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八、最後的晚餐(二十二14-38)
(一)耶穌吃筵席的心態(14-16節)。
「時候到了,耶穌坐席,使徒也和祂同坐。」(14節)
本段經文記載主耶穌和門徒一同守逾越節的筵席。路加省略了大部分的事,只記下最後一件事。
通常逾越節的筵席中,要將杯輪流傳遞四次,每一次都有一種象徵的意義,分別是︰成聖之杯、審判之杯、救贖之杯、讚美之杯。路加僅提到最後這一次。主也循例傳杯分喝,到了最後一次的讚美之杯,祂將這杯獻給他們。
他們都在祂左右入座之後,祂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15節)這節期的目的是要提醒他們,他們初作神子民時的生活,以及他們是由為奴中被贖,被拯救出來的。
所以,祂的意思是:我一直在朝這個時刻行,一直存著這個願望;在世界的層面上而言,這是最頂點、最終的時刻,但我的使命要在這時刻真正得以完成。
然後祂說: 「我不再喫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國裏。」(16節)這話表明將來在『神的國裏』,會有豐盛、實際且永遠的筵席,供神人一同享受(參30節)。
(二)耶穌設立聖餐(17-20節)。
主耶穌與使徒們一同進食,到了最後一杯的時候,「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17節),遞給門徒,再次提醒他們,祂「不再喝這葡萄汁…(18節),直等到神的國來到,也就是祂在千禧年作王時。
最後一次逾越節筵席過後,緊接的是主的晚餐。主耶穌設立這神聖的記念方式,叫以後歷世歷代跟從祂的人,都記念祂和祂的死。
祂首先給他們餅,象徵祂即將為他們捨去的身體(19節)。在逾越節的筵席上,習慣上都是由一家之主負責擘開餅的。擘餅的時候,家主把餅拿在手上,口裏說:『這是我們的先祖在埃及地所吃的苦難之餅。』意即『手上的餅』乃係代表『當日的餅』。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這裡兩節應為另一段落,主在此將逾越節的筵席轉換為主的晚餐(參林前十一23-27)。
然後是那動人地說出祂寶血的杯,那血就是祂在加略山的十架上流的。祂說那杯是用祂血所立的新約,為屬祂自己的人流出(20節)。意思是祂原先跟以色列國立的新約,用祂自己的血來印證。
『約』:指文約或遺囑;主的意思是說,祂為我們所流的寶血,乃是設立新約的憑據(參來九14-15)。
在這過程中,祂自己並未吃這餅,喝這杯,祂只是分出去給人。不知道他們是否會記起祂以前對他們說過的話,就是除非他們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否則他們裏面就沒有生命。
我們主耶穌基督在地上建立國度時,新約就會完全應驗成就,但我們作為信徒,現在就可以進入這約的好處中。
不用多說,餅和杯預表或代表祂的身體和血。祂說的時候身體還沒有捨去,血也未流出來。因此說這些象徵神奇地變成實物,是很荒謬的。猶太人禁止食血,因此門徒知道祂不是指真的血,而是指祂血的象徵。
(三)賣人子的人有禍了(21-23節)。
本段經文記載了猶大被排除在主的晚餐之外。
耶穌說:「看哪!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21節)如果將這話和其它的故事相比較,就會發現祂所指的是主的晚餐前逾越節筵席的桌子。
約翰明白的告訴我們,猶大接受了耶穌給他的一點餅,那餅是逾越節筵席上吃的,他「立刻就出去」。(約十三30)
「人子固然要照所豫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22節)
「人子固然要照所預定的去世」,這句話的意思是,主的去世是在神的計劃、神的程序中。但這並不是說,人就可以逃脫責任,因為「賣人子的人有禍了」。猶大甘心為魔鬼所利用,並不能逃避他自己應負的責任。
於是他們開始互相追問他們中間哪一個會做這事(23節)。
(四)真正為大的要如同服事人的(24-27節)。
「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24節)
「起了爭論」:這個片語中有一個「也」,沒有被翻譯出來,應該譯為「也起了爭論」、「又起了爭論」。
令人百思不解,當時是何等嚴肅的一個時刻!祂將象徵祂身體旳餅擘開,又拿起杯來說,這是我的血,為你們流出。他們竟在那樣嚴肅的時刻和場合,爭論誰為大!
