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二十八章記載雅各踏上了他生平的第二階段;在神的安排下,透過利百加的外交手腕,他離家之時,前有明確的目標,後有父親的祝福支持。這是一個受苦之旅,這苦難是因體貼肉體造成的。
2.得著祝福(1-5節)
以撒囑咐雅各不可娶迦南地的女子為妻,要他前往巴旦亞蘭「母舅拉班的女兒中娶一女為妻」,並「給他祝福」(1-2節),說話的語氣平和不像利百加那樣說:「起來逃」(廿七43),可見以撒並不知道以掃揚言要殺害雅各的事。
「給他祝福」:以撒現在已經清楚知道,神的心意是在雅各身上,所以這一次是主動的給他祝福。看起來以撒已經接受「雅各獲得長子名分與福氣」。
「願全能的神賜福給你,使你生養眾多,成為多族,將應許亞伯拉罕的福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為業,就是神賜給亞伯拉罕的地。」(3-4節)
「成為多族」: 這是額外添加的祝福。『族』的字根是『聚集』,這個字表明了眾多的數目和彼此間有聯繫的意思,可說是舊約提及『教會』或『會眾』這思想第一次的出現。
以撒證實了以往所賜予雅各的祝福,以及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這個祝福的內容特別包括彌賽亞的應許,即凡屬亞伯拉罕的萬族都因他的後裔得福,那是指世人脫離罪而得救贖,這救贖最終要藉著亞伯拉罕的一個後裔,彌賽亞基督來完成。
於是,以撒打發雅各到巴旦‧亞蘭、他外祖父亞蘭人彼土利的兒子拉班那裡。拉班是利百加的哥哥,以掃和雅各的舅父(5節)。
(五)伯特利與神相遇(廿八6-22)
這時候的以掃『觀察』到三件事實:(1)父親祝福並打發雅各;(2)父親囑咐他不可娶迦南女子;(3)雅各聽從父母的話。(6-7節)就曉得他父親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8節),所以為了討他父親的歡心,就去娶父親哥哥以實瑪利的女兒(9節)。
若按出生順序,以實瑪利和以掃都是長子,所以這個婚姻乃是兩個長子的聯盟,但這卻絕不能使他們有資格承受長子的名分,也不能繼承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之約。
雅各為著逃避哥哥的殺害,迫不得已離鄉背井逃亡到遠方去。他懷著一顆沉重的心離開家庭,卻在這次逃亡中經歷了生命的重大轉變:
1.異象(10-12節)
「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10節)
哈蘭即巴旦亞蘭(廿七43)。從別是巴到哈蘭相距超過七百公里,這在古時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對於一個孤單的流浪者而言,是相當的艱苦且危險的路程。
當雅各往哈蘭途中,一天晚上在野地露宿,便將「一塊石頭枕在頭下」,他做了一夢,「夢見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原文是「複數的石頭」,而是不是放在頭的下方,則有所爭議。既然是一些石塊,則很可能是圍繞著頭作為保護之用,而非當作枕頭。
「梯子」:按原意是指拾級而上的『台階』
「頂著天」:原文是「觸及到天」。
「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意思是此處是天地之間的通道。
這表示天使在天地之間負責傳達信息,保持交通往來。這是神頭一次給雅各的啟示。
2.聲音(13-17節)
雅各在夢見所有的景況以後,隨即又聽到神的聲音,重複堅定了祂曾與亞伯拉罕與以撒所立的約,在此我們注意到三點:
(1)約的根據乃是神主權的恩典。
「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13節中)
(2)約的條款共有四項,就是選民的產業、人口、疆界與事奉。
「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13下-14節)
「塵沙」:「灰塵」。
(3)約的應許也有四方面,就是根據神的同在、保護、引導與信實。
「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15節)
神對雅各所說的話,乃是肯定第四節以撒對雅各的祝福。神的話中沒有帶著責備,而是一連串的應許和祝福:從我是耶和華開始,祂的應許從過去一直延展到遙遠的將來;從雅各現在所在之處開展到地的四方;更從他個人擴展到全人類。
「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16-17節)
「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顯出雅各可能一直以為上帝是在家裏的祭壇邊,他可能也誤解伯特利是上帝的所在地。
雅各見了異象後非常的震驚,他本以為神已經離棄了他,因此他有孤單、寂寞和無家可歸的傷感,但想不到神竟然還與他同在。雅各那一夜的經歷,使他認識了一個不變的事實,那就是耶和華的同在,是一直不變的,祂一直都與我們親近。
雅各初次領受了神的寬闊,祂那超地域的性質,隨時隨地有「天的門」向他開啟,使他有如處身在「神的殿」中一般。
3.許願(18-22節)
「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18節)
立柱子是作記念,用意在提醒自己,神曾在此向他顯現。石柱是人遇見神的見證,並非指『神』自己。後來因外邦人立石柱當作神敬拜,神就禁止以色列人立石柱(參出廿三24;利廿六1;申七5)。
然後雅各澆油在石柱上面,表示將自己分別為聖奉獻給神。並給那地方改名,從原先的「路斯」改為「伯特利」,意思是「神的家,神的殿」,以新地名作為屬靈經歷的記號。
「路斯」:字義是「杏樹」。
「雅各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20-22節)
最後,雅各向神許了願,祈求上帝四件事:
(1)求上帝的同在;(2)在所行的路上護佑;(3)給以衣食;(4)平安回來。在這四項中,主要的仍著重在心靈上的。至於衣食,他只祈求維生所需,並未祈求豐盛的給予。
為報答上帝的恩典,雅各也許了三願:(1)以耶和華為上帝,(2)以所立之石柱為上帝的殿,(3)凡所收入的都獻上十分之一。
看得出來雅各的信仰是「交換式」的,他以信仰上帝、奉獻十分之一作為交換,希望上帝遵行承諾(13-15節)。我們的信仰是不是也常常淪落到這種田地,希望用上帝應得的東西來跟上帝換福氣?
雅各因著順從肉體,經歷孤獨與迷惘;但是在最軟弱的時候,也經歷神的恩典與同在。因為神愛他,在他生命裡有許多操練的功課。
我們是神的兒女,不管在任何情況,神不會離開我們。只要我們緊緊抓住神,必定可以經歷他的信實,經歷他的同在和賜福。
《耶和華真在這裏》
「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創廿八12-13)
雅各在曠野無路可走,但神不絕人之路;世上的交通可以斷絕,天上的交通總是暢達。
注意,先是上去,後是下來;沒有你向神的訴說,你怎樣從神支取祂的賜福呢?有前面的天梯,有旁邊的使者,有站在上面等候的神,只缺少了一件,就是下面的通報。
–引自桑安柱《這時候》
「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創廿八16)
雅各的話按原文可直譯作:「耶和華就在這裏,我竟一直不知道。」雅各那一夜的經歷,使他認識了一個不變的事實,那就是耶和華的同在,是一直不變的,祂一直都與我們親近。
那些上去下來的使者,給他指出天和地永遠的親近,並且他所聽見神的聲音,正是那位恆久與他親近者的聲音。因此當他睡醒後,他認識了這寶貴的事實,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家」。
–引自摩根《話中之光》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雅各在曠野,睡著的時候看見怎樣的異象?他醒過來說了甚麼話?對你的意義是甚麼?
2. 雅各向神許了願,祈求哪四件事? 許了哪三願?這樣的禱告說明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