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今天開始讀撒迦利亞書,先做扼要介紹。
本書以作者先知撒迦利亞為書名。「撒迦利亞」這名的字義是「耶和華紀念」,正如本書的中心信息,聖殿、聖民和神國,乃是上帝所紀念的。他是利未人祭司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一1)。他是先知,又是祭司,且是族長。
撒迦利亞與哈該是同一時期的先知,都是被擄回歸初期的先知(回歸是在主前538年)。哈該較年長,撒迦利亞較年輕;正如長者的特長,哈該書簡潔有力,內容謹慎且有深度,而年輕人所寫的撒迦利亞書則充滿活力與想像力,內容較廣且長。
撒迦利亞盡職的時間大約是在主前520-480年,而本書的寫作時間大致可以分成三段:(1)一至六章於主前520年;(2)七至八章於主前518年;(3)九至十四章約在主前500年前後。至於本書的寫作地點顯然是在猶大(七3-4)。
本書可分成關乎重建聖殿的八異象(1-6章)、二篇信息(7-8章)和關乎彌賽亞國的預言(9-14章)。
異象部分鼓勵上帝選民藉聖靈的大能之助,繼續重建聖殿,並除去生活中的罪孽,保持聖潔;信息和預言部分則預言上帝選民的復興與繁榮,外邦列國的滅亡,以及彌賽亞降臨和再臨。
歸回耶路撒冷的餘民,原本帶著極大的期待,熱心參與重建聖殿,很快的就立好了殿的根基。沒想到卻遭遇了在當地已經立足的仇敵的阻撓,被迫停工,並且停頓了十五年之久(參拉四24)。
本書的寫成,用意就是在勸勉百姓速速重建聖殿,因為這殿與上帝子民的前途和上帝國度的關係至大。故此,又在重建聖殿之後,追加了有關彌賽亞及其國度的預言。
本書是舊約最後三卷書之一,且都是被擄的餘民歸回之後的預言書,讓我們看見舊約的總結:哈該書總結聖殿;撒迦利亞書總結先知;瑪拉基書總結律法。
並且,這三卷書也給我們看見新約恩典時代將會有如何的結局:哈該書結局於後來的聖殿,就是聖城新耶路撒冷之榮耀;撒迦利亞書結局於所有先知預言的實現;瑪拉基書結局於基督自己就是一切律法的總歸。
因此,若要明白聖殿在上帝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關連到新約時代的教會,以及關連到新天新地中的聖城新耶路撒冷,便須透徹瞭解本書。
本書的第一部份(1-6章)是異象,共記八個異象。主題是以色列的復興:復興的遠景。撒迦利亞書的要義是以色列人必得復興,這是上帝的心願,更是選民日夜的盼求。
當上帝的彌賽亞出現時(九9),就是以色列復興的時候(九10),難怪以色列每日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日子」(參路二38)來到。
所以,上帝先讓撒迦利亞看見異象,先以異象產生安慰與鼓勵的功用,叫撒迦利亞以此安慰及訓誨當時的人,奮力起來重建聖殿。以備彌賽亞的來臨,復興萬事(參太十九28)。
這些異象共計八個,每個皆與以色列自立國後,至進入上帝的榮耀國度前之遭遇有關,故此也稱做預言異象,而總主題可稱為「以色列的預言史」。
一、序言: 上帝的約仍然堅立(一1-6)
本書的首六節是全書的引言及主旨,將讀者帶入歷史的走廊,回顧上帝對選民心情的流露。原來是忿怒情感的表達,在這短短數節中,上帝對選民公義的要求一覽無遺,也是作者本身的心聲。
作者落筆時先將著書的歷史情況向讀者交代,並自我介紹。
那是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即主前520年),也是以色列餘民從被擄之地歸回聖城十五年左右的時候。此時他們重建聖殿的心志從火熱(拉三1-7)至白熱(拉三8-13),卻也從白熱到凍結(拉四24)。
就在他們對重建聖殿的神聖使命奄奄一息時,上帝興起了他的僕人撒迦利亞,透過他的生命復興他們(1節)。撒迦利亞一開始就勸百姓誠心悔改,離開他們祖先的道路,審察以前先知的教訓。
1. 過去的歷史:惹怒
撒迦利亞向選民指出,他們當初國家敗亡及被擄的主因:不聽先知的警誡(4節上,如耶十八11,廿五5,卅五15),不順服上帝(4節下),不遵律法的要求(6節),所以上帝向他們的列祖大大發怒(2節)。
2. 現在的勸告:回轉
撒迦利亞在二方面勸誡他們:(1)積極性的:要轉向上帝(3節);(2)消極性的:不要效法列祖不肯聽從前先知們的勸誡(4節)。
被擄之前的先知們,如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等,他們轉述上帝的話,勸告以色列人。呼籲他們離開原來的道路和行為,回轉歸向上帝。可惜他們既不肯聽從先知們的警戒,也不肯順從上帝(4節)。
上帝再以三個問題反問當時的人:
(1) 列祖何在(5節上)?
犯罪的列祖們都已經不在了,卻讓子孫們擔當他們的罪孽(參哀五7)。
(2) 先知何在(5節下)?
當時為上帝說話的先知們也都逝去了,但上帝的話卻永遠堅定存立。
(3) 列祖有受上帝之言語律列所定的罪麼(6節上)?
