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十二章開始進入另一個主題,十二1~廿六15主要內容是頒佈律例典章。這一大段落又被稱做「申命法典」,內容與出埃及記的「約書」(二十章至二十三章)的原則相似,而在應用上則作了修訂與擴充。
這一點反映出聖經有一種豐富的「處境色彩」,就是其內容與環境互相吻合;但其基本原則卻是不變的。因此,無論甚麼時代、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透過聖經中的重要原則,應用在他們的生活與情境當中。
本段經文大體上可以分為七組:
(1) 祭祀和敬拜儀式,如何保持潔淨和純一(十二1~十四21)。
(2) 定期應守的節期、規例與義務(十四22~十六17)。
(3) 神治政體中的職位與職責,以及以色列人應盡的義務(十六18~十八22)。
(4) 戰爭、仇殺與死亡(十九1~二十一9)。
(5) 家庭關係(二十一10~二十二30)。
(6) 聖潔與公道(二十三1~二十五19)。
(7) 初熟土產和什一奉獻(二十六1~15)。
這七組先後次序的安排,和律法核心的十條誡命有相當程度的配合。第一組配合第一至第三誡;第二組配合第四誡;第三組配合第五誡,第四組配合第六誡,第五組配合第七誡。
但到後面敘述的時候,這種配合便不十分明顯,而且各組的範圍也非絕對配合,界線常常不分明。例如第六組有關婚姻和子女的條例(二十五5-12)應和第五組的婚姻條例(二十二13)放在一道,但現在卻分別放在兩組中。
今天經文主要是規範正式崇拜上帝的場所;這裏所給的答案是一個頗令人吃驚的觀念,就是在整個的聖地,只有一個可以被接受作為崇拜的聖所(14節)。
當時迦南地的宗教信仰,是一種分散式的敬拜,即無論哪一處地方,均可進行敬拜的活動(2節)。而一種集中式的敬拜,有助宗教信仰的合一,又可避免因分散而受當地宗教的影響,以致偏離正路。
有關中央聖所的規範並不單在第十二章,實際上貫穿了全部申命記(包括十四22-29,十五19-23,十六章,十七8-13,十八1-8,十九1-13和廿六12-15等),都可以明顯的看到。
1. 要拆毀外邦人的祭壇和各種偶像(1-4節)
上帝的子民進入應許地後,要把所有的偶像和祭壇拆毀(1-2節),把所有進行偶像崇拜的各地方破壞(3節)。因為那些「柱像」是男性神袛的象徵(巴力);「木偶」是女性神袛的象徵(巴力之妻亞舍拉)。
征服迦南後,以色列百姓最先所當行的,是徹底除去蔓延於那地的偶像崇拜。這是第二誡的確立,之所以必行這件事,一是為了選民的聖潔;二是確立作為神政國家的穩固基礎。
為何上帝堅持中央聖所,認為只有單獨一個聖地才是他的旨意?
這裡暗示了,因為迦南人崇拜的習俗,極可能成為以色列人的陷阱,包括祭壇,柱像,神像等(3節)。這些隨意、不擇地方的崇拜行為,顯然容易吸引以色列人,使他們陷入錯誤的宗教行為模仿。
「你們不可照他們那樣事奉耶和華你們的上帝。」(4節)
摩西提醒百姓,若效法那些偶像祭壇向上帝獻祭的話,就很容易改變信仰的本質。所以不應保留引誘人拜偶像的事物,凡能引誘我們的心偏離上帝去犯罪的事,都當除去。
2. 要在上帝所選擇的地方獻祭,並吃所分得的祭物(5-14節)
相對於分散在各處的異教膜拜,「耶和華」的敬拜必須集中在祂所指定的地方(5節)。本章總共五次重複論及了惟一的中央聖所(5,11,14,18,26節),暗示了當時迦南地的獻祭制度是異常多樣化。
曠野時期,會幕是中心。進迦南後,會幕先設在示羅(書十八1;撒上一3),但為臨時措施。吉甲、伯特利和示羅,都只是聖殿尚未在耶路撒冷建成之前的臨時敬拜中心而已。
除了敬拜的地點,這段經文也提到獻祭的內容(6,7,11,12節)。這裏特別列舉了各類的獻祭和祭物;有燔祭、平安祭、舉祭、甘心祭、還願祭,這些是例行獻祭儀式的部分。
除了完全燒盡的燔祭外,祭司、利未人以及崇拜者本身,在每一種祭物中都可得到他們的一分;因此,特別提到了喜樂的宴會(7節)。
以色列人在曠野和後來的征戰生活中,無法完全遵行獻祭的規定;而在道德生活上,各人行自以為正的事,導致問題層出不窮。因此,摩西訓示百姓,到了新土,不可再如此行(8節)。
以色列百姓結束流浪與不安定之曠野生活,進入為業之地的迦南,所得享的上帝之祝福,首先是四境平安,百姓可安然居住(9-10節)。然而,要得上帝長久的福分,就必須過敬畏上帝的生活(11節)。
獻祭、享受祭物的時候,也不可以自我為中心:『你們和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們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都要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歡樂。』(12節)僕婢也要與家庭中的人共享,服事上帝的利未人也不可被忽略。
這是與當時的異邦文化截然不同的模式,充滿歡樂、感恩、分享和交通。崇拜時其他的人都可以加入,並沒有限制。
以色列只可以在選定的中心獻祭,不可像迦南人那樣,到處都是拜偶像的祭壇(13節)。只有耶和華所選定的地方,可以在那裏獻祭、敬拜耶和華,並侍奉祂(14節)。
當然,這是舊約敬拜的文化,聖殿被毀以後,情況就跟著改變了。主耶穌特別提出,真正的崇拜是藉著心靈和誠實:『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四23)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上帝的子民進入應許地後,為何一定要把所有的偶像和祭壇拆毀?想一想,你信主後,是否這樣做呢?有哪些未完全拆毀的嗎?
2. 為何需要在上帝所選擇的地方獻祭?吃祭物的要求是甚麼?這原則如何應用在我們的信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