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這是先知所看見的第四個異象,承接上面準繩的比喻,神已量度以色列人的罪惡,並不再赦免;這比喻的重點在「夏天的果子」是不能久藏的,因夏天炎熱的天氣更加速它的腐朽,顯示神的懲治迫近眉睫。
1-3節,夏果的異象
這個異象不同的是在開端:「我看見……」(1節),前幾個都先敘述異象的內容,但這個異象比較主觀,因為先知說他看見。
還有,這裏比表面有更多涵義,以字音來解釋:「夏果」與「結局」是諧音的(正如耶一11、12),其實這兩個字不是出於同樣的字根。「結局」(2節)原意為「剪除」,結局幾乎是含有「除滅」的意思。
神對特別或有雙關不易瞭解的異象,似乎都透過問答的方式讓先知深入瞭解異象的含意,如前面準繩的異象也是如此(七8)。
「那日」: 是指結局的時候(3節),詩歌變為弔喪者的哀號哭泣。這裏想到殿中的詩歌,不是指聖殿,而是宮殿(撒下十九35;代下卅五25)。
這裏「哀號」,也出自代下卅五25,為約西亞作的哀歌。那時喪亡的人太多,連墳地都容納不下。以致屍體到處拋棄,被野狗、飛鳥所喫,或在田地充作肥料(參閱王上十四11以及耶十六4)。
「無人作聲」,因為到處都有死亡,使人心中充滿恐懼(參六10)。這似乎是怕一有聲音,會驚動生命的仇敵,來索命行毀滅。
接下的兩段經文,先知又再一次重申以色列的罪惡:
1. 貪婪詭詐(4-6節)
百姓一面循例地守著宗教儀式,另一方面則道德敗壞:貪財枉法、欺壓窮人(4節)。這裡指明聽眾,就是那些行惡的人。
商人一方面遵守「月朔」和「安息日」的律例,一方面急著等聖日過去,可以大行騙術(5節)。他們不用公平的法碼,在秤量的時候也作弊,使用小升斗,在分量方面一定不足,使買主吃虧。但是收銀時使用大戥子,使購買者多付錢,非法謀取雙重的利益。
戥子: 意思是很小的秤,用來秤金銀、珠寶、藥品等分釐小數的東西。
他們向這些可惡的商人借債,就必須忍受高利貸的剝削。這種高利貸使得債務累積快速,很快就使窮人無法償還,最後只有賣身,淪為奴僕(6節)。債主即使連小如一雙鞋價之債款也不放過,強把負債者賣作奴隸還債(參二6)。
壞了的麥子: 從篩子篩下來瘦小被淘汰的麥子,這些平時是當作餵牲口的。
這種為富不仁的行為,根本無需特別指斥,因為一個稍具良心的人都不會如此行,何況他們乃是神的選民,身受神律法引導的人。
2.自招刑罰(7-10節)
因為沒有誰,也沒有甚麼比神更高、所以神只好指著自己起誓說: 「他們的一切行為,我必永遠不忘。」(7節)當耶和華要說嚴重的話,必提到起誓。如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四2);神指著自己起誓(六8)。
耶和華不忘記他們的惡行,刑罰是不可避免的了。先知用地震、黑暗,尼羅河水的漲起以及天象的變動,來說明刑罰之重(8-9節)。這些自然界的現象是形容天地都因以色列人的頑梗而悲哀、震怒,從而可想像刑罰的可怖、猛烈。
這是耶和華的日子,不僅在地上舉哀,在天上日頭也一同悲哀,沒有歡樂與讚美,只有哀歌。
歡樂變為悲哀,「節期」、「歌曲」改為悲哀與哀歌;又像喪獨生子一樣腰束麻布,剃髮舉哀。整個國家充滿死亡的氣息,哀輓的人竟然像是為自己與心愛的人絕望的命運在傷痛(10節)。
3.屬靈的飢渴(11-14節)
那日將臨,在被擄期間,百姓將會渴慕再次聽到他們在繁榮的日子所忽略的耶和華的話。饑餓和乾渴的是心靈,想要聽神的話,尋求安慰與引導,但他們的尋求卻得不到神的答覆(11節)。
為了得到先知話語,他們東奔西跑,但是總是尋不著(12節)。年輕的下一代失去了效法的榜樣,迷失了方向(13節),因為以色列民不知道要尋求耶和華,只會向假神尋求,這些假神引導他們走向滅亡之路(14節)。
歸根究柢,他們最大的罪惡是信奉假神,隨從異教的習俗,離教背道。所以這些人都必仆倒,永不再起,遭受最後的滅絕。
「這海」(12節):指死海(東面); 「那海」:指地中海(西面)。
「美貌的處女和少年的男子」(13節):指精力充沛的年青一代。
「但」與「別是巴」(14節):都是設有祭壇的城市。但位於北國的北部;別是巴則位於南國境內。「神道」:原文作「道路」,大概是指往別是巴朝聖所經之路。
以色列人原不應該有屬靈飢渴,因為他們有神的聖言、神的應許、神的同在。然而先知卻具體指出「那日」(受神忿怒的日子),他們的飢渴乃因失去神及祂的話。
神的兒女應當看重神的話,在可以學習的時候把握機會學習,有機會裝備的時候努力裝備,免得在主的日子獨自悲傷,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