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十)主必管教(四十二1-17)
1. 雅各差遣十子赴埃及糴糧(1-4節)
現在饑荒蔓延到了迦南地,雅各家族也面對缺糧的問題。雅各聽說埃及有糧,便要求眾子下埃及去糴糧。於是,約瑟的十個哥哥都到埃及去買糧。但是雅各沒有讓約瑟的親弟弟便雅憫跟他們一道去,因為雅各怕他「遭害」。
「遭害」:「遭遇邪惡」、「遭遇傷害」。
此處可以看見雅各還是偏愛拉結所生的小孩,多所保護,對十個哥哥,比較疏忽。不然便雅憫去埃及可能會遭遇傷害,十個哥哥就不會嗎?不過,這也可能是雅各開始懷疑約瑟的事情跟哥哥們有關。
2. 約瑟的十個哥哥向他下拜,卻不認得他(5-8節)
雅各的兒子們和其他迦南地的人都去買糧,因為迦南地區也有饑荒。「當時治理埃及地的是約瑟,糶糧給那地眾民的就是他。」因此,約瑟的哥哥們來到他面前,俯伏在地上叩拜(5-6節)。
「糶糧給那地眾民的就是他」:這並不是說,他親自糶糧給每一個來糴糧的人,而是說,他是糶糧事務的總負責人;很可能外國人買主和特殊案件,均需呈報給他核准。
事過二十多年後,兄弟已不認識完全埃及化了的約瑟,約瑟卻認出他們。他們向約瑟俯伏下拜,正應驗了約瑟的夢。
約瑟一看見哥哥們就認出他們,可是他「裝作生人」,嚴厲地問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回答從迦南地來(7節)。約瑟的哥哥們來到埃及,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會站在被他們所出賣的弟弟面前,神成全計劃的方法,常是超乎意料之外的。
「裝作生人」:原文是「舉動或待人像外國人或陌生人」。故意用話語恐嚇他們,大概是要觀察他們的反應和態度(參21-22節)。
「約瑟認得他哥哥們,他們卻不認得他。」(8節)
他們卻不認得他。這是因為約瑟被他們出賣時,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人(參卅七2,28),此時已步入中年,又是埃及人的長官,問答均經人翻譯(參23節),所以認不出他是約瑟來。
3. 約瑟將他們下在監裏三天(9-17節)
約瑟想起從前所作的「那兩個夢」,就對他們說:『你們是奸細,來窺探這地的虛實。』(9節)這個控告,大概是為了引發他們的據實辯解,以便從他們的口中得知家人的一切情況。
透過哥哥們的辯解及他進一步的求證,約瑟確認了果然是自己的哥哥們來到埃及(10-14節)。最後,約瑟提出要求,要他們把最小的弟弟便雅憫帶過來,證明他們所說的是真話(15-16節),然後把他們下在監裡三天(17節)。
苦難或攔阻總有好處的,它能使人良心發現,醒覺自己的罪惡。約瑟這樣做,主要還是想要確認哥哥們對於自己所犯的大錯的心態,他對家人仍有一份極其關懷備至的心。
很難推測約瑟這裡的動機,也很可能在情況突然發生的時候,約瑟也不能想得很清楚,只能先探查家裡的狀況,並且把兄弟留下來,以便進一步的處理。不過可以想見約瑟聽到還有一個小兄弟存在,他就想要見這個兄弟。
(十一)情深似海(四十二18-28)
經過三天監禁以後,哥哥們再被帶到約瑟面前,約瑟告訴他們他是敬畏神的人,所以採取較緩和的手法。他願意改變初衷,只留下他們中間一個人在監裏,其餘的人可以帶著糧食回迦南救急(18-19節)。
當他們帶同他們的小兄弟回來時,便可消除間諜活動的嫌疑,留在監中的兄弟就可得釋放了(20節)。約瑟委實是個敬畏神的人,致使他有饒恕、慈愛、孝順,並且能以安息恬靜及極高的智慧來處理事情。
「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裏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21節)約瑟的哥哥們對於當日的錯誤果然耿耿於懷,他們認為是正在收割當日所種的惡果(加六7)。
三天監禁的經驗使他們良心自責,可見負咎的良心是不會放過人的。罪行既然成為事實,在未得赦免之前總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總要牢記這一個原則。在眾兄弟中只有流便一人良心稍安,因為他當日曾極力勸阻殺害約瑟(22節)。
