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2. 虔誠的家族(五1-32)
第五章所記載的是洪水前的世代,在創世記的安排中,這一章至少有三個目的:
(1)肯定每一個人的價值:
在人類最早的時期,它就按照個人和各個階段提他的名字:每一個都被神知道,蒙祂記念。
(2)敬虔後代的傳承:
指出塞特,這位「被設立」者(四25)的後代,如何傳到挪亞這位拯救者。
(3)死亡被打敗:
既藉特意的重複昭示死作了王(5節下、8節下等),又打斷了這個節奏,格外引人注目地提到以諾被提,表示死亡遭擊敗的永遠憑據。
這一章聖經是總括洪水以前,由亞當到挪亞的十位族長,記述他們的年歲和上帝在咒詛地之後,如何要使世人從勞苦中得著安慰。
這一譜系是承接四章末了(四25-26),世人在墮落和殘暴後重得建立的另外一個族系。這些人的歲數都很高,可以說都是以「神學觀念」而記述,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段記載不能作為創世到洪水的實際年代之依據。
每個族長年歲均不會高於一千年,這在上帝看為一日的數字(詩九十4);從「神學觀念」看,這些人的歲數主要以人的兩手手指,即五與十和其任何倍數計算。若在這些倍數之外再加七這數字,就認為是非常圓滿的高齡了。
「瑪土撒拉」(25-27節)有兩次加七,故此是加倍圓滿,所以壽數最高;第七位族長以諾(23-24節),也很圓滿,是被上帝接去,不至於見死。第十位族長挪亞(29-32節),是洪水中人類的救星,在這名單中還未提到他的死。
最後一位提到死的族長是拉麥(28-31節),他的歲數雖然是三個七字,仍然免不了一死。這似乎是表示屬地的人無論表面如何完滿,至終也逃不了這屬肉體的人生必然的結局。因為在亞當裏,眾人都免不了死;在基督裏,人才能獲得永生。
讀這個家譜,必須和四章的家譜做比較,真理就比較清楚。
該隱時代,人類文明雖發達,但道德腐化,故此,神不得不另行揀選;祂放棄該隱這一個不敬虔的家族,所有地上成就都歸於地,或者說,只記載他們在地上的成就,在天上一無所有。
神選上了塞特這個虔誠的家族,活在地上的日子都被神記念,雖沒有記載他們地上的任何成就,他們的人生卻使神的救贖啟示得以在歷史裏延續下去。
家譜讀來雖然枯燥乏味,但這是神啟示真理的一部分,有屬靈真理在當中:
(1)每一個名字
每一個名字都詳記下來,見證神看重每一個人的價值。
(2)人生的每一年
每一個人的出生和在世所度的年歲都清楚記錄下來,說明了人生在世的日子是蒙神記念的。但願我們不要虛度此生,要盡所能榮耀神。
(3)每一代
每一代只記了一個人的名字,當然每一代的人都不可能只生一個兒子,可見被記錄在本章中的人是經過挑選,特別有信心的人,直到挪亞為止。
(4)人生短暫卻永恆
除了以諾與挪亞未被記載他們的死亡以外,其餘的人皆要經歷死亡,足以證明人生的短暫和今世的虛空。世界不是信徒永久的家鄉,我們只是暫時寄居於世,是客旅而已,我們應存盼望等候進入那永恒的天家。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22節)
「與神同行」: 亦步亦趨,不敢落後,也不敢超前。換用新約的話,就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凡事蒙祂引領。
以諾得著神的啟示,知道神必要在他的兒子死時施行審判,因而給他兒子命名「瑪土撒拉」(他死後那件事就來了),這證明他相信神的話。他這一個信心,使他在生活上敬畏神,與神同行。
★問題探討:本章所記載的這些先祖的壽數,真的都這麼長壽嗎?
我們在參考其他釋經資料時,會看見其他不同說法。不過,我們需要明白一個原則,聖經的記載必須是前後一致,不能有所衝突。
我們看洪水以後有關先祖壽數記載,十一章清楚的記錄洪水以後,先祖的壽數急速變少(參十一10-26節),到了亞伯蘭父親他拉時就只活205歲(十一32)。亞伯拉罕175歲(二十五7),以撒180歲(三十五28),雅各147歲(四十七28),約瑟110歲(五十22)。
從這些記載看來,歲數幾乎是逐漸減少,所以,年歲應該是前後一致,這樣,有關年齡的記載應該是明確的。我們若接受後面有關歲數的記載,就沒有理由懷疑前面的記載。
《與神同行》
聖經很早就提到與神同行的人物,一共有三人,就是以諾,挪亞和亞伯拉罕,他們都是信心的偉人,而論到與神同行,就以以諾為最典範的了。他究竟如何與神同行呢?
