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這段經文記載了第二個士師以笏的事跡,他是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經文內容仍然按著歷史循環:行惡奴役→呼救→拯救→平靜。
1. 行惡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12節)
什麼惡事?當然是忘記耶和華他們的上帝,去事奉諸巴力和亞舍拉。
經過四十年的和平歲月(11節),新的一個世代,以色列百姓全然忘記在古珊利薩田手下為奴八年的悲慘生活,重蹈不信的覆轍。與他們的列祖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期間,時常埋怨神,犯下了各樣罪惡相似(徒七42-43)。
俄陀聶死後,以色列人故態復萌。這往往是我們人性的弱點,當屬靈領袖死後,正是跟從者受考驗的時刻。我們應當為自己的信心作一個檢驗,我們的信仰生活,是靠「人」去支持呢?還是自己有生命的經歷呢?
2. 奴役
「耶和華就使摩押王伊磯倫強盛,攻擊以色列人。伊磯倫招聚亞捫人和亞瑪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佔據棕樹城。於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12-14節)
摩押、亞捫、亞瑪力全是遊牧民族,住在迦南地之東及東南部,都是迦南的鄰邦。現在他們聯合攻打以色列人,佔據了棕樹城,可能耶利哥(一16)。以色列人因此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
3. 呼救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15節上)
以色列人因犯罪而遭到神的管教,受到摩押王伊磯倫的欺壓達十八年之久。以色列民回轉向神,呼求神拯救,神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以笏。我們的神真是滿有憐憫和慈愛。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若你今日犯了罪,得罪了主,趕快求主赦免,並且不要再犯了。
4. 拯救
「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以笏,他是左手便利的。」(15節中)
以笏是便雅憫人,和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掃羅一樣,都屬基拉族(創四十六21;比較撒下十六5)。他是個勇士,也有機智。
由於以笏是「左手便利」的,所以他把匕首收藏在右邊,這是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對以色列人來說,右手不便會被視為身體有缺陷。神使用一個被視為身體有缺陷的以笏去拯救百姓,更顯出神的大能。
以笏趁著代表以色列人向摩押王進貢糧餉的機會(17節),設計暗殺伊磯倫(19-22節),得手之後,到了以法蓮山地(27節),吹號角召集以色列人一同攻擊摩押。
摩押人措手不及,死傷甚大,被以色列制伏(28-29節)。這樣,以色列民便得以享受八十年的太平生活。
5. 平靜
「這樣,摩押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國中太平八十年。」(30節)
這是士師時代裡最長的太平時間。
士師記裡記載12位士師,有六個是「大」士師,有六個是「小」士師。大士師是作者用了一些篇幅記載他們的事跡﹔小士師是作者用一兩行就把他們的事交待了。這一章的三位士師,俄陀聶和以笏是大士師,珊迦是小士師。
最後一節經文記載小士師珊迦,「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31節)聖經只用了一節經文敘述這士師的事蹟,甚至沒稱他為士師,然而他確曾拯救以色列人。
後來,底波拉之歌中他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五6-7上)。
「大道」是指當時商旅行走的道路。迦南人把守要道,又四出擄掠,大道不安全,百姓須繞小道而行。「官長停職」中的官長亦作「勇士」,以色列人中的勇士,心驚膽戰,都不見了。
在那樣的背景之下,珊迦挺身而出,成為當代的拯救者。我們雖然對他所知有限,但是,他的名字在他的世代卻是被記念的。他承擔他的世代所當背負的屬靈責任。
因為四章一開始記載:「以笏死後,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四1)所以,珊迦的事蹟很可能是出現在以笏去世之前。
趕牛的棍子是一根八英尺或十英尺長的棍子,一端有鐵錐,另一端有鐵刃,可作武器用。前面(一18 )曾提到非利士的城鎮,現在是第二次提到他們,以後還有非利士人攪擾以色列民的記載。這似乎是一場小戰役,沒有牽涉所有的支派。
趕牛的棍子雖然不是正統武器,神卻能使用來幫助他打死六百非利士人,正表明神拯救的能力。正如大衛說:「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二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