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前章聖經談論到從罪惡與苦難中尋求智慧,本章則論到敬畏上帝的人的表現及他所得到的福氣。
八章1-17節
第一節是連接第七章,也是第七章的結論。
傳道者問,誰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從前面(七1-29)所列的問題中領悟出他的道路,誰又能正確地解明上帝護理的奧秘呢?真正從上帝來的智慧,他的臉一定返照上帝的榮光,他的儀態風度看來也必定和藹可親(1節)。
1.降服於主的權柄(2-5節)
遵守王的命令,不要隨意對抗王權,智慧能幫人分辨時機。
要以尊敬上帝的動機來遵守王的命令,因為你已經向上帝起誓必定效忠王(2節)。遵守王命令的原意,乃是遵守王背後掌實權的上帝。
在掌權者的面前,態度不可無禮;不要當掌權者的面堅持己見,甚或使掌權者難堪。掌權者凡事隨心所欲而行,所以在他面前只能謙恭有禮地給予忠告,並適可而止(3節)。
掌權者的命令帶著權柄,任何人都不可以質疑掌權者的命令(4節)。凡遵守掌權者命令的,必不至遭遇災禍,亦即不會被掌權者定罪。智慧人能夠分辨甚麼時候該說甚麼樣的話,或作甚麼樣的事(5節)。
權柄是上帝所設立的,是上帝所賜的。主耶穌這麼說(參約十九11);保羅也是這麼說(參羅十三1-2);所羅門王在這裏也是這麼說(他用起誓的方式向我們隆重地宣告(2節)。
2.順從上帝的決策(6-10節)
各樣的事物成就都有合適的時機和作法,然而人無法預知,並無法掌握生命,即使作惡也無法改變事實拯救自己。
上帝命定各樣事物的時候和定理,成為世人困擾的源頭,因祂不將這計畫告訴世人。人不知道將來的事;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6-7節)?
死亡奪取人的生命,人無法掌握生命,也不能戰勝死亡,不能避免死亡的轄制。而且死亡也勝過邪惡的勢力,掌死權的魔鬼,也不能救那些跟從牠、作牠奴僕的惡人不死(8節)。
本段的含意是,無人可以擺脫死亡的來臨,死期一到,無人能夠推遲(參三19,五13-17,六6)。人既然是如此的無能與有限,為甚麼還要抗拒上帝呢?為甚麼還要自高自大,不肯服從祂呢?
傳道者聲明,前面所說的事情都是他親眼所見,也花工夫觀察人世間一切事物的時候和定理,體會到權力常會叫人失常,結果害人也害己(9節)。
「然後我看見惡人得以埋葬,歸入墳墓;行正直的人卻與聖地隔離,在城中被人遺忘。這也是空虛!」(10節,取自新譯本)
只是惡人得以善終,死後被人埋葬在墳墓裡,受人記念;善人反而死無葬身之處,在人群社會中被人遺忘。這種善惡結局顛倒,生前和死後的因果報應似乎反常的現象,怎不令人感嘆人生真是虛空(10節)。
3.洞悉上帝的心意(11-17節)
因為上帝判決後沒有立刻懲罰,所以人類滿心作惡(11節)。惡人一再重複犯罪作惡,卻延年益壽;敬畏神的人,即或是生前沒享多大的福樂,死時情況也淒涼(參10節),但最終必從神得到永遠的福樂(12節)。
惡人雖得享長壽,但卻不得內心的平安喜樂,他們的日子正如影兒般虛幻,毫無意義,因為惡人不懂敬畏上帝(13節)。
林肯說得好:人的生命猶如一篇文章,不在乎其長與短。這也是聖經給我們的看法,而且神要我們更看重那永遠的生命,而不是這短暫的人生,你明白祂的心意嗎?