一、因見異象而開始與神同行
以諾六十五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兒子,起名瑪土撒拉(創五21-24)。他在生了這個兒子之後就開始與神同行。為何生子前沒有與神同行,反而在生子後與神同行?問題就在這個兒子身上。
原來瑪土撒拉的意思:「他死後那件事就來了」,那究竟是指甚麼?瑪土撒拉活到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他死的那一年,正是孫兒挪亞六百歲那一年,也就是洪水氾濫地上的那一年。以諾因為看見「瑪土撒拉」這個異象,就起了敬畏神的心,開始與神同行。
他還看見另一個重要的異象,猶大書記載:「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着祂的千萬聖者降臨,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祂的剛愎話。」(猶14-15)
這就是主第二次再來的異象,因着這兩個異象,以諾起了敬畏神的心,開始與神同行。
二、馬拉松式的與神同行
他與神同行三百年。世運會有許多賽跑項目,一百公尺,二百公尺…,最後一項是馬拉松賽跑,是從雅典城跑到馬拉松城,共二十六英里的長跑(42.195公里)。如今馬拉松成為「長」的代名詞。
以諾就是馬拉松賽的健將,花三百年的時間來與神同行,付上多麼大的代價。今天我們見到許多人在跑,但只是短跑,跑一會就不再跑,不再在教會現身,不見人影。與神同行不是短跑是長跑,直至見主的面。
三、超世而入世的與神同行
「並且生兒養女。」他一面與神同行,另一面生兒養女。為甚麼將與神同行和生兒養女相提並論?基督徒的人生,是超世而入世的人生,可以一面與神同行(過屬靈生活),另一面過入世的生活。
生兒養女似乎是屬世的,但這也正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有婚姻生活,社交生活,娛樂,與世人來往,盡國家社會公民的責任。基督徒過的不是修道院的生活,而是深入社會人群,作光作鹽。超世並入世是平衡的基督徒生活。
四、自動而甘心與神同行
以諾與神同行完全是出於自願,沒有人勉強他,甚至神也沒有叫他如此,他完全是因異象對他的影響,而自動甘心地與神同行,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神從來不勉強我們,祂要的是我們自動和甘心,這樣才有樂趣,出於勉強的同行,就沒趣了。
五、他很年青就與神同行
他六十五歲時就開始與神同行。六十五歲是退休之年,哪還年青?但在以諾時代的人多是活到九百多歲,像他的兒子就活到九百六十九歲了,所以他以六十五歲之齡開始是屬年青了。
聖經一直勸我們要在年輕的時候就跟從主。摩西的禱告說:「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九○14)
大衛王嘆息:「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詩三十九4-5)
所羅門說:「你趁着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以諾就是懂得以上的真理,年青時就開始與神同行。
六、因着信而與神同行
希伯來書的作者評論以諾:「以諾因着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着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之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來十一5)
以諾的時代是個不信的時代,而他是那時代裏惟一信靠神的人。憑着堅強的信心,他能與神同行三百年。三百年不是短日子,他就憑信心堅持到底。
相信在漫長的三百年中,一定遭遇不少困難,但他沒有灰心,沒有後退,因此聖經的作者就用以諾的信心作為後代人信心的榜樣:「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相信挪亞及亞伯拉罕都受以諾的影響。
七、以諾與神同行的結局
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飽受艱難和試探,終於有了結局:就是榮耀被提。他被取去,就不在世上了。何等榮耀的結局,不必經過死亡而進入那榮耀光輝的樂園;能夠榮耀被提,是所有與神同行的人的盼望。
以諾是預表災前被提的教會,挪亞是預表災後得救的以色列全家。我要勸勉讀者,今天開始與神同行,好叫你將來能夠榮耀被提。(作者:何衛中)
–摘錄自《金燈台》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讀家譜可學到甚麼真理?
2.思想以諾與神同行,並立志與神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