神的權柄(林後十三10;帖前四2)。
「懼怕」(43節): 害怕、敬畏。原因除了因為信徒的生活方式之外,應該也因為使徒行神蹟。
「神蹟」(43節):記號。意思是這些奇事就是神認可他們的記號。施行奇事神蹟的目的,一在增加信息的可信性,二在建立使徒教訓的權威。
當時教會突然增加了數千信眾,不少因信仰之故遭受親友排斥,以致生活陷入困境;也有不少是從外地來耶路撒冷守節的(參9-11節),今成了信徒,就滯留在耶城同過教會生活,所以需要被接待。
「凡物公用」(44節): 指信徒自動自發地,與那些生活上有需要的人分享財物。這種教會生活方式,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和心理因素,僅在耶路撒冷教會實行了一段時間,後來並未被其他各地教會所採用。
他們又賣掉田產家業,按照各人的需要把錢分給大家。同心合意,天天在聖殿裡聚會,又分別在各人的家裡分享愛筵,以歡喜純潔的心一起用飯(45-46節)。
初期教會有可能在日常的聚餐席間,也伴隨記念主之死的擘餅,直至多年以後,產生運作上的困難(參林前十一章),才把普通的聚餐和主的晚餐分開。
「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46節)
從外面看,乃是我們這些為主作見證、傳福音的人,把人救了來;但實際救人的工作,不是任何人所能作的,乃是主基督藉著聖靈作的。
《遵守教訓》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42)
當初的門徒一信主之後,除了內心的改變,悔改歸主,感謝讚美神的恩典之外,每天的生活也有改變。
以前像外邦人一樣,隨著自己的情欲,追求肉體的快樂,屬世的利益(彼前四2-3)。現在卻生活在另一種境況之中,都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照樣,今日的信徒也當與不信時有不同的生活,才顯明是一個重生得救的人,真是主的門徒,在靈性上有長進,討神的喜悅。
如果生活不改變,不久就會回到以前的路上,靈性要墮落。結果像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倒斃在曠野,不能進入迦南一般。人信主以後究竟應當過怎樣的生活呢?
我們仍然要作日常的工作,當盡為人的本分,但不能再去隨從肉體、貪戀世俗、虛度光陰、多說閒話、游蕩放肆的度日(弗二1~3;雅四4;西四5;太十二36)。不但行為要敬虔端正(提前二2),也要有屬靈的追求。
最主要的就是讀經,祈禱,交通,為主作見證,沒有這幾樣就無法維持靈命進步。多讀經,常祈禱,是靈命的飲食和呼吸;與聖徒交通,為主作見證,是屬靈的運動和幫助人的重要途徑。
–引自《每日天糧》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眾人聽見比得的話之後,為何覺得扎心?他們問彼得甚麼問題?彼得如何回答?
2.描述初期教會生活概況。對你的提醒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