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三章記述了以利沙所行的第四個神跡,是行在君王面前的,如同他的老師以利亞一樣。顯示以利沙的話及他的預言,與以前相似情況中的以利亞,具有同樣的權柄及效果(王上二十二)。
(四)與摩押人爭戰(三1-27)
1. 摩押人背叛(三1-12)
猶大王約沙法十八年,約蘭接續他哥哥亞哈謝的以色列國王位。他犯罪,但不像他父親和母親耶洗別那樣壞,因他除掉他父親為拜巴力所立的神柱。然而,還是沒有除掉耶羅波安所鑄造的金牛犢像(1-3節)。
以色列王約蘭登基於主前八五二年,當時猶大王約沙法已作王十八年(1節) , 也是約沙法的兒子約蘭作猶大王之第二年(一17),原因是約沙法與繼位的兒子約蘭共同執政。在列王紀中,此類父子共同執政的例子並不少見。
摩押王米沙原來每年向以色列王進貢,亞哈死後,米沙背叛以色列。約蘭登基之後,就召集軍隊準備征服摩押(4-6節)。約蘭出兵平摩押最怕北方亞蘭人的牽制,最好的方法是繞過死海(9節),從南面攻其不備。
要繞道就必須經南國猶大地,約蘭王因此邀猶大王約沙法一同出兵。約沙法見摩押人崛起,終必成猶大國大患,樂得聯手(7節),忘了當年與亞哈王聯盟攻打亞蘭人曾受過先知的警告(代下十九1-3)。
兩王商議從以東的曠野進軍摩押,沒想到出師不利。
他們為了要上去摩押高原而選擇經以東沙漠,通過死海南端的沙漠往北邊攻打。軍隊走了七天,沒想到卻迷路了。後來水用完了,以色列王大表沮喪說:「哀哉!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裡。」(8-10節)
於是,約沙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這裡不是有耶和華的先知嗎?我們可以託他求問耶和華。」以色列王的一個臣子回答說:「這裡有沙法的兒子以利沙,就是從前服事以利亞的(原文作倒水在以利亞手上的)。」(11節)
約沙法說:「他必有耶和華的話。」於是以色列王和約沙法,並以東王都下去見他(12節)。
特別諷刺的是,以利沙的聲望已經達到南國君王的耳中,但是他所服事的北國,對他的認識僅止於:『從前服事以利亞的』。經文附註說明,服事以利亞原意是「倒水在以利亞手上的。」
一個為主人倒水,以供應沐浴淨身之用的,就是僕人。也就是說,北國人看不起以利沙,認為他只不過是年老先知以利亞的僕人。
2. 應許打勝仗及供水充足(三13-19)
神的僕人應該用甚麼樣的姿態面對他的服事?用甚麼樣的姿態面對所服事的人?以利沙的榜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1)他以服事神為榮耀(13-14節)
以利沙不愧是以利亞的接班人,面對以色列王約蘭,他的態度是不假辭色,說:「我與你何干?去問你父親的先知和你母親的先知吧!」結果讓約蘭覺得十分尷尬,低聲下氣地承認他們所面對的困境(13節)。
以利沙知道,他將在君王面前行神蹟,但是,不是他去找君王,而是君王來向他就教。他認定他是服事神,不是服事君王。他不客氣的告訴約蘭,要不是尊重猶大王約沙法,就不理,也不回答約蘭(14節)。
使徒保羅緊緊的抓住這樣的事奉原則:『我照神為你們所賜我的職分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這道理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但如今向他的聖徒顯明了。』(25-26節)
保羅說到自己的職分、身分、位份。事奉神的職分是從神而來,身分是神所給,他以此為榮。也因此,他明白自己的位份就是『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
(2)他聽憑神的吩咐(15-20節)
以利沙找了彈琴的來,敬拜時,聖靈便降在他身上。神要以利沙吩咐他們挖水溝,因為神要賜給他們足夠的水,所有的軍兵和牛羊、牲畜將會有足夠的水喝(15-17節)。
沒有人明白這些話真正的含意,在沙漠中挖水溝,水到底從何而來?
以利沙繼續說:三國聯軍將要戰勝摩押人,攻下他們一切堅固的堡壘和繁華的城邑,截斷他們一切補給線,給他們帶來致命的打擊(18-19節)。第二天早晨,在通常獻早祭的時候,果然有水從以東流來,遍地滿了水(20節)。
神沒有讓天降雨在這個沙漠,卻讓雨降在以東地。以東是個高地,水就從以東流下來,完全出乎意料!為何神不是讓雨直接降下來?而是繞個大圈?這是所有人無法回答的。
但是,不管如何,對任何求告神的人來說,這是一次完美的結局,神垂聽禱告,解決他們的難處,帶領他們脫離困境。
3. 摩押人敗遁(三21-27)
沒想到,神的作為比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更加奇妙。
摩押人聽見三王上來要與他們爭戰,就招集全國備戰。隔天一早,他們起來的時候,太陽照在水面上,使水看起來紅得像血一樣。就說:「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擊殺,俱都滅亡。摩押人哪,我們現在去搶奪財物吧!」(21-23節)
沙漠地沒有降雨絕對不可能有水!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摩押人就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們判斷『血流成河』,一定是內亂,趕快去得漁翁之利吧!這就是雨為何降在以東的原因。
結果讓摩押人措手不及,沒有內亂,只有準備好作戰的三國聯軍。摩押大敗,幾乎是一敗塗地,最後殺了太子獻祭給摩押的神明。摩押人因此產生同仇敵愾的心,全力抵抗,以色列人見此情景,只好停戰,班師回國(24-27節)。
有一個問題,為何摩押王獻子為祭,會使『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
「耶和華」原文沒有,本文是『以色列人遭遇大怒』。也就是摩押王的作為使摩押人產生同仇敵愾的心,激起他們滅國的危機意識,所以起來抵抗、奮戰。這樣的結果,使得三國聯軍無法徹底殲滅摩押,只好撤兵了。
《先知或僕人》
以利沙已經充分證明他先知的職分,他繼承以利亞的職責,連猶大王都清楚明瞭。但是,在自己國家,以色列國人的眼中,他還只是那位幫以利亞端水洗手的無名小僕而已。
一個國家、社會如何看待神的僕人,將決定他們的命運如何。以色列國把一個神重用的「先知」,當作微不足道的「僕人」,結局就是白白浪費神原先預備賜給他們的恩,讓整個國家活在黑暗中,失去榮耀的光彩。
《當慎選夥伴》
一個敬畏神的人跟一個不敬畏神的人可以做朋友嗎?可以做怎樣的朋友呢?
約沙法善於與人和睦,甚至讓兒子跟亞哈女兒結親。可惜他無法正面影響他的夥伴,反而一而再地被夥伴拖下水。
首先是被亞哈搞了一身泥,然後似乎幫了約蘭的忙,結局還是一無所得。然而,他的朋友後來卻留下無窮的禍患給他的後代。約沙法死後,兒子約蘭繼位。
『約蘭興起坐他父的位,奮勇自強,就用刀殺了他的眾兄弟和以色列的幾個首領。約蘭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八年。他行以色列諸王的道,與亞哈家一樣;因他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代下二十一4-6節)
約蘭的敗壞「與亞哈家一樣」,這跟做父親的約沙法有極大的關係。他未能慎選朋友,未能幫他兒子作好交朋友的榜樣。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約沙法為何同意幫約蘭打仗?這是哪一種結盟?造成怎樣的後患?
2.在以色列人眼中,以利沙是怎樣的腳色?為何如此?有何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