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亞薩的詩」指亞薩後裔珍藏的詩。與74篇一樣,本詩的寫作時期也在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毀滅之時,是哀悼民族滅亡的悲歎詩。 詩人不僅為民族的滅亡,也為上帝的榮耀被遮蔽而歎息。
詩人在詩中三次使用「因你的名」(6,9節),把民族滅亡視同與耶和華名被褻瀆為一樣性質。
這是一首團體的求告詩,是一篇哀歌。歷史背景為主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領軍長驅耶路撒冷城,耶路撒冷遭受敵人蹂躪與摧殘的景況。(參王下二十四章)。 全詩分四部分:
1. 為耶城淪為廢墟哀傷(1-4節);
主前586年,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領軍攻入耶路撒冷,城破之後神聖的殿被夷為平地,只剩荒堆(1節)。屍橫遍野無人收屍,成為野獸與貪食的禿鷹的食物(2節)。遭劫後的耶路撒冷及其周圍頓成廢墟,屍體遍地,血流成河(3節)。
以色列成為鄰近的民族諸如敘利亞、摩押、亞捫、以東等(一三七7),四周的人嗤笑和譏刺的目標(4節),他們嘲笑他們的上帝無法保護他們的百姓。
本段雖是哀怨之詞,但其主調卻是忿怒,而所祈求得著的,乃是上帝的榮耀。受苦害的是『你的』產業和聖所,而不單是我們的;背丟棄成為荒野腐屍的野不僅是我們的朋友、袍澤,而是『你的』僕人、『你的』聖民。
結論是『我們成為鄰國的羞辱,成為我們四圍人的嗤笑譏刺。』(4節)意思是我們的羞辱就是主你的羞辱。這是禱告極高的境界。
2. 為苦難的民族求告(5-7節);
於是詩人向上帝陳明悲慘處境的迫切呼求,求上帝不要永遠懷著烈火般的憤怒(5節),這樣的呼求不是對上帝的抱怨,而是懇切祈求上帝的幫助。
詩人求上帝伸冤,嚴懲敵人殺人流血之罪,因這些仇敵才是更應該受到上帝憤怒懲戒的對象(6節)。 因為他們所吞吃的是「雅各」,是上帝的子民;他們所做的是「使他的住處荒涼」,是慘絕倫寰的流血殺戮,這都大大的敵擋上帝的作為(7節)。
本段經文詩人使用巧妙的方法求告上帝的寬恕,認為上帝已經懲罰了百姓,但是真正應該受罰的是外邦人,因為他們的罪更重。
3. 求上帝赦罪,懲罰敵人暴行(8-10節);
詩人先有對付敵人的禱告,然後他為了自己的罪求赦免,向上帝祈求不要紀念先祖的罪孽,不要向他們追討。
律例清楚地說,上帝懲罰罪人直到三四代(出一15)。但是上帝在怒中有憐憫,所以詩人向上帝祈求叫神止住他的怒氣,不追討過去的罪(出三十四12)。求上帝的憐憫快快臨到以色列百姓,因為他們已經落到快要無法承擔苦難的光景(8節)。
詩人抓住上帝的本性(因祂是拯救我們的上帝)呼求憐憫,更為上的的榮耀禱祈,求上帝為著祂名榮耀的緣故,搭救以色列,赦免他們的罪(9節)。
不要容許這些褻瀆上帝榮耀的外族人說:「他們的上帝在哪裡呢?」詩人的禱告就是可以親眼看見上帝在列邦中,使人知道你要為你僕人所流的血伸冤(10節)。
這樣要求更強勁有力,卻也有憑有據,因為萬口必要承認耶和華(賽四十五23),而每一滴無辜的血都會受報應(太二十三35:路十八7)。
本段經文再次求上帝寬恕,使用的方法是提醒上帝,百姓若沒得寬恕,外邦人就會褻瀆上帝,甚至否認上帝和上帝的大能。
4. 讚美與稱謝(11-13節)
接著,詩人以兩個『願』把憐憫寬恕的主權和報仇的主權歸給上帝自己。
第一個願望,願被囚的人的唉哼,達到上帝面前;願主用祂的大能,使那些已定死罪的人可以存留(11節)。第二個願望,願上帝把以色列鄰國羞辱上帝的羞辱,完完全全(七倍)歸還在他們身上
『這樣,你的民,你草場的羊,要稱謝你,直到永遠;要述說讚美你的話,直到萬代。』(13節)
當詩人的信心的眼目從憂傷中,抬頭注目在上帝的身上時,他發出了稱謝讚美的聲音。因為他深信,上帝仍舊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祂的子民、是祂草場上的羊。
祂必然垂聽我們的哀求,為我們爭戰。詩人深信這位大牧人必會搭救祂的選民,因此他們要永遠讚美祂。這是信心的宣告,也是完全的交託。
若回顧本篇一開始: 「上帝啊,外邦人進入你的產業,污穢你的聖殿,使耶路撒冷變成荒堆。」(1節)我們會希奇本詩的信心何等強,在那麼大的痛苦中,竟還能以讚美一字作結束!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詩人為自己的民族的禱告充滿怎樣的感情?你學到甚麼?然而他不僅使用感情,他知道百姓受苦原因是甚麼?祂又如何為這部分禱告?這樣的態度有何重要?
2.詩人為自己百姓的罪求赦免,向上帝祈求不要紀念先祖的罪孽,不要向他們追討,他的根據是甚麼?如何學習這樣的禱告?
3.詩人最後禱告以讚美做結束,他信心的原由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