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五首哀歌主題是耶路撒冷的禱告。雖然與前面幾章一樣,是由二十二節組成,卻不是「離合詩體」。它較像禱告而非哀歌,內容是求神記念他們的苦境。這裏所形容的事例,應該是指耶路撒冷陷落後的情景。
這首哀歌也可以稱為「集體哀歌」(如詩四十四,七十四,七十九等),因為它把第三章及第四章上半部原先個人(錫安以「我」代替)的強調,轉為集體(用「我們」)的哀求。
1.錫安受鞭打(1-18節)
本段是錫安居民集體向神的禱告,求神記念他們的苦境(1節)。
從人民的憶述中,我們可以想像他們痛悔的心。這裏形容的苦難實在很大,如果我們是那時的錫安居民,不知會有何感受?幸好錫安居民也知道降災禍的神同樣也是憐恤的神,所以他們向神祈禱及申訴苦難,期望祂施恩。
以色列人引以為傲的產業(利二十24)已然荒蕪,被外邦人的軍隊所佔據;耶路撒冷不再是屬於以色列人了(2-3節)。迦勒底人對留在故土的猶大人監控得十分嚴密,甚至生活最基本的用品如飲用水、燒火的材,都必須要購買(4節)。
敵人仍然緊跟在我們的腳步後,窮追不捨,我們勞勞碌碌,得不到歇息(5節)。迫使剩下的餘民為了食物苟延殘喘地活著,甚至流離失所,逃竄至埃及或是亞述地避難(6節)。
這是因為我們的歷代祖先犯罪得罪神,我們這世代承擔了罪的結果(7節)。原先做我們奴隸的迦南地以東人和亞捫人,成為我們的統治者,沒有人搶救我們脫離他們的手(8節)。
婦女無分老幼,在本國的大街小巷,被敵人任意姦污(11節)。他們動手處死首領之後,將屍首掛起來示眾;受尊敬的老年人也被當眾羞辱(12節);少年人推磨、孩童背木柴,都被強迫作屬於奴隸的粗活(13節)。
如今整個生活秩序都瓦解了。城門口見不到悠哉的老年人;青年人也失去朝氣,無心歡樂(14節)。我們心中該有的喜樂被憂愁取代了,所有應該歡樂的時候盡都變為哀愁(15節)。
以色列人失去榮耀和尊嚴,被外邦人任意踐踏,都因我們得罪神,才招致可悲的禍患(16節)。為這緣故,我們的心情沉重,前途茫茫,惶恐不安(17節)。昔日繁華的聖城,如今變成一片荒涼,成了豺狼和野狗聚集的地方(18節)。
2.復興的祈求(19-22節)
然而,地上的一切雖然改變,但是神卻永遠長存,絲毫不變。地上的強權雖然此消彼長,不停地變遷,但是神的王權代代長存,祂一直坐著為王(19節)。
神的永恆不變是先知向神呼求,以及對未來盼望的基礎。就算神的孩子曾經悖逆且拜偶像,只要他們願意回轉歸向神,必蒙神赦免施恩。因為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提後二13)。
「你為何永遠忘記我們?為何許久離棄我們?」(20節)
先知所提出的不是懷疑,而是懇求。意思是難道神會永遠忘記我們嗎?會許久離棄我們嗎?答案是否定的!懇求神使我們恢復原狀,使我們未來的日子好像過去一樣美好(21節)。
最後,先知說:你若不全然棄絕我們,不震怒我們到極點、就好了(22節)!
猶太人自古在會堂公開誦讀耶利米哀歌時,習慣上讀完五章22節之後,必回頭重讀五章21節作為全詩的結束。所以,禱告的結束如下:
「你竟全然棄絕我們,向我們大發烈怒。」(22節)
「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復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21節)
這是作者信心的祈求。雖然眼前滿佈瘡痍,但當仰望神時,他肯定神仍作王,祂的寶座永遠長存。這信心帶給人民極大盼望,所以他們祈求神使他們的日子「復新」,回復昔日蒙福的光景。
耶利米哀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