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蝗災在曠野田間,第二章蝗災已進入耶路撒冷城,足見災情更加嚴重。蝗災在第一章早已作通盤的描述,在蝗災的過程中,不僅有蝗蟲屢次來犯(一4),而且在災情之後,又遭苦旱(一8-12、17、18)。可見第二章只是補充(二4-9),所描寫的可說是大同小異的。但是這兩章的重點仍有不同之處。
(1)更具體
在第一章,災禍已經來到,呼召會眾舉哀,因為他們實在陷於苦難之中。第二章蝗蟲似更具體地指侵犯的敵軍,日趨接近,所以發出警報,促大家警覺,刻不容緩。
(2)要有悔改行動
現在「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二12)現在不是只舉哀,更要切實悔改,歸向神,所以與第一章有別。
(3)時間更迫近
呼召悔改在一13-14已經提及,卻不及二15-17那麼緊急。
(4) 外患侵略
蝗災似乎不在第一章強調,早在一8-18詳述。現在是新的災害來到,外患的侵略在第二章描寫。
(5) 失去神同在
耶路撒冷城似已被列邦管轄(二17)。蝗災似已過,現在的火燄似乎是戰火,蹂躪整個的城市。
(6) 外侵是耶和華所願
耶和華似率領敵軍來侵(二11),與蝗災不同(一6、7)。意思是他們是應驗了耶和華藉著先知所傳的話。
(7) 極大的破壞力
蝗災本來就不尋常,但是敵軍的侵犯更加特別。他們好似蝗蟲一般有毀壞性,而且這些軍隊幾乎是靈界的,不只是來自異邦,因為耶和華的日子來到了。
所以第二章雖與第一章相連,但在主題方面顯然不盡相同。耶和華沒有直接的言詞,先知只將那大而可畏的日子擺在會眾面前,促他們趕緊悔改。
- 1-11節,嚴重的蝗災
蝗蟲的侵襲被視為「耶和華的日子」(即災難時期)之軍隊入侵的預嚐(1節)。蝗蟲在將來的意義,可指啟示錄所形容的魔鬼蝗蟲(啟九1-12),或指北方的王的入侵(結三十八15;但十一40)。
蝗群飛來日頭為之遮蔽,蝗群落在山嶺間,多而且密;啃食作物,萬翅齊振,仿如閃耀晨光一片(2節)!蝗蟲來前地面美麗如伊甸園;蝗蟲飛過,變成草木不生的荒野(3節)。
蝗蟲的形狀好像馬,動作迅速如「馬兵」。響聲如大軍壓境,來勢洶洶,群山不能阻擋(4-5節)。蝗群進侵,無孔不入,既把田間的農作物吃光,也進入屋內「搜掠」可吃的貯糧(6-9節)。
一般解經學者們認為本段所描述的蝗災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象徵將要來的戰禍,因形容字眼有這種意義:
「快速」如奔跑的兵馬;「響聲」像戰車輪聲;「火焰燒碎稭」像厲害的炮火;「擺陣打仗」就是爭戰前的準備;「戰士爬城」像軍士攻城的姿態;最後還指出牠們如強盜入屋進行搶掠(4-9節)。
先知把蝗蟲描寫為神的「軍旅」,聽祂的差遣,就像列邦聽神使用一樣(賽十5-7;耶二十五9)。到那日,神的軍隊要像蝗蟲一樣出動,消滅仇敵,除了轉向神,無人能倖免(11節)。
約珥借用這將來的戰爭,來遙指末世時神也如此的審判世人。
- 12-17節,呼籲要悔改
情況雖然惡劣,但在無望中仍有盼望,因為耶和華的話來到,使人有一條出路。先知呼籲全體百姓要禁食、哭泣、洗心革面、悔改歸向神(12節)。若是人肯真心悔改,徹底認罪之後,神不但收回祂的怒氣,赦免人的罪,而且物質和靈性之賜福必接踵而至(13-14節)。
「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13節):表達神希望百姓的悔改不只是儀式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
留下餘福(14節):人悔改,神就使田園復甦,因災荒而停止了的祭典恢復。人因神的慈愛重享生活幸福。
最後,先知呼籲百姓在「嚴肅會」中全民悔改(15節),這是沒有人可以得到豁免的,即使嬰孩和新婚的也不能豁免(16節,參申二十四5)。平常祭司在「廊子和祭壇中間」代表民眾獻上燔祭,現今卻在此獻上悔過的祭,為民求神施憐憫。
因為以色列是神的產業,不可在列國中成為笑談(17節)。
要勇敢地認罪,雖然內心劇痛、難堪,但卻是重獲神聖恩福和眷顧的一個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