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四章主題:神子救主作人生命的供應。
一、向撒瑪利亞婦人啟示祂是活水(1-14節)
耶穌預備期的服事,主要是跟施洗約翰合作同工,但是也因為潔淨聖殿的事跟法利賽人造成衝突。現在消息傳到法利賽人耳中,那一位在聖殿中曾藉潔淨聖殿跟他們做對的人,在其工作上極為成功,甚至超過了約翰(1節)。
事實上,耶穌並沒有「親自施洗」,而是「他的門徒」施洗(2節)。受洗的人要成為主的門徒和跟隨者。這時候施洗約翰被關進監牢(參太四12)。主知道這種情形將引起進一步的衝突,為此,祂離開了猶太(3節)。
耶穌跟撒瑪利亞婦人的談道,是聖經中另一個經典的談道範例。
從猶太往加利利最近、最方便的通道是經過「撒瑪利亞」,但猶太人多不這樣做。撒瑪利亞人為猶太人所鄙視,他們要北上加利利,通常會繞路穿過比利亞。當聖經說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4節),不是說祂因地勢所限而被逼走此路,而是因為在撒瑪利亞有許多靈魂需要祂幫助。
耶穌進入「撒瑪利亞」到了一個小村莊「名叫敘加」。離城不遠是一塊「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土地」(5節,創四十八22)。那裏有一個水泉名叫雅各井,「耶穌」約中午時間到達那裏。因長途跋涉,走路「困乏」,遂「坐在井旁」(6節)。
那時「有一個」村莊的「婦人」出「來打水」,耶穌先開口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7節)因為門徒進了敘加城買食物去(8節),只留他一個人在那裏。
現在我們把事情做一個整理。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4節),這是令人希奇的一句話:為甚麼是「必須」呢?這不是非不得已,而是另有所圖。原因是「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9節)
從歷史背景來看,撒瑪利亞人原是以色列民族,主前七二二年北國以色列亡國,撒瑪利亞被亞述統治。征服者將部分人口遷徙到米底亞去(參王下十七6),又將其他民族帶進撒瑪利亞。
留下來的人難以避免與外族人通婚,因此失去純正血統,故此猶太人視撒瑪利亞人為不潔,不與他們往來。驕傲的猶太人甚至憎惡撒瑪利亞人,如果他們必須到加利利去,通常先跨越約但河,從約旦河東岸向上經過比利亞,再進入加利利,來回都是如此。
但是這裏說祂「必須經過撒瑪利亞」。
這次祂不走猶太人傳統的道路,卻選擇他們所不願走的道路,以示反對他們不走這路的理由,反對他們的偏見與驕傲;也表示祂彌賽亞職分的包容性。
同時,從這行動之中,我們也可以看見耶穌是一個拆毀藩籬的主。而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目的是為拆毀了民族間的隔膜(參弗二11-18)。
1. 祂突破傳統的束縛
猶太的拉比認為當眾與婦人打招呼或交談,是不合體統的事,法利賽人在路上遇上婦女時,都會合上眼睛。更重要的是,這撒瑪利亞婦人被認為是一個壞女人(參18節),但耶穌竟與她談話。
2. 祂拆毀了人與自己的隔膜
午正是太陽高掛、氣溫最高的時候,很少人會在這時間打水。但是她正在這時候出來打水(7節),可能是由於她是個壞女人而一直被人排斥,故她不敢面對人群,也不敢面對自己。
她說:「我沒有丈夫。」(17節)但是主耶穌要她面對自己,她已有五個丈夫了(18節)。沒有人敢面對自己的罪,但是在基督的愛的寬恕下,人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並能有勇氣面對人群(28-29節),因為祂給予人活水,祂是彌賽亞。
主耶穌跟尼哥底母的談道,使用的是『開門見山』的方法;主耶穌跟撒瑪利亞婦人談道,使用的則是『迂迴戰術』。
從水開始(7節);接著說活水(10節);然後進一步談到永生(13節);接著問丈夫(16節);最後才提到罪(18節)。一問一答之間,福音一點一點的引進來,不著痕跡,水到渠成。
耶穌所賜的水真能夠滿足人的需要。「人若喝」基督的祝福與憐憫,將「永遠不渴」。基督的恩惠不單充滿人的心,而且滿溢出來,就像泉源,不斷有水湧出,長遠不息,「直湧到永生」(14節)。
「直湧到永生」這句話表示出基督賜人的水不單帶給人地上的恩惠,而且是直到永遠的。對比就在這裏,地上的東西不能滿足人的渴望,而基督給人的祝福不只是滿足,且多得容不下。
二、取活水的路:
1.認罪(15-18節)
