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為了正確回答法利賽人和文士,對於前面有關洗手禮的問題,耶穌轉向眾人,宣佈重要的消息(10節)。祂斷言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才能污穢人(11節)。我們很難領會這種革命性的言論。
耶穌鄭重說明,真正的污穢並非由食物而來,乃是由人內心的惡念而來;真正攔阻人到神面前的,並非禮儀上的不潔,而是道德上的不潔。
根據利未記的條例,入口的會污穢人。猶太人禁止吃一切沒有倒嚼或不分蹄的陸上動物;也禁止吃沒有翅和鱗的海中生物。神給了詳細的指示,說明甚麼是潔淨與不潔淨的食物。
頒佈律法的主已鋪了路,好廢除整個儀式上關於污穢的條例。祂說門徒沒洗手吃食物並不能污穢他們。相反,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才是真正的污穢。
祂的門徒告訴耶穌,「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麼?」(12節),意思是祂的話已經得罪法利賽人。接著,耶穌把法利賽人比作不是由神栽種的植物。他們不是麥子,而是稗子。他們和他們的教訓將要連根拔起,被毀掉(13節)。
然後祂補充說:「任憑他們罷。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裏。」(14節)
雖然他們聲稱是屬靈事情的權威,但其實他們對屬靈的事不過如瞎子,和他們所帶領的人無異。所以帶領的和跟從的都不免要掉在坑裏。他們都是被這世界的神蒙蔽了心眼,所以看不見榮耀福音的光(參林後四3-4)。
耶穌對潔淨與不潔淨食物的教訓,和門徒一向聽到的完全相反,這讓他們疑惑不解。這教訓對他們來說就好像一個比喻,是隱晦不明的。彼得要求耶穌向他們解釋(15節),正好表達了他們不明白耶穌的教訓。
主耶穌提醒門徒,這是淺顯易懂的道理(16節)。
其實,物質本身並非罪惡;但過分沉溺於物質便不對了,人類吃的食物入了口,落到肚子裏消化,然後把不消化的廢物排泄在茅廁裏(17節)。整個過程並不涉及道德問題,不過是身體功能的運作而已。
可吃的食物本身並沒有潔淨或不潔淨的。我們知道「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是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前四4-5)
當然,這裏提到的不是有毒的食物,或是某些敏感體質的人對於特別的食物產生的副作用,而是指神為一般人所預備的食物。一切的食物都是美好的,我們也應當以感謝的心享用。
若污穢的不是食物,那麼甚麼才是污穢的?耶穌回答:「出口的,是從心裏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18節)祂的意思是說,真正的污穢不是肉體上的污穢,而是道德上的污穢。
污穢人的事物包括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和謗讟(19節)。這裡毫不隱晦地道出人的七情六欲,部分是取自十條誡命的後半部,加進了惡念一詞,再次說明耶穌關注的是隱藏在一個人言行背後的思想。
上帝所關心的並不是我們如何行,而是我們為何要行;並不是在乎我們實際所行的,而是我們內心盼望的。正如神對撒母耳所說的話:『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最後,主耶穌下一個結論: 「至於不洗手喫飯,那卻不污穢人。」(20節)
法利賽人和文士極之拘泥於洗手潔淨的儀式,以此虛飾其表,然而他們的真實生活卻一敗塗地。他們專注微不足道的事,卻輕忽真正重要的事。
耶穌不是一個盲目反對傳統的人,因為傳統未必全無可取之處。祂所指責的,是那些因要堅持傳統而失卻敬虔之真正意義的人。徒具敬虔的外表,但失去敬虔的內心,這就是假冒為善的表現。
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和教會生活中,有否犯上這方面的錯誤?你曾否以敬虔為理由而推卸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