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雅各與以色列的雛形(廿七~卅六章)
(一)一個可悲的家庭(廿七1-17)
第二十六章最後兩節記載以掃娶了兩個迦南地女子為妻,極可能是因為她們熱衷於敬拜外邦偶像,使得以撒和利百加為兒子並後代的信仰而感不安。這是為了後面的記載做鋪排。
第二十七章記載一個可悲的家庭。其中的成員充滿嫉恨、詭詐、欺騙等敗壞的行為。關於本章,希伯來書說明,以掃為了一點食物出賣了長子的名分(二十五31以下,參來十二16-17)。這一點使得本故事的四位角色幾乎犯了同等的錯誤。
無論以撒是否知道兩兄弟之間這筆交易,他都清楚孩子們出生時的神諭(二十五23),可是他還想要用神的權力來加以改變(參29節)。這是運用血氣,而不是靈性處理問題。
以掃同意他父親的計畫,卻違反了自己的誓約(二十五33)。利百加和雅各雖然理由正確,但未求告神,也未與人商量,既缺少信心又沒有愛,結果活該收取了憎恨的惡果。
許久以後,雅各才學到,神可以何等輕而易舉地命定這類事,如他對約瑟雙子以法蓮和瑪拿西的祝福一般(創四十八17-20),是上帝控制他的手,使小的得到祝福。而這些互相競爭的計謀,只不過成就了「你(神的)手和你旨意所預定必有的事」(參徒四28)。
最精采的是,雖然以撒並不在意雅各會娶誰為妻,雅各卻發覺自己被逐出一向蔭蔽他的家庭,來到他的親戚當中尋求保護,又得著妻子。而這些親戚已是當年亞伯拉罕因著順服異象,前去接觸的人(二十四3以下)。
1.父親以撒草率的行動(1-4節)
以撒年一百三十七歲時可能患病,以為自己不久人世,「叫了他大兒子以掃來」,要求以掃到野外打獵,煮好了拿給他吃,他要將父親的祝福給予長子。在這裏可以看見父親偏愛長子的表現,致造成了家庭的慘變。
「叫了他大兒子以掃來」:通常宣佈祝福、處理產業,都是要叫所有的兒子與相關的男性親屬來,公開宣佈(創四十九1-2,五十24-25)。而且除非特殊的狀況,不然自己的後裔應該都會分享部份祝福,此處僅叫以掃來,顯出以撒的偏心。
當時長子對產業的承受,比其他眾子為多一倍。但是,所謂長子,卻不是必定以出生的先後為序,乃以父親的指定為定奪。父親一經指定,就不能更改,特別是在臨終床上所定的,更是如此。這點也適用在祝福。
以掃已經發誓賣掉長子名分了(參二十五33),此處他違背誓言。利百加與雅各的欺騙行為當然也沒什麼可取,再加上以撒的「秘密祝福」,這四個人的錯誤造成了本章的荒謬結局。
2. 母親利百加替雅各計劃騙取以撒的祝福(5-17節)
(1)母親悖逆的陰謀(5-13節)
母親利百加也是偏心的母親,她偏愛次子雅各,因此欺騙了丈夫、激怒了長子、敗壞了幼子,同時她也傷害了自己並得罪了神。
利百加聽到丈夫預備祝福以掃,就對雅各說:「我聽見你父親對你哥哥以掃說」(5-6節),她聽到父親以撒預備把長子的福分給以掃,就要求雅各與她同謀,騙取父親給長子的祝福(7-10節)。
「你父親」、「你哥哥」:好像這兩人跟利百加都無關,一個家庭分成兩個明顯的陣營。
雅各雖然早就想要這長子位份,並靠著紅豆湯從以掃那裏得到口頭的承諾;但他也知道,父親那一關才是關鍵。可是他也有自知之明,不敢將紅豆湯換得長子的權利告訴父親。
現在母親要他去騙取父親祝福,他明白若讓父親識破,就變成「偷雞不著蝕把米」,甚至可能反遭咒詛了。因為哥哥渾身是毛,他則是皮膚光滑(11-12節)。
利百加要雅各不用擔心,承諾若有任何咒詛就由她來承受,並堅持雅各照她的話做即可(13節)。
雅各不是關心這事情是否公義,而是關心這事情如果失敗,他要承擔的後果。利百加說「咒詛歸到我身上」,大概也是隨口說說,因為以撒連要收回祝福都不行,如果真的咒詛雅各,大概也無法轉移到利百加身上。
(2)母子悖逆的行動(14-17節)
於是雅各把羊牽來交給母親;母親就照父親喜歡的口味燒了(14節),又把燒好的肉和烤好的麵包交給他(17節)。
為了讓眼睛昏花的以撒認定雅各是以掃,利百加還做了三件事:(1)把家裏以掃上好的衣服給雅各穿上(15節);(2)用山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頸項的光滑處(16節)。
一對深愛彼此的夫妻,卻因自己的偏心,一手導演家庭悲劇,這是何等的可惜!家庭中父母的徇私偏愛,常是家庭慘變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避免類似的悲劇,比較好的方式,是夫妻應該足夠的溝通,學會彼此尊重,學會尋求神,在兒女的教育上有一致的做法,才可能避免造成兄弟的紛爭與隔閡。
