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以利沙的故事(四1~八15)
1. 寡婦的油(四1-7)
一個先知的門徒死了,留下妻兒靠借貸度日。按照當時的規例,沒有錢還債,便得將兒子賣作奴僕,於是前來求以利沙幫助(1節)。
以利沙幫助他的方法,看起來有點像以利亞在撒勒法寡婦家所行的,但是又有它的特殊處。這個神蹟的過程,固然以利沙是關鍵,但也要有三個必要條件。
(1)真正的需要(2節)
以利沙願意幫助他,問她說:「你告訴我,你家裡有什麼?」婦人說:「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沒有什麼。」以利沙想知道她的需要有多大,就先問她:「你家裡有什麼?」婦人的回答是一無所有,唯一有的是一點點膏油。
這瓶膏油可能是先知門徒以前為給人膏抹用的,先知死了,能吃的都吃完了,這小瓶膏油對這對母子來說是神聖的,不是食物。她已經山窮水盡,但是仍然以敬畏神的心看待他丈夫的事奉。
(2)真正的盡力(3節)
這小瓶膏油觸發了以利沙的靈感。以利沙說:『你去,向你眾鄰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以利沙要求婦人努力「去借空器皿」,表示她須盡力做自己能做的部分。要求被幫助的人,需有幫助自己的意願,否則誰也幫不了忙。
以利沙要求婦人,不但要有幫助自己的意願,而且須盡己之力。所以說:『不要少借』。記得五餅二魚的神蹟,就是安得烈去找到一個兒童,提供了五個大麥餅,兩條魚。他盡力去找辦法,但是即便只有得到這樣的成績,主卻覺得夠了。
(3)真正的信心(4 -6節)
以利沙吩咐婦人回到家裡,關上門,和兒子兩個人,用這小瓶油將每一個借來的空器皿都裝滿(4節)。先知的吩咐是超越理性所能理解的,使用一個小瓶的油去倒在大器皿裡,怎麼可能裝滿?又怎麼能把每一個裝滿?
婦人回到家,依照以利沙的吩咐照著做,她真的相信,沒有懷疑。果然神蹟發生了,器皿一個個都裝滿了,直到裝滿每一個空器皿。婦人把借得到的所有瓶子都裝滿了,油就停了(5-6節)。
以利沙要讓婦人直接面對神、經歷神。這如同撒勒法的寡婦一樣,每天去取麵、去取油,罈內的麵沒減少、瓶裡的油不缺短。(王上十七14)然後吩咐婦人,賣了油,還了債,剩下的錢還可以過活(7節)。
不要因為貧窮,就產生自卑、輕看自己;因為經濟的貧窮,並不能減少生命的榮耀。而且,往往因著物質的缺乏,反而更容易經歷神慈愛的供應,屬靈的經歷甚至可以更加豐富。
2. 書念婦人的兒子(四8-37)
一個敬畏神僕人的大戶人家的婦人,熱心款待以利沙,從那時起,以利沙每到書念都到她家裡接受款待。婦人看出以利沙是「聖潔的神人」,就為他蓋了一間小樓,專供接待以利沙之用(8-10節)。
以利沙感受到她的熱忱,決定給予回報。他把婦人找來,問她:『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婦人回答:「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11-13節)意思是她什麼都不缺乏。
婦人這麼客氣,並無所求。以利沙就問他學生:「究竟當為他做什麼呢?」基哈西說:「他沒有兒子,他丈夫也老了。」以利沙告訴婦人,明年這個時候就可以抱孩子了。婦人覺得不可置信,沒想到第二年果然懷孕生子(14-17節)。
一個人服事神卻能無所求,是最有智慧的態度,這是信心生活的榜樣。只要把自己奉獻給神,為神而活,照著能力與感動,做當做的事,神必然看顧他。果然,以利沙先知顧念他,為他祈求,使她得子。
這個不能生育的母親,因著神的憐憫得了神蹟孩子,孩子好不容易長大了,卻又突然死去,這個打擊太大了(18-20節)!要是從來沒有生育,問題還小些;得著又失去,反而是信心更大的挑戰。
