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罪惡與審判的宣告(六1-8)
在本章裏我們看到人類進一步敗壞的情形,人深陷於罪孽的泥淖中,致使神產生憂苦的激情。
1.雜婚使敬虔變為世俗(1-2節)
「當人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
「神的兒子」: 有些釋經者認為是指天使,不過與聖經的一貫真理不符。因為天使是靈體,並非肉身,不可能與人有肉體的交合。
這裡可以從路加福音做比較:「以挪士是塞特的兒子,塞特是亞當的兒子,亞當是神的兒子。」(路三38,參四25)。所以「神的兒子」應當是指亞當、塞特、以挪士而繁衍的敬虔家譜。
這裏描述了人類首次的雜婚,就是人類兩個族群之間所發生的混婚,這兩個族群,就是亞當的後裔塞特所傳下來的敬虔派與從該隱傳下來的世俗派。
塞特的後裔稱為「神的兒子」,因為他們敬拜神,與神有良好的關係;該隱的後裔稱為「人的女子」,因為他們是屬血氣的人,和神沒有連結的關係。
2.人從屬靈轉為屬乎血氣(3-4節)
「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裏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這是給世人一百二十年的寬限時間,才要施行審判。
「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英武」有力的人,勇士。也有釋經者認為是一種天使與人交合的「偉人」,是身材魁偉的巨人。
如同上段所言,天使與人交合與聖經的一貫真理不符。若真的是有這類巨人,也都在挪亞洪水之後全部消滅。可是,後來的世代也有巨人家族,在民數記(民十三33),歷代志(代上二十4-8)都有記載,可見巨人家族跟這裡所記顯然無關。
人類的敬虔派,深深地受到世俗主義的影響,於是整個生活不再讓神來掌管,變得屬乎血氣,沒有生命,自然完全忽略屬靈的事,而逐漸習慣犯罪的生活。
3.人的思想盡都是罪惡,神宣告審判將臨(5-8節)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
「後悔」:深長地呼吸,嘆息。這裏的「後悔」,並未含『早知如此,悔不當初』的意思。
人的心思與神的意願完全相背,受世俗情慾所支配,思念完全變為虛妄。
當神從天上看見人類的罪惡在地上很大,神的反應是: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此處乃用最強而有力的擬人法,來描寫神對祂創造人類宗旨幾乎完全破壞的反應。
「後悔」,這希伯來詞不是指神在意志上的改變,乃是祂在情緒和態度上所產生的憂苦激情之表現;於是神憂傷地宣告審判:祂必須除滅罪惡,將罪惡完全從地上抹去(7節)。不過還有挪亞在永恆主面前蒙恩(8節)。
四、世界受審判(六9~八14)
(一)邪惡世代中的義人(六9-12)
1.世界全都敗壞,唯獨挪亞是個義人(9-12節)
「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9節)
「義人」:就是神所稱為義的人。
「完全人」:原文另譯『誠心實意』(書廿四14),意即對神存著完全的心,指挪亞以全心或專心倚靠神、愛神。此處並不是說挪亞毫無瑕疵。
「與神同行」:是指在實際的為人生活中,親近神並顧到神旨意。挪亞藉著生活實際的表現與神同行:
(1)他的態度:他是義人,他有真誠無偽的態度。
(2)他的人格:他是完全人,不是說他沒有罪愆,而是在道德上,他有完整的人格。
(3)他的見證:他在當時的人中是個義人,表明他有美好的見證,他的為人「就定了那世代的罪」(來十一7)。
(4)他的靈性:他在一個充滿邪惡的世代中能「與神同行」,表明了他是一個極敬虔的人,與神有親密的團契。所以神看重敬畏祂的人,使他們蒙恩。
「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11-12節)
人不只思想肉體的事(5節),並且實行肉體的事。肉體的行為有兩個特點:一是「強暴」,意即不服神(羅八7),不遵守神所定的規律和秩序;二是「敗壞」,意即跟從魔鬼,作罪的奴僕(約八44,34)。
2. 神定意毀滅全地,命挪亞造方舟(13-22節)
「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13節)
「凡有血氣的人」:原文是「凡有血肉的」,不一定僅僅指人,有可能包括一切的生物。
「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直譯是「我已決意將人驅向盡頭!」
神對犯罪人類的審判現在清楚展示了出來,因為神宣佈要用「洪水」來毀滅凡有血肉的活物,使罪惡完全從地上除去,神這樣做乃顯明祂的公義,但神的憂情交織在公義的忿怒中:「我已決意將人驅向盡頭!」
然而神向挪亞指示得救之法,使他和家人蒙恩,神特別恩待挪亞,因為他的生命有特出的表現,正是出污泥而不染。
神要挪亞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方舟內外要塗上「松香」,可以使方舟防水(14節)。「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15節)
船要有窗戶;窗戶接船頂,高一肘(約四十四公分)。船艙分上、中、下三層,船邊要留門(16節)。
「歌斐木」:這是音譯,可能是指「柏樹」。
「分一間一間地造」:原文是「要隔間」。
「松香」:「柏油」、「瀝青」,而非「松香」。
方舟長度大約是135公尺、寬22.5公尺,高13.5公尺,容積大約41000平方公尺,大約可裝載500多個火車車廂。
挪亞所建造的方舟不是一條獨木舟,而是一隻長寬比例為六比一(與現代船隻的比例一模一樣)、如一個半足球場長、四層樓高的巨船。試想像遠離港口來建造這樣的巨船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然而只有幾個相信神應許、順服神命令的人,就建成了這隻巨船。
洪水將會氾濫大地,消滅所有的動物,地上的一切都要滅絕。但是神與挪亞立約,挪亞一家包括妻子 、兒子、媳婦都可以進到船裡(17-18節)。
神要挪亞把地上各種牲畜、爬蟲、飛鳥各一對,「一公一母」地帶到船裡,好保存牠們的生命。也要為自己和動物貯存各種食物(19-21節)。挪亞就照上帝的吩咐一一做了(22節)。
「一公一母」:是為了繁衍,不致滅種。
《帶進方舟》
「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創六19)
神要挪亞把一些生物帶進方舟去好保全生命。我們也需要學習帶的功課,雖然世界要遭毀滅,但有些人是能得救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帶他們到方舟裡來;這帶的工作是神要我們作的,如何帶?
1、有揀選、有分辨,要有公有母:要知道神要保全的哪些人,就要去帶他們。
2、要各從其類,不能混淆:是清楚救恩、清楚事奉、清楚道路。
3、要積蓄食物,好餵養他們:自己沒有真理,怎能養活別人。
以上三條件是「帶」的原則。
–引自李慕聖《晨光》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神的兒子」為何不是天使?應該是指著誰?
2.挪亞藉著怎樣的生活,實際表現與神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