為人父母者以這個例子作為警惕,每一個兒女都是神所賜的產業,需要一一小心照管,不偏心也不溺愛,使每一個子女都得到適度的愛和關顧養育,使他們都有均衡發展的人格和品德。
(二)卑下的手段(廿七18-29)
當雅各把燒好的肉送去以撒那裏的時候,以撒疑惑的問:「我兒,你是誰?」聽到雅各說回答是長子以掃時,又問:「我兒,你如何找得這麼快呢?」雅各毫不猶疑地達:「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使我遇見好機會得著的。」(18-20節)
「你如何找得這麼快呢」:這顯示以撒已經有點懷疑來者的身份。後面還有多次的詢問與確認,顯出以撒的懷疑與謹慎。
「耶和華─你的神」:表示雅各自知說謊,不太敢用「耶和華我的神」來回答。
雅各還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雅各進前來讓他摸摸以確認身分。當他摸雅各的時候,說:「聲音是雅各的聲音;手卻是以掃的手。」他要祝福雅各的時候再問一次:「你真是我兒子以掃嗎?」雅各還是回答說是(21-24節)。
以撒便吃了雅各送上來的肉,也喝了酒,然後與雅各親嘴,他一聞到雅各「衣服上的香氣」,就祝福他,說:「我兒的香氣如同耶和華賜福之田地的香氣一樣。」(25-27節)
「衣服上的香氣」:很可能是田野的味道,讓以撒想到田地的景象。
「願神賜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並許多五穀新酒。願多民事奉你,多國跪拜你。願你作你弟兄的主;你母親的兒子向你跪拜。凡咒詛你的,願他受咒詛;為你祝福的,願他蒙福。」(28-29節)
「願你作你弟兄的主;你母親的兒子向你跪拜」:這是「擁有長子名分」,作為族長的意思。
《巧取豪奪》
「你拿到你父親那裏給他吃,使他在未死之先給你祝福。」(創廿七9)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
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裡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
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
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裡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
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
以掃既然輕視自己長子的名分,雅各就乘機奪取這權利。長子的祝福本來就是上帝預備賜給他的,但是他先以訛詐的方法向哥哥騙取名分,現在再使用卑下的手段從父親那裏奪取實質,這種血氣的做法是十分可惜的事。
人若要得神的賜福,必須要耐心等候神,讓神用祂自己的方法和時機來成就所應許的旨意。可是雅各企圖用自己的方法來催促神旨意的成就,結果是讓他 生命失去操練的機會,甚至使生命空轉,白白受苦。
我們總要記得神的時間和計劃總有祂成就的時間與方法,我們切勿像雅各一樣,用自己的手段,甚至是急躁不信的方法試圖促成神的旨意。
另外還有一個屬靈的功課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那就是絕對沒有一件單獨存在的罪,罪總是環環相扣,既然心裡有了一件罪,就必產生另一件罪。一個錯誤的步驟就必產生另一個錯誤的步驟,罪惡是有它的進化史的。
雅各既然順從了他母親的詭計撒謊,行了欺詐的事,接著又將褻瀆引進了謊言之中:「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使我遇見好機會得著的」(20節)。這種藉神的名字說謊,這正是雅各書論述罪惡的孕育過程: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14-15)我們犯了罪就必須自己負責,神是絕對不能替我們負責罪行的。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以撒為何要祝福以掃?為何說這是偏心的行為?
2.利百加如何表現偏心?雅各的配合過程有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