上帝命令祂的眾僕人先知們所傳講的話,也就是上帝必要懲罰惡道和惡行的律法,列祖們果然受到了應得的刑罰。
列祖們當中有些人在受到該得的刑罰之餘,回轉歸向上帝並承認說:「 大能且可畏的上帝已經照祂所定的旨意,將祂的刑罰執行並成就了(參賽十四24);而我們受刑罰乃因自己的行動和作為,本該得到如此的報應。」(6節下)
歷史的教訓是嚴峻的,卻也是十分珍貴的,列祖的經驗可成為當時人的鑑戒,以免重蹈覆轍(參林前十11)。
二、八個異象與神的啟示(一7~六15)
結束有關過去的歷史的教訓之後,上帝給撒迦利亞看見不同的異象,開他的眼界。透過他放大以色列人的視野,使他們更清晰地看到上帝在歷史中的計畫。
這八個異象是上帝權能的再現,以色列國度的復興,上帝計畫的成全。為了叫聽眾與讀者完全降服上帝的引導,內心的安慰無法形容。故這八大異像是復興的異象,也是安慰的異象
1. 第一異象:在窪地榴樹中的騎馬者(一7-17)
(1)異象的情況(一7-11)
大利烏第二年,也就是撒迦利亞蒙召那年三個月後(細羅特月,即巴比倫之十一月),上帝依序將以色列將來的遭遇一一顯明,啟示先知,安慰百姓,鼓舞重建上帝的殿(7節)。
當夜撒迦利亞在異象中被吸引而注意觀看,看見有上帝的使者騎紅馬,在窪地之芭樂林(或桃金娘樹)中出現,在他身後另有三匹不同顏色的馬,和三個騎馬的隨員(8節)。
先知對那騎著紅馬跟他說話的天使說:『主阿,這些是什麼?』那天使回答說:『我要指示你這些是什麼。』(9節)接著說,這三個騎馬的隨員,乃是奉上帝差遣在遍地走來走去,察看各地情形的(10節)。
那些騎馬的對站在芭樂樹中間騎紅馬的使者說,他們遍地察看的結果,發現全地都平安無事,沒有戰爭(11節)。
從使者的對話看(9、12、13、14節),這騎紅馬的「一人」就是道成肉身前的彌賽亞基督,他就是那「與我說話的天使」(9、13、14節)耶和華的使者(11、12節),而芭樂樹則是以色列國的象徵。
如今在異象裏,撒迦利亞看見處卑微的(在窪地中)基督站在以色列國中,象徵他仍在以色列中掌權(紅色馬正表徵得勝、掌權)。
撒迦利亞看到這情景,對這騎士呼叫「主啊」。這並非指撒迦利亞的謙卑,自處奴僕地位。而是他感覺面前的「一人」是上帝的臨格,故稱他為主,並詢問「這是」(指紅騎士背後的馬隊)有何作用。
那人回答他說那些馬隊(10節)是奉上帝差遣事奉的,在世上「走來走去」(意「巡邏」,參伯一7),回來報告全地一片平靜(10-11節)。
這是一個極富安慰性的異象,當主在以色列中掌權時,全地都平安穩妥,享受清淨和平。
(2)安慰的預言(12-17節)
那騎紅馬的使者向上帝說話,上帝懲罰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使他們被擄到外邦各地,已經屆滿七十年了。求上帝按著先知耶利米先前所說,耶路撒冷荒涼七十年之後,必將得著復興的預言(參耶二十五12;二十九10;但九2),對以色列人施憐憫。
耶和華就用美善的安慰話回答那使者,那使者聽了這美善安慰的話之後,要先知撒迦利亞向人們宣告。這宣告共有七個特點:
a.為錫安大發熱心(一14節下)
大能的上帝表白祂的心意,祂現在向著聖城耶路撒冷,也就是向著錫安,滿懷熱情與妒愛,迫切地要為她申冤。
b.惱恨列國加害過分(一15)
上帝對迦南地周圍的外邦強國發列怒,他們是安逸懶散、不可一世的國家;因為上帝只稍微惱怒選民,他們竟對上帝的百姓大肆暴虐奴役。
c.重回耶京(一16節上)
祂應許要轉向耶路撒冷,以豐富的憐憫對待祂的百姓。
d.聖殿復甦(一16節中)
並且應許要在耶路撒冷城內重建聖殿。這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可是全部的應驗卻要等到禧年國(參結四十一四十二;賽二2-3)。
e.城市必建(一16節下)
整個耶路撒冷城,包括城牆和街道,有規劃地修葺重建。耶路撒冷是禧年國都(參結三十八12),它被建造顯示彌賽亞早日來臨執掌王權。
f.城邑發達(一17節上)
耶路撒冷和其四周的城邑,將必陸續重建,呈現一片繁榮興盛的景象。在歸國時代,這預言也有部份應驗;真實的應驗還待未來。
g.堅定揀選(一17節下)
必再度揀選耶路撒冷和錫安作為祂的京城,使其中的居民大得鼓勵與安慰。「揀選」(檢定、驗定)一字及本節可算是整段安慰預言的高峰;上帝的應許必不落空,上帝的選民應安心信服。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先知一開始就勸百姓誠心悔改,離開他們祖先的道路,審察以前先知的教訓。到底以色列的歷史教訓,對當時代的人起了甚麼作用呢?
2. 上帝為何讓先知看見這八個異象?第一個異象是甚麼?使者要先知向人們宣告哪七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