要明白上帝對人的罪行已判了罪,只是尚未執行,因為祂願意萬人悔改,得著拯救的機會。所以我們不要心懷不平,應體會上帝的心腸,迫切的代禱,努力傳福音。
因為這世界義人的遭遇,有時居然像惡人所應該遭遇的;有時惡人的遭遇反而像義人所應得的(14節)。因為這樣的虛空事多,因此傳道者認為還是勞碌而吃喝快樂的好。
世間的問題就在看見行為和報應並不相稱。而面對這種不能改變的事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上帝賞賜的一切,在其中享受勞碌所得的快樂(15節)。
傳道者的研究非常徹底,包含他對經驗的仔細思考(智慧)和觀察(我專心尋求…… 要看),也就是努力而專心的尋求智慧,幾乎到廢寢忘食的地步(16節)。
就知道人無法知道世間之事的道理,並且知道所有人的作為都在上帝手中,上帝的奧秘廣大無邊,人只能明白上帝已啟示的那一部分。無論人如何費力尋求,運用智慧和技巧,都難窮其奧妙(17節)。
「查不出來」重複了三次,這是一種人的智慧極限的告白(三11;七14、24),並非在張揚不可知論或知識無用論,而是一種自我發現的極致。因為人原本就是有限的存在,無法測透上帝。
4. 享受勞碌中的滿足(12、15節)
切勿把一切的埋怨與責怪都堆在上帝的身上,反而應更敬畏上帝,勤勞工作(「從勞碌中」就是不要懶惰的意思),享受、滿足目前所得的,在上帝所賜的日子中盼望那終久必得的福樂(12節)。
這裡也提到了傳道書十個虛空主題的第十個,就是美德的虛空 (八10、14 )–行惡得獎,善惡沒有不同。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10、14節)
基督徒看透人生的真面目,所以對於虛空的假象永不受影響,當記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為要得天上的獎賞。
九章1-6節
傳道者努力研究世間的智慧與現象,結論就是上帝掌管所有人的作為,包括義人和智慧人,惡人和愚昧人。人應該知足,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完全解開這個謎(1節)。這節經文是上面論述的結論。
『這一切事』指第八章末段(參八16-17),藉世上所發生的一切事看上帝作事的法則;『詳細考察』指留心觀察分析以求得答案。
1.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站(2-3節)
因為面對死亡人人平等,所以就產生一件可悲的現象,他們的心失去理性,變成瘋狂,只顧活著的時候享受眼前的快樂,而不顧死後將來的結局。因為死了就甚麼都沒有了。
這裡列出死亡是人生終點的五類對比:(1)正義的和邪惡的;(2)好人和罪人;(3)潔淨的和不潔淨的;(4)敬畏上帝的(獻祭的)與不敬畏上帝的(不獻祭的);(5)起誓的和怕起誓的。
各種人都不能逃避死亡,無分軒輊,同遭一樣的結局。
死亡是平等的,死後的審判也是公平的,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復活的基督曾對撒狄的教會作出應許,凡得勝的信徒,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啟三5);凡名字沒有記錄在生命冊中的人,必招致滅亡(啟十三8)。死了的人,都憑著案卷的記載,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
審判是根據各人的行為,並且刑罰的程度、按情節的輕重而有所不同。
2. 對死後的無知使人迷惘(4-6節)
這裡先把結論說出來:活著的賤狗比已死的百獸之王更強。這就是俗語所說的:好死不如歹活。
因此對死亡之後下的結論:(1)人死了之後便無知覺;(2)人死了之後便一無所有;(3)人死了之後便被人遺忘;(4)人死了之後便灰飛煙滅;(5)人死了之後便永遠消失。
也就是說,人生是短暫的,當死亡臨到之後,一切都不再屬於我們的了(6節)。所以,死亡就如同燈滅,一切都結束了。
事實上,死亡不是消滅,而是隔絕;與今生隔絕,卻與基督同在。
我們不怕死,死才應該怕我們,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永生,死對我們來說乃是一個失敗者,因為基督已經為我們戰勝死亡了。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所羅門使用三次「查不出」(八17),用意是甚麼?你的領受是甚麼?
2. 說出「死亡是人生終點的五類對比」,如何解套呢?所羅門如何說「人死如燈滅」這個想法?如何解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