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二)耶穌論約翰(24-30節)
1.耶穌認為約翰不是風吹動的蘆葦,也不是穿細軟衣服的人(24-25節)。
耶穌稱讚約翰為彌賽亞的開路先鋒,他放棄安逸,過著曠野艱苦的生活。他將生命奉獻給神,為天國而努力,因此贏得主的稱讚。
約翰使者離去後,耶穌開始稱讚約翰。他說,百姓擠擁到曠野去,為的是要見約翰一面,聆聽他的教訓;他們不是要看風中擺動的蘆葦(24節)。曠野的確到處都是蘆葦,人們不會特意去觀看平凡的事物。也不是要看像在王宮裏穿細軟衣服的,輕柔脆弱之士(25節),因為曠野看不到像這樣的人。
「風吹動的蘆葦」:可能指「曠野的植物」或「心志不堅定的人」。耶穌用反諷法激勵聽眾思考約翰的工作。另有一說:把施洗約翰下到監獄裡的希律安提帕,曾經下令在錢幣上鑄造蘆葦的圖案,此處也可能影射希律安提帕相關的人士。
2.施洗約翰比先知還大,職分是在彌賽亞前預備道路的(26-27節)。
最後,主耶穌代替他們回答,他們真正想要看的是先知。但是,施洗約翰不只是為主說話的先知,而是承擔基督的開路先鋒,比先知更大的人(26節)。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豫備道路。」(27節)
這是引用瑪拉基書:「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豫備道路。」(瑪三1)耶穌的引述的時候,把代名詞「我」改成「你」。
在先知的眼中,那「差遣使者的」和「在祂前面預備道路的」,是同一位,即耶和華。因此,瑪拉基書記載「在我前面」。
但耶穌說到自己的時候,絕對不會將自己與天父混淆,必作出區分。不是耶和華講論自己的事,而是耶和華向聖子耶穌說話,因此說「在你前面」。由此可見,在耶穌的眼中,甚至在先知的概念裏,這個引述得到一個總結:彌賽亞的出現就是耶和華的出現。
3.婦人所生的以約翰最大,但天國中的人比約翰大(28節)。
「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28節),這裏所謂的大小,並不是指地位或職事的大小、高低,而是以人和基督的關係遠近為根據。
凡婦人所生的聖經人物,如亞伯拉罕、摩西、以利亞等偉人,他們不過是『從遠處望見』基督(來十一13),而施洗約翰則是親眼看見基督,故他比他們都大。
「然而神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新約裏面最小的信徒,乃是教會的一份子,也就是基督新婦的一部分,而施洗約翰不過是新郎的朋友而已(約三29),故由這個角度來看,也是比施洗約翰大。
4.眾人受過約翰的洗以神為公平正義,但法利賽人、律法師不受約翰的洗,為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29-30節)。
「眾百姓和稅吏,既受過約翰的洗,聽見這話,就以神為義(或作眾百姓和稅吏聽見了約翰的話,就受了他的洗,便以神為義)。」(29節)
「以神為義」:他們認為上帝向他們要求這一些是公平的。約翰的洗禮是表明自己以前的行為像外邦人一樣,需要悔改接受洗禮重新向上帝表明效忠。
「但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沒有受過約翰的洗(或作不受約翰的洗),竟為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30節)
「為自己廢棄了」:這些人以為自己的行為是公義的,不需要悔改,就廢棄了上帝要他們悔改的旨意。
「竟為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意即拒絕了神為人所豫備的救贖方法;他們拒絕接受約翰的洗,即表示他們拒絕神對施洗約翰的託付(參三2-6),所以是棄絕了神的旨意。
八、耶穌與法利賽人(31-50節)
(一)冷漠的世代(31-35節)
「主又說:『這樣,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的人呢?他們好像甚麼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31-32節)
「吹笛」:在婚禮中演奏的樂器;「舉哀」:在喪禮中的儀式(32節)。主的意思是說,這世代的人對於神給的信息無動於衷,正如孩童執拗無知,既不願玩婚嫁的遊戲(吹笛跳舞),又不肯扮演殯喪的行列(舉哀啼哭)般。
耶穌指責這世代的荒謬:對福音的反應遲鈍;將約翰為主傳道而受苦反說成被鬼附的人(33節);對主耶穌平易近人,作罪人的朋友也有批評,是說祂的飲食與常人無異(34節)。
「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35節)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兩人雖然生活方式各異,但從他們智慧表現的行事結果來看,都是正確無差的。主明白告知世人,這正是神的智慧。
人可以用各種理由拒絕,但是上帝的子女卻可以用生命證實智慧是對的。
(二)以香膏抹主的女人(36-50節)
1.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吃飯(36節)。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喫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裏去坐席。」
「請耶穌和他喫飯」,由他對待耶穌冷漠無禮的態度(參44-46節)來看,他的宴請耶穌,若不是出於敵意,就是出於對主的好奇,或想利用祂的聲望(參17節)。
2.一個女罪人拿著盛香膏的玉瓶進來(37-38節)。
「那城裏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裏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穌背後,挨著祂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把香膏抹上。」
當時的習慣中,宴席中沒有受邀請的人也可以進去乞求一些禮物,所以一般乞丐常常這樣做,而這女人就是按著這習俗把自己等同於乞丐進到此宴席中。
「用頭髮擦乾」:大概是這女人因為用眼淚哭濕耶穌的腳覺得不好意思,所以用頭髮擦乾耶穌的腳。猶太人的良家婦女不會在大庭廣眾中散下頭髮,當時做丈夫的甚至可以用此作為休妻的理由。
香膏抹頭常見,但以香膏抹腳則絕無僅有,可能是極度謙卑的表現。這女子是完全不理會社會風俗或旁人的批評,公然流露她的摯愛。
這女人被城裏的人公認是犯罪的女人(37節),她伏在耶穌的腳上哭,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腳上的眼淚,又用嘴親,以及用香膏抹主的腳。這一切的行動是由於她的罪已被赦免,因著得救的喜樂和感恩,而發自內心對主敬愛的表現。
3.法利賽人心中質疑耶穌親近罪人(39節)。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裏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這人」:一種輕蔑的稱呼,或作「這傢伙」。
「若是先知」:原文句型表示與事實相反的假設,意思是這法利賽人認為耶穌不是先知。
請耶穌吃飯的那個法利賽人西門看見了,心裡想:耶穌若真的是先知,他應該知道摸他的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她是有罪的人!
