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今天的經文繼續社會各種孤寂的主題。
2. 工作上有能者遭同伴嫉妒(4-6節)
有些人終日勞碌,費盡心思以取巧的手段換來偉大的成就,但卻被人嫉妒、謀害,以致不能高枕無憂,這又何必呢?豈不是似得仍失嗎?若只有「一把」而能安寧度日,與世無爭,豈不是比「滿了兩把,勞碌捕風」更好嗎?
傳道者看出人工作的主要動機是競爭。努力的付出(勞碌)和技術的成功(靈巧的工作),時常隱藏著奪取財富、領導權、權力和地位的動機。傳道者看見,在人類的活動力之下,乃是不斷想勝過別人的欲望。
因此,他提出了勸勉。
愚蠢人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當然自食其果,就是挨餓,終致自取滅亡。人若是所得不多,卻能安靜吃自己所勞力的,就勝過那些所得豐富,卻不能得著滿足的人。所以,應該學會知足。
3. 孤苦勞碌者報導(7-12節)
傳道者不但看見人生中種種欺壓不義的事,以及各樣勞碌工作的後果,而且體會孤單者內心的虛空(7節)。
有一個人孤單無二,無兄弟,無兒女,他終日勞碌,卻看不見工作的盡頭。刻苦耐勞,不享福樂,到底為了甚麼呢?他的眼總是貪得無厭,從來不問:『我辛辛苦苦,節制享樂,究竟是為誰?』(8節)
孤獨的人生是虛空的!一個沒有親人的人,為甚麼這樣無止境地勞碌呢?只為錢而賣命值得嗎(不以錢財為足)?
那人也極可能是吝嗇成性的守財奴,太過自私和一毛不拔,以致在他眼裏沒有親友之情,人也不以他為親友,形成極其孤單的局面,這又何必呢?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因為失比得大得多呢!
為了說明人類社會中的禍患,傳道者指出他三個觀察之後,接著點出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互助合作的精神,引用流行的箴言證明他的觀點。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9節),原文是「二比一好」。兩個人可以同甘共苦,分享美好的果效,行路跌倒也可以互相扶持,因此,他提出了四方面的勸勉。
(1) 工作的時候(9節)
兩人同心協力總比單獨奮鬥更好,因為兩人工作所得效益,不僅是相加,往往能收到相乘的效果。
(2) 生活的時候(10節)
兩個人相伴,若是其中一人跌倒,他的同伴可以立刻扶他起來。若是孤身落入急難(包括意外事故、急病、遇險等),無人立時相助,後果就不堪設想。
(3) 外出的時候(11節)
兩人結伴出外旅行,夜晚露宿,兩人的體溫可以彼此取暖。一人單獨露宿,常會被凍僵。
(4) 危險的時候(12節)
遇盜賊攻擊,兩人還可彼此掩護,單獨一個人就凶多吉少。因為聯合的力量,大於個別分開的力量。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主要的原則是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單,甚至孤僻的人。要學會開放自己,接納別人進入心裡,讓視野與心胸更加寬廣。
4. 智慧或愚昧(13-16節)
在舊約中一般認為,智慧會隨著年齡和經驗遞增,而年長者是當受尊敬的(利十九32)。然而有時年老的人也可能缺少智慧(伯十二20),年輕人反而比長老更有智慧(詩一一九100)。
傳道者將同樣的觀點應用在一位不知名的王身上,也許這角色是假想的。他曾納諫(卻不肯再納),如今卻因「他自以為有智慧」而越來越孤立(13節)。這整個過程是不自覺的。
這裏的愚昧王並非因年老而變愚,乃由於他不肯納諫。認識耶和華並敬畏祂,便是智慧的人(參箴九10)。
時日很快地過去,智慧的少年人從卑微中被興起,甚至做了王。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卻逐漸變成一位愚昧的君王,以致眾民不喜悅他(14-16節)。已經得著的又失去了。
我們看見另一種逐漸孤立無伴的形式:那位王愈來愈剛愎自用,認為不需要別人的建議,因此失去民心,新的政權取而代之。雖然新王出身卑微,群眾卻一直擁戴,但當他也漸漸年老,又同樣因自我孤立而被人遺棄。
這個比喻提醒我們,智慧不是永存的,智慧人也可能成為愚昧人。
這章經文說到傳道書十個虛空主題的另外三個:
(1) 成就的虛空(四4)–成功只帶來更多的嫉妒。
對於有成就的人,應當謹記一個原則:
『有成就要更謙卑,把功勞歸別人、榮耀歸上帝,喜樂歸自己。』
(2) 事業的虛空(四7-8)–財富增加,平安減少。
對事業應該有正確的態度:
『事業不是一切,基督才是一切。財富增加不值得喜樂,果子增加才是最大的喜樂。』
(3) 名譽的虛空(四16)–好名聲只像過眼雲煙,轉眼即逝。
為避免這樣的陷阱,要記得一件事:
『永遠記得,我們最美的名字叫做基督徒,其他的名字都不重要。』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思想一下今天經文三個虛空,與他的出路,並為自己禱告。
2. 重複誦讀一下有關「兩個人」的經文,更深思考當中所包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