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呼召利未(五27-32)
1.利未接受呼召(27-28節)
「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利未是一個為羅馬政府服務的猶太稅吏,這類人被他們的猶太同胞所憎惡,不但因為他們是羅馬當局的鷹犬,更因為他們課稅時,對待自己的同胞往往欺詐不實。
利未(即馬太;參太九9-13)是繼前四個門徒之後,聽到主的呼召立即撇下所有,起來跟從耶穌的門徒。利未撇下了職業、地位、權柄、財富,願意專心跟隨主。後來,他成為第一卷福音書的作者。
2.見證耶穌(29節)
「利未在自己家裏,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
利未在家裡大擺筵席邀請以往的同事和朋友,可能有三個目的。(1)他想表示對主的尊崇;(2)他想公開見證他棄惡遷善,並宣告脫離以往,跟隨耶穌;(3)他想介紹他的朋友給耶穌認識。
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不會與許多稅吏一同坐席,但耶穌卻願意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當然,祂不會同流合污,也不會做任何損害祂見證的事;但祂利用這些場合去教訓、責備和祝福。
這種「筵席」,跟今日華人的「筵席」意義相近,都不只是表達共同吃喝,也表示彼此接納、互相交往的意思。也就是因此猶太宗教領袖們才會質疑耶穌參加稅吏的筵席。
3.法利賽人的論斷(30-32節)
法利賽人和文士從律法與人的傳統觀念,批評耶穌怎可與猶太人所不齒的罪人稅吏一同坐席(30節)?耶穌指出自己的行動是完全符合祂到世界來的目的。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31節)。
他願意與罪人親近,因祂到世上來的目的乃是召罪人悔改(32節)。耶穌沒有反對法利賽人的評論,祂只是表明「罪人」正是祂的工作對象。如果沒有交往與接納,怎樣幫助罪人悔改呢?
法利賽人認為自己是義人,沒有深感自己有罪和需要拯救,因此他們不能從這個大醫師得著益處。但這些稅吏和罪人認識自己是罪人,需要從罪中被拯救出來。
(六)主論禁食(五33-35)
法利賽人的下一個技倆是質問耶穌有關禁食的傳統。不管怎樣,約翰的門徒已追隨師傅那種刻苦禁慾的生活方式,法利賽人的跟隨者也遵守各種禁食,但耶穌的門徒卻不這樣做,原因何在呢(33節)?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34-35節)
主耶穌的答覆分為兩點,這是意義深長的:
1.祂把門徒與祂同在時比作陪伴新郎的人(34節);因祂正是將來要娶新婦,亦即教會的新郎。
2.第二句是帶預言性的答覆。「那日」(35節)是指祂被釘十字架受死時,人們才需要禁食。
主回答的意思,當祂還與門徒同在的時候,門徒實際上沒有理由要禁食。祂將禁食與痛苦和哀傷聯繫在一起。但當祂要離開他們,即被殘酷地釘死,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以表達他們的哀痛。
(七)新舊的比喻(五36-39)
接著,耶穌以三個比喻說明新的時代。耶穌用衣服和酒的比喻表達他所帶來的新啟示與舊傳統之間的張力,並且說明傳統對人的影響力。三個比喻都指出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新舊是不能混合的。
「耶穌又設一個比喻,對他們說:『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36節)
在第一個比喻,撕裂新衣補舊衣的不合理。
從新衣服撕一塊下來會弄壞新衣服,而且撕下來的一塊不論是樣式或韌力,和舊的也不相稱。舊衣服是指律法制度或時代而言;新衣服則象徵恩典時期,兩者是不能並立的。如果硬要將律法和恩典混合,結果只會互不相容。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新酒必 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裏。」(37-38節)
第二個比喻指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的愚昧。
「新酒」指新近釀造的酒,新酒的發酵過程對皮袋產生壓力,而舊皮袋再沒有足夠的柔韌度和彈性去承受。新酒發酵的壓力將使舊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了。
猶太教已過時的方式、條例、傳統和禮儀太僵硬,不能盛載新時代的喜樂、充沛的活力和能力。本章那四個人用異於常規的方法把癱子帶到耶穌面前,這是新酒;利未那種飽滿的精神和熱心,也是新酒。舊皮袋象徵法利賽人那種頑固守舊和僵硬的形式主義。
「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39節)
第三個比喻說明人的本性傾向,不願棄舊從新,捨猶太教取基督信仰,棄律法取恩典,棄影兒取真體!
酒越陳越香,陳年的老酒總比新酒好喝,這是屬世的原則;但主在此乃是提示我們,屬靈的原則與此迥異,我們應當棄舊從新(參弗四20-24;西三9-10)。
耶穌所講這新舊的比喻,是明指祂的教訓不適合於那些文士和律法師的舊觀念與舊傳統。耶穌對當時的猶太教作出挑戰,將信仰的真義陳明出來。這裡也提醒我們,有沒有堅持於某些傳統而攔阻了與神之間的關係呢?
這些比喻都是表示,耶穌帶來的新啟示與傳統的「儀式主義」是不合的。然而傳統的影響力還是十分驚人,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傳統。
想一想,我們有什麼傳統是敵對真理的嗎?
(撇下)
「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路五28)
蒙主的呼召實在是難得的機會,前途是極其光明、榮耀、有福的,然而若不撇下所有的,則不能起來跟從耶穌。
利未(即馬太)若當時捨不得他的地位、財產、家庭、享受,就失去跟從主的機會,更不能作主的使徒了;而另外的一個少年人就是因為不撇下所有的,而憂憂愁愁地走了(太十九16-22),他捨不得撇下一些屬世的財物,卻失去神國永遠的福分。
這樣的人歷代不知有多少,因為不肯撇下這樣或那樣東西,以至不能跟從主,不但今生憂憂愁愁,將來還要永遠懊悔,這只能由人自己揀選,只看見眼前的一點財物,快樂,而不肯用信心的眼睛看看將來那極大無比的榮耀喜樂的,是愚人。
有沒有不撇下所有的而跟從主的人呢?不撇下屬世的,能得到屬天的嗎?不捨棄今生的能得到永遠的嗎?那是不能的。
主所要我們走的路是門窄路小的,帶著別的東西是進不去,走不通的,即或勉強走一小段,中途也必退去,不能成功。因為這兩方面是根本不合,而且互有抵觸的。
所以主說:「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
–引自《每日天糧》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利未跟隨主,他將付出怎樣的代價?他為何為主擺設筵席?
2.溫習一下三個新舊的比喻所教導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