我們可以從聖經的記載,清楚看見這種爭論已經持續了至少六個月。自從主在該撒利亞腓立比開始向祂的門徒指出,祂將要去耶路撒冷,在那裏受苦、被殺、第三天要復活之後,他們就不斷地在祂談論到十字架的時刻,突然提出相同的問題:他們中間誰可算為大?
他們如此關心他們在祂國度裏的地位,證明他們一直對祂所說的國度意義不明白。在五旬節之前,他們一直不明白,他們對祂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而來的彌賽亞使命缺乏概念,他們仍然以為神國是建立在物質的範疇中。
祂復活之後,他們問祂,「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一6)即使在祂復活之後,他們還是未能明白祂的使命之含義。一直到聖靈降臨,他們才恍然大悟。他們後來的見證可以證明這一點。
這就是主糾正、教導他們時的背景,祂的教導是在啟示他們一個新的等次。祂將世上的觀念和天上的觀念相對照;將世界的方法和祂國度中的方法相對比。
有關誰為大,地上和天上的觀點有明顯的差別。
人們認為有權治理人、作主的,就算為大,他們稱這樣的人為恩主(25節);但是在神國裏,服事人的要比受服事的為大(26節),這是主的糾正。
「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麼?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27節)
「是誰為大?」就世界的等次而言,答案只有一個,「是坐席的大。」然而主尖銳地指出了神國的差別之處,「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主的意思,那生下來受人服事的是小的,服事人的才為大。
祂實際上說,我將這種國度賜給你們。你們爭論說,你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你們若學不會這個功課,就永遠無法進入國度的大能和權柄中。祂通往寶座的方法,乃是虛己,以犧牲的態度服事。
(五)使徒將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28-30節)。
「我在磨煉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們。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28-29節)
主說,從祂受魔鬼試探開始,直至被釘十字架為止,祂所經歷的困苦生活和被人厭棄,門徒常和他同在。「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神的國度本來就是為門徒預備。
當主再來時,祂要帶進千年國度;那時,主要坐在寶座上作王(啟十一15),並有許多的寶座賜給跟從祂的得勝者,其中包括十二使徒,他們要審判以色列民並萬民(30節,啟廿4)。
『坐寶座』,是掌權得榮耀的標誌;『審判』,不但指審查判斷是非,也含有管理支配百姓的意思;『十二支派』,在狹義上指所有以色列民,廣義上包括萬民。
不要忘了,主是在十字架的陰影之下,是在一個虛己、犧牲、服事,並且將要因此而作王的重要時刻,說出這個教訓的。
《聖餐的餅》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廿二19)
在逾越節的筵席上,習慣上都是由一家之主負責擘開餅的。擘餅的時候,家主把餅拿在手上,口裏說:『這是我們的先祖在埃及地所吃的苦難之餅。』意即『手上的餅』乃係代表『當日的餅』。
在主餐的時候,主耶穌借用逾越節的無酵餅教導門徒更重要的真理。『餅』象徵主耶穌的身體;『擘開』象徵祂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裂開。
關於餅的屬靈意義,二千年來基督教裏有下列不同的看法:
1.羅馬天主教的『變體說』:
認為餅杯經過祝謝以後,就變成基督的身體和血。
2.馬丁路得的『同體說』:
認為餅杯經過祝謝以後,基督就隱藏於、存在於、聯合於它們的成份裏面。
3.加爾文的『屬靈福分說』:
認為餅杯經過祝謝以後,它們的裏面有屬靈的能力和祝福,必須藉吃餅喝杯才能得著。
4.慈運理的『象徵說』:
認為餅杯本身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表記,信徒藉吃餅喝杯記念主,以激發他們裏面所原有的信心、愛心和盼望。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聖餐中的餅和杯各代表甚麼意思?
2.門徒之間為何爭論誰為大?對你的提醒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