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本段經文記載基甸蒙召。
1.耶和華的使者(11節)
耶和華的使者到了俄弗拉,準備拜訪基甸。舊約有好幾次記載耶和華的使者向人顯現(創十六17;二十二11;三十一11;出三2;十四19;士二1;十三3;亞三1-6),每次顯現的使者是否同一位,我們並不清楚。
這裡提到,向基甸顯現的是一位耶和華的使者(12節);而在另一處(14節)則又以第一人稱發言,讓人覺得是神自己。所以有些解經者相信,這位使者就是新約所記的耶穌基督在降世為人以前的特別顯現。
不過,吳憲章教授認為,拜訪基甸的是耶和華的一個使者。許多手抄本(包括七十士譯本)都在耶和華的後面添加「使者/天使」(六14、16),也就是整段經文是在描述「耶和華的使者」,好協調上下文(六11、12、21)。
作為神的專使,有可能有特別的權柄為神發言。不管怎樣解釋,神差派一位特別的使者將重要的信息告訴基甸,這是毋庸置疑的。
2.呼召基甸(12-16節)
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當時他的心情很不好過。在酒醡那種狹窄的地方當然不適合於打麥!訪客用一句十足打趣的話跟他打招呼:『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12節)
可能是使者加上『大能的勇士』這一句話刺痛了基甸的心,因為他當時正因為怕被米甸人發現,只好躲在地窖子裡的酒醡打麥子。這樣子哪算是勇士的行徑呢!
於是基甸的回答:「主啊,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呢?我們的列祖不是向我們說,耶和華領我們從埃及上來嗎?他那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現在他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12節)
基甸說出許多基督徒的心聲,軟弱的聖徒往往都會存有類似的疑問。當人目睹罪惡勢力倡狂,信實之人則陷入困境,就可能認為跟隨至聖的真理極其愚拙、可笑。
他的疑問是,如果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他們怎會陷於這種困境?因為耶和華的聲望是與出埃及的事分不開的。基甸必定對自民族的歷史相當熟悉(與二10比較),如果像那樣的奇事不再發生,耶和華又怎樣會與我們同在?
『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裏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麼?』(14節)這句話是神的應許,神的意思是要差遣他,把以色列百姓從米甸人手中拯救出來。但是對基甸來說,這樣的應許是何等不真實!
基甸聽到了神的呼召,心裡發毛,覺得事態嚴重。他回應神自己無法勝任這個呼召,提出兩個充足的藉口(15節):
(1)他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
(2)他自己在父家又是最年輕的人。
耶和華應許他,他必與基甸同在,他必能得勝(16節)。
我們再一次看見,基甸是膽小的,神卻揀選膽小軟弱的人成為他手中的器皿。
基甸的膽小充分表現在他的生活之中。他是在酒醡裏打麥子,酒醡是挖地十多呎深的洞穴,但是打麥子通常要在空曠通風的地方工作,使糠秕可以被風吹散,把麥子積聚下來。
基甸顯然是懼怕米甸人看見,怕辛苦收的收成被搶掠一空。我們看見在他回答耶和華的呼召時,充分表現出他的自卑感(15節)。但是神仍然使用他,作為貴重的器皿。
3.基甸要求確認呼召(17-24節)
神應許基甸將擊敗威震以色列全地的米甸軍隊,在人看來,這是極為荒唐的事情。膽小的基甸意識到自己信心不足,惟有耶和華神能完成此番偉業,就向神祈求證據(17節)。
過去當耶和華興起士師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看到他們的遲疑;現在不同了,以色列人已經掉入靈性的深谷,連上帝認為可以用的人,在回應上帝的呼召時,也是那麼的遲疑不決。
基甸想起先祖亞伯拉罕接待天使的事蹟,決定要依樣畫葫蘆,試驗這位神的使者是否是真的(18節,創十八8)。他去預備了款待貴客的食物(19節),似乎要看對方如何處理這些食物,從而分辨其身份。
使者要求將肉和無酵餅放在這磐石上,充作祭壇,把湯倒出來(20節)。然後,伸出手裏的杖觸了那肉和餅,結果就像獻祭時一樣,火焰從磐石冒出來把食物燒盡了,接著使者跟著也不見了(21節)。
基甸現在才知道他是獻祭給耶和華,不是獻給一個普通人,他因面對過上帝而擔心自己的性命難保(22節)。上帝要他放心不必害怕,且對他說『平安』。這是一種慣用的問候,含義豐富而且帶著安慰(23節)。
耶和華安慰恐懼戰兢的基甸「放心」(23節),放心原文是「沙龍」即「平安」之意。基甸所築之壇是與神和好、救恩之壇。自從摩西建立會幕,我們已經沒有看到有人建立祭壇了。
基甸於是為所建的祭壇取名為『耶和華沙龍』(24節),意為「耶和華賜平安」,記念神給他平安的應許,也記念他獻祭的地方。
基甸確認耶和華使者的身分時的驚懼給我們什麼啟迪嗎?不管是舊約還是新約,當人面對上帝或祂的使者的時候,總是驚懼萬分而仆倒在地,理由是什麼?「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五8)彼得給了我們答案。
我們因信主耶穌得以與神和好,主又差遣我們去拯救那些在罪中受捆綁,受魔鬼奴役的人。你要怎樣回應主的呼召和差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