當那「婦人」知道有這奇妙的水,就馬上想要,但她心目中的水仍是物質的水,她不想每天出來從井裏「打水」(15節),頭上托著沉重的水瓶回家。主耶穌話題突轉。婦人剛問耶穌要水,主耶穌卻叫她去叫她「丈夫」來(16節)。
起初,婦人企圖隱瞞事實,她說:「我沒有丈夫。」主對那婦人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17節)主耶穌指出她的實際情況說,她已經有「五個丈夫」,而現在和她住在一起的男人並「不是」她的「丈夫」(18節)。
主耶穌要那婦人知道,她是個罪人,必須承認罪過,否則主不能賜福給她,不能賜她活水。
2.用心靈和誠實拜上帝(19-24節)
本段經文是撒瑪利亞婦人與耶穌論及「敬拜」的問題。
當耶穌揭露了婦人的一生,那婦人知道和她說話的那位並不是普通人,進一步認為祂可能是上帝的「先知」(19節)。
婦人既知道自己犯罪,就企圖轉變話題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這山是指敘加附近的基利心山。然後,她(自作聰明地)提醒主耶穌,猶太人認為「耶路撒冷」才是「應當禮拜的地方」(20節)。
耶穌不迴避問題,反倒借題將更多屬靈真理告知婦人。祂告訴婦人,時候將到,敬拜的地方將不在基利心山,「也不在耶路撒冷」(21節)。
接著告訴她:「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撒瑪利亞人的膜拜不是上帝所吩咐,也得不到祂的喜悅。猶太人的敬拜卻不同,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22節)。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祂的使者,彌賽亞是由猶太民族而出。
撒瑪利亞的聖經只有五經,故不知更多的啟示,並對於彌賽亞的事所知有限。所以主耶穌特地向她說明。
無論是舊約的希伯來文或是新約的希臘文,「敬拜」與「事奉」都是同一個字,表示兩者有密切的關係。在這裏,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論「敬拜」與「事奉」的意義。
現在,時候到了,彌賽亞已經來了,凡相信主耶穌的人可以隨時隨地敬拜上帝。耶穌向婦人宣佈,從此以後,拜父的人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上帝珍惜子民對祂的崇敬(23節)。
在她的了解中,敬拜上帝只是限於某些地方,主耶穌再一次,很清楚地告訴她:「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24節)這是基督徒今天論到敬拜最關鍵的話。
「上帝是靈」,說出了上帝的本體。祂不是人,受著人性的侷限和錯謬所束縛。祂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祂是無形的,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同時存在。祂無所不如,無所不能,盡皆完美,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不能有半點虛假,佯裝虔誠,內心卻敗壞不堪。
敬拜不是完成一個宗教儀式;不是滿足人對宗教的需求,而是神人交會的奇妙境界。敬拜是人對上帝的崇高敬意,透過心靈層次充分的表達。
3.信耶穌是基督(25-26節)
撒瑪利亞婦人聽到主的話後,不得不想到「彌賽亞」的來臨。上帝的聖靈使她渴慕彌賽亞來臨,她有信心的說:「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25節)這句話顯出她開始明白基督來到的一個主要目的。
耶穌直接地告訴她:「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26節)
「他」字在原文中並沒有。耶穌用「就是」(即「我是」,是上帝舊約中對自己的真中一個稱呼。)祂說:『我是』正在和你說話。換言之,祂是說,「正和你說話的那位就是耶和華。」
耶穌對婦人宣佈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和她說話的就是她正尋求的彌賽亞,亦即上帝自己。舊約的耶和華就是新約的耶穌。
我們敬拜是敬拜主耶穌。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主耶穌如何跟撒瑪利亞婦人傳道?試著找出每一個轉折。
2.撒瑪利亞婦人如何領會主的教導?找出從開始的排斥到談話的末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