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3.蒙福的途徑(13-17節)
先知說,選民的歷代祖先一再悖逆上帝,甚至敬拜偶像假神,以致惹動上帝的忿怒。上帝忍無可忍,定意將他們交給強敵,甚至被擄分散到列國中,使他們遭遇如此巨大災禍,對此上帝並不後悔(14節)。
如今對那些響應呼召,受感歸回到猶大和耶路撒冷起來重建聖殿的餘民,上帝也照樣定意施恩給他們。投入重建工作的人們,毋須懼怕重蹈先人的覆轍,再一次惹上帝忿怒(15節)。
先知鼓勵應當行的乃是以下這些事: 對待肉身同胞,信守約束,不行詭詐;審判案件(城門口是判案的地方),按照公義、公平的原則判斷,不曲枉正直(16節)。
誰都不可起意侵害別人的利益和性命,人人安份守己;誰也不可口是心非,扭曲事實,以致影響斷案。因為公義和公平是上帝寶座的根基(參詩八十九14),上帝恨惡這樣的行為(17節)!
4.回答伯特利代表團(18-23節)
對於伯特利代表團的問題,「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麼?」前面兩篇信息先知告訴百姓,上帝已經施恩,新的日子也來到了。一切從頭開始,重新做起,應有新的心態,懷有新的希望。現在先知要針對問題做回答。
1) 裡外更新的實際(18-19節)
所有悲哀的節日,不僅五月,包括「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都會變為歡欣的節期(如摩八10;耶卅一10-14),因為上帝會回到錫安,住在其中,作選民的上帝。
為著轉變哀哭為歡樂,必須從心裡喜愛遵行上帝所訂立的法則(參16~17節),它們的總綱就是誠實與和平。
四月九日是城被攻破的日子(耶三十九2);五月是紀念聖殿毀於主前586年五月十七日(王下二十五8);七月的禁食紀念末代省長基大利被殺(王下二十五25;耶四十一1及下);十月十日則紀念尼布甲尼撒開始圍攻聖城(王下二十五1、2;耶三十九1)。
2) 令人羨慕的生活(20-22節)
先知使用多個詞彙來形容「不同的人」被上帝的百姓所吸引: 「列國的人、多城的居民、這城…到那城、列邦的人、和強國的民。」
先知再一次論及外邦人,即列國的人民(參見二11)。他描繪一種狀況,耶路撒冷蒙恩,變成國際之間的新聞。他們的生活在普世之間造成無比的吸引力。
先知也使用多個詞彙來形容不同的人「超越時空侷限」被上帝的百姓所吸引:「來到、必到、要快去、也要去。」遠處城邑的居民彼此勉勵,要去尋找上帝,也成為傳報佳音的人。
先知使用反覆的詞彙來形容被神的百姓所吸引的人的渴望:「懇求耶和華的恩、尋求萬軍之耶和華、尋求萬軍之耶和華、懇求耶和華的恩。」意思是他們所企盼的是「上帝自己」。
3) 使人得祝福的見證(23節)
先知加強了前面的敘述,上帝的百姓復興,普世都得祝福。一個人吸引十個人;一個人也陪伴十個人。上帝的兒女成為救恩的橋樑,成為無數人生命的夥伴。
將來上帝復興以色列的時候,必有許多講不同語言的外國人,尋求猶太人的蔭庇。列國的人特別感受到猶太人蒙上帝的獨特恩寵,因此渴望能有分於猶太人的福氣。
撒迦利亞蒙召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即主前520年),也是以色列餘民從被擄之地歸回聖城十八年。此時他們重建聖殿已經16年,心志從「火熱」(拉三1-7)至「白熱」(拉三8-13),卻也從白熱到「不冷不熱」(拉四24)。
就在他們對重建聖殿的神聖使命奄奄一息時,上帝興起了他的僕人先是哈該(主前520年六月1 日),接著是撒迦利亞,透過他們的信息復興他們。
撒迦利亞接著哈該蒙召,同年八月講第一篇信息,一開始就勸百姓誠心悔改,離開他們祖先的道路,審察以前先知的教訓。包括外在生活(13-17節)跟裡面生命的更新改變(19節)。
今天,我們的事奉就如同當年以色列人的重建聖殿一般,要面對自己的需要、大環境的挑戰、信心的重建。求上帝幫助我們,當年如何藉著先知開啟他們的心眼,挑旺他們的熱情,今天也照樣使我們看見事奉的價值和寶貴。
我們需要火熱的心服事上帝,讓我們能跨越「同溫層」,有影響力能吸引人親近上帝,也讓成為這世代的祝福。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撒迦利亞回答伯特利代表團有關七月是否禁食的問題,提供的答案是甚麼?這個答案論到哪三方面的教導?
2. 以色列復興跟今天的基督徒有何關係?如何應用這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