孩子到底是生甚麼病呢?這病來得這麼急,還沒診斷出病因,幾個小時後便死亡。一般均認為可能是中暑,因為中暑通常都會有劇烈的頭痛。不過,中暑死亡對當時的兒童而言是極為罕見的,有些解經家則認為可能是腦瘧疾。
面對這麼大的打擊,卻看見一個懂得危機處理的母親,懷著奮力一搏的心態,期望能夠度過危機。她知道應該做甚麼事、應該找甚麼人。
(1)她知道該做甚麼事
這位婦人雖然失去了兒子,卻沒有失去信心。首先,她將孩子放在先知的房中(21節),對她來說,這是她家裡最親近神的地方。當極度絕望時,她知道靠近神,越靠近神越能得平安。
這件事情提醒我們,每一個神的兒女都需要一個神聖的角落,是你最容易親近神的地方。每當你有需要,不管是缺乏、軟弱、孤單、受傷、跌倒、失敗,或有特別的需要之時,那是你最不受干擾,最容易親近神的地方。
然而,不僅如此,她還需要繼續做該做的事。
(2)她知道應該找甚麼人
然後,她去尋找先知(22節),這是她唯一的機會。她過去經歷得子神蹟,她相信神所做的事何等奇妙!因此,當人們以為絕望時,她仍心存盼望。
看起來她的丈夫並不知道孩子已經死了,所以他搞不清楚為何妻子急著去找先知?就問她:「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為何要去見他呢?」婦人卻回答:『平安無事。』(23節)
從她丈夫的話中,可知當時要謁見像以利沙這種帶有祭司職分的先知,都在敬拜的日子,例如每月初一、安息日和節期(參出十六23;二十9-11;利二十三3)。
記得當以利沙想要報答她,把她叫來問是否有甚麼需要時,她回答先知:『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13節)兩相對照,可以看出這婦人是一個清心的人。之前沒問丈夫可以跟先知要甚麼,之後也沒讓丈夫煩惱孩子的猝死。
於是婦人動身急速趕往迦密山去。以利沙在很遠的地方就看見那婦人來了,他對僕人基哈西說:「看哪,書念的婦人來了!你跑去迎接她,問她說:你平安嗎?你丈夫平安嗎?孩子平安嗎?」她說:「平安。」(24-26節)
《祈求神》
兩個婦人,兩個故事,都與祈求有關。
貧窮的婦人已經山窮水盡,她的辦法都用盡了,不得已,只好尋找先知。在這之前她有沒有到神面前禱告?聖經沒有記載。她來尋求先知的幫助,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祈求神的幫助,因為先知是神的僕人。
在尋求幫助之後,她不但接受先知一開始吩咐,而且完全順服到底,即使先知的吩咐超過理智的想像,她也毫不懷疑。這是我們祈求的榜樣,信而順服。
富有的婦人在物質上並不缺乏,她慷慨的款待先知是出於善良,也出於敬畏神。當先知主動提出承諾祝福她的時候,她告訴先知,神已經使她一無所缺。她不是不祈求,而是懂得感恩,不願意非分的祈求。這是我們感謝禱告的榜樣,知足。
可是,當她失去神所賜的兒子的時候,就毫不猶疑的前去尋找先知幫助。她的態度是積極的;她的心態是迫切的;她的反應是即刻的。這是我們祈求的榜樣、情詞迫切的祈求。
以利沙正展開他全面的事奉,解決了國際大事後,他面對的是升斗小民的家務事。不過窮人有窮人的問題,富人有富人的難處。窮人的問題是不足;富人的問題是不圓滿。
這故事並沒有結束,除了接續的記載以外,後來還有續集(參王下八1-6)。一個敬畏神的人,必定敬畏神的僕人,婦人殷勤款待神僕人,他所獲得的福分及神的關顧是何等的大!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從先知門徒的寡妻身上,可以學到怎樣的禱告功課?
2.從大戶人家的婦人身上,我們可以學到怎樣的禱告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