約瑟當時的情緒是何等的悲喜交集,初時還可抑制,但至終抑制不了,於是「退去哭了一場」,然後才回到他們那裏,「就從他們中間挑出西緬來,在他們眼前把他捆綁。」(24節)
西緬是次子,他生性殘忍(參卅四25;四十九5),很可能他就是當年謀害約瑟的主要人物;約瑟沒有挑出長兄流便,或許是因流便曾主張不可下手害他(參22節;卅七21-22)。
「約瑟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器具,把各人的銀子歸還在各人的口袋裏,又給他們路上用的食物,人就照他的話辦了。」(25節)回程中,其中一個哥哥發現給出去的銀子竟然還在,他們心中起了極大的騷動與不安(26-28節)。
(十二)信心的眼光(四十二29-38)
約瑟的九位哥哥帶著糧食返回迦南地去,到了家中,便立刻將他們的經過報告給年老的父親雅各知道,並說:「那地的主對我們說:若要我知道你們是誠實人,可以留下你們中間的一個人在我這裏,你們可以帶著糧食回去,救你們家裏的饑荒;」(29-34節)。
「後來他們倒口袋,不料各人的銀包都在口袋裏,他們和父親看見銀包就都害怕。他們的父親雅各對他們說:『你們使我喪失我的兒子;約瑟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你們又要將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35-36節)
「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這句話可譯作「事事都在跟我作對」。
流便用自己兒子的性命作擔保,說一定把便雅憫帶回來。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37-38節)
當然,他們並未曾將昔日出賣約瑟的勾當真相向父親坦誠說明,也沒有將他們在監裏的屈辱經驗告訴雅各。他們只說出埃及宰相責備他們為間諜,和要求帶便雅憫去到埃及一事,可見他們當時的良心仍然相當不安。
看到少了一個兒子,多了糧食,金錢沒少,也難怪雅各怕起來了。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雅各寧可犧牲西緬,也不願意便雅憫遭遇危險,雅各偏愛的狀況完全沒有改變。
《草木皆兵》
「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創四十二38)
自從兒子去了迦南尋找糧食以後,這位老人家就一直等待他們回來,在這等待的日子中,他一定感到無助,也一定擔心得很;當兒子們回來報告一切後,他的反應是異常悲傷和哀悽,這顯露出他的本相來。
1.忘記了他過去所見的異象
雅各曾在伯特利,雅博渡口經歷過神顯現的異象,也明白神的應許,但這些深刻的經驗卻不能使他避免失望和憂傷。為此,就算我們在屬靈上有過偉大的經歷也不保證我們永不灰心的啊!
2.他的悲哀顯然是看環境的結果
「他們的父親雅各對他們說:『你們使我喪失我的兒子;約瑟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你們又要將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36節)
從雅各的話可以看出,他已失去從前的天然性格,而變成一個溫柔、有愛心的人了。但是,他所看見的單是事情的陰暗面,而沒有看見事情的光明面,他預先想到的是西緬跟約瑟一樣喪命了,接著也許就是便雅憫。
「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這句話可譯作「事事都在跟我作對」。事實上事情並沒有他所擔心的那麼悲慘,因為他根本沒有失去一個兒子呢!
在此教導我們對同一件事情,如果用信心眼光來看,就滿有希望,若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就會草木皆兵了!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雅各派誰去埃及糴糧?為何單獨留下便雅憫?
2.約瑟認出哥哥們之後,為何未施行報復?他對他們做了甚麼事?目的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