4.耶穌用比喻說明法利賽人和這女人的差異(40-43節)。
耶穌說,有兩個人同欠一個債主的債,一個欠五百塊銀圓,另一個欠五十塊銀圓。兩個人都無力償還,債主就把他們的債都取消了。你想,他們哪一個會更愛他呢?西門回答,當然是那個獲得較多寬免的。耶穌說他說得對。
5.西門和那女人對耶穌的差別待遇(44-46節)
西門沒有表現出特別敬重耶穌的待客之道(這對注重禮儀的法利賽人似乎是不尋常的),而這女人卻以最誠摯的感恩來對待耶穌。
耶穌轉向那女人,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個女人嗎?我來到你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洗我的腳,並且用她的頭髮擦乾。你沒有用接吻禮歡迎我,但是她從我進來就不停地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油膏抹我的腳。
「親嘴、用油抹頭、給水洗腳」三種禮儀似乎不是當時主人招待客人所必須做的事,但主人如果對客人做這些事,就表示對客人特別敬重。因此西門口中雖然尊稱耶穌是夫子,其實心中已經斷定耶穌不是先知,因此沒有特別敬重或歡迎的表示。
耶穌問西門「你看見這女人嗎?」是提醒西門拋棄「罪人」的成見,要西門注意這女人愛的舉動。
6.耶穌肯定這女人的罪已經赦免了,因為她現在愛的表現可以說明(47-48節)。
耶穌繼續對西門說,那女人所表示深厚的愛,證明了她許許多多的罪都已經蒙赦免。那少得赦免的,所表示的愛也少。就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
7.同席的人質疑耶穌的赦罪權柄(49-50節)。
「同席的人心裏說:『這是甚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罷。』」
這故事展示出在思想和感情方面,兩種不同態度的強烈對比。
(1)西門自覺一無所缺,因此心中了無愛心,也因此得不著赦免。西門對自己的認定,認為自己在上帝和人的眼前是一位好人。
(2)那女人除了感到極度罪咎之外,明白到自己一無有;她對耶穌滿有愛心,知道耶穌能夠供應她的需要,因此她得蒙赦免。
有一件事,可以把人與上帝隔絕,那就是自滿。而奇怪的是,人愈感到罪多,他會是愈良善。保羅提到罪人的時候,便說『在罪人中我是罪魁。』(提前一15)聖法蘭西斯也說:『世上沒有比我更卑劣、更悲慘的罪人。』
我們可以說,最大的罪便是自覺無罪;然而一絲的自覺不足,便可以打開了上帝恕宥之門,因為上帝就是愛,而愛的最大榮耀乃在於可以施予給有需要的人。
這種對恩典的回應,也是每一個信徒當學效的,特別是信主的時間越久,便越會容易沖淡我們對恩典的敏感度。這正是我們當醒悟的時刻,努力成為一個知恩感恩的人。
本段(路七36-50)所記,是否與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西門和那女人相同?
路加福音七章的西門是一個不以禮貌待那穌的法利賽人(36、44節);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西門是曾長大麻瘋的,並沒有說明他是否法利賽人,也沒有說他對耶穌無禮。
路加所記那個女人是一個罪人(37、39節),耶穌曾赦免她的罪(48節);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女人是在伯大尼家,與約翰福音十二章的馬利亞同一人。耶穌曾讚美她所作的是一件美事,並不是說赦免她的罪,主說是為他的安葬做預備的。
還有,路加所載的西門和女人是「聲望期」耶穌第二次在加利利傳道時的事;馬太所記是「受難期」最後一個禮拜在伯大尼的事,顯見兩件事是完全不同的。
《還在繳納保費》
「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七47)
今天因為物質昌盛,多數的人恐怕早已忘卻了三十年代經濟蕭條的那種困苦的景象,在當時發生的一件事,對我們仍屬一個很有力的教訓。
一個疲倦、羸弱的老婦人走進明尼阿波利市的一家保險公司,她向第一櫃檯訴苦,解釋她無力續繳保險費。她說她很難找到工作,目前所得僅足以糊口和賃屋。
辦事員把她手中的保單看完之後,覺得保單的條件頗為優厚,於是提醒她,中途退保是很吃虧的一件事,她丈夫也同意作這樣不智的決定嗎?老太太說,她丈夫早在三年前就死了。
經保險公司職員查證屬實,因此決定把老太太所繳的超額部分退還給她,加上她丈夫的保險賠償一併付給這位受益人。金額足夠她安度餘年,她還不知道她的丈夫一死,她就有權享受一大筆的保險賠償。卻還繼續繳保費。
請注意!歷史上最大的受益日,是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那時開始!但仍有千萬人繼續在為他們靈魂的得救繳納保險費,他們並不知道藉著救主的死和復活,我們能承受一項大到無法計算的恩典。
你還在繼續投資保險費嗎?或者是你已接受基督為你清償了一切的債務呢?
–引自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耶穌使用甚麼比喻,指責這世代的荒謬,對福音的反應遲鈍?
2.為何說神國裏最小的,比施洗約翰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