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2)人類被造(26-27節)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26-27節)
「形像」: 「模子」、「模型」的意思,指「人類生命反應出上帝的本質」。在此指裏面的性情,包括心思、情感和意志。
「樣式」: 原指「相似、類似」。指外面的體格。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可能是指神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作(製作)」出人的身體(參二7)。
「神」,原文是單數詞,而「我們」則為複數代名詞;這裏再一次暗示神是三位一體的。本節暗示三一神對於創造人,態度相當慎重,為此特地開了一個神格會議。
在一切受造物之中,惟獨人是按照神的榮耀形像造的,這不但表明人有神的樣式,也把人與世界中其他被造物區分出來;換句話說,只有在人的生命中才有神的成分。
神在人裏面的形像包括知識、仁義與聖潔,也就是說,人具有神的「位格」和「品性」。人格包括了理性、情緒、良心、意志和靈性,故此人有思想、意識、感情和宗教生活,所以人是神創造之工的高峰,被尊稱為「創造的冠冕」(詩八5)。
(3)神的啟示(28節)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這是神頭一次向人說話來啟示祂自己,祂的啟示包含三個命令:
a.生育後代遍滿全地(28節)。
b.要人管理全地,藉工作發揮創造力和發展才能(28節)。
c.指定人所吃的食物(29-31節)。
在此看出人是神地上的代表,他擁有權柄統管一切低等受造之物,而他卻直接受神管理。
(4)食物的供應(29-31節)
「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
神說,祂將以五穀和各種果子做為人的食物;其他的動物和鳥類,則給牠們青草和蔬菜吃(29-30節)。
當時所有的動物都是素食的,或者可能表達把整個植物界當成是動物界食物鏈的最底層,意即植物承載著動物界的糧食需求。直到洪水之後才有全面性的改變(九3)。不過在人墮落以後,可能就已經開始吃肉了(四4)。
(5)補充說明
有關六日創造的討論很多,個個主張都有各的意義。不過,從第一章的記載,可以看見一個清楚的脈絡,神在六日所做的是為解決空虛混沌(2節)的狀況。
六日其實是六個影像,第一至第三日這三個影像,記載神使混沌的變成有秩序,所以說到「分開」(4、7節)、聚在一處(9節)、各從其類(12節);第四至第六個影像,神使虛空的填滿,所以強調「造」(16、21、25節)。
有一個問題,在未有日、月之先,如何有晚上、有早晨? 若是以投影的觀念解釋就說得通,因為摩西所看見的是影像或異像,所以說「有晚上、有早晨。」
(三)第七日神休息(二1-3)
天地萬物都創造好了,在第七天,上帝因完成了祂創造的工作就歇了工。並「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創造,歇工休息。
為此,摩西的律法要求百姓必須在安息日,也就是第七日放下世務,享受安息。不過,今天基督徒不是守「安息日」,而是守「主日」(第一日),原因何在?主要有兩個原因:
(1)安息日意義的改變
對出埃及的第一代,摩西說,因耶和華創造之功完畢,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守為聖日」(出二十11);對出埃及的第二代,摩西說,守安息日是為記念「在埃及地做過奴僕」(申五15)。
(2)安息日的日子改變
希伯來書說「必有另一安息日的安息」(來四9),是記載在「大衛的書上」(來四7),大衛的書是指詩篇,這是指耶穌復活而說的。
因為「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一一八22)已經在主耶穌復活上應驗了(徒四11)。而這正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詩一一八24)。
《上帝的形像與樣式》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26節)
若要忠於經文的完整性,應該是「人是按著上帝的形像和樣式被造。」
我們生而為人,而不是動物或植物,在出生時,上帝樂意將祂的形像賦予我們任何一個人。這形像與我們人類的努力無關。此外,上帝也想分享祂的樣式,但這需要人的參與才能形塑成祂的樣式。
基督徒追求更像上帝,不是在形式上,而是屬性上。我們通過認識上帝和實踐祂的話語而擁有祂的屬性。上帝的話語啟示祂的屬性。例如:聖經指出「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你的鄰舍」,從此我們就認識上帝信實的屬性,祂不說謊。我們通過聖經認識並順服上帝學習效法衪的屬性。
俗諺說:「我們會成為我們所崇拜的人。」如果我們敬拜上帝,我們就會變得像他。就如同崇拜並仰慕籃球運動員林書豪,就會模仿他-他運球的方式,他的言行舉止,甚至模仿他射三分球的技巧。
所有人類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意思是所有人都擁有上帝的形體。但是,只有成為敬拜上帝者,才能達到分享上帝的樣式。敬拜上帝的人和非敬拜上帝的人的分別,在於屬性方面,而不是形體方面。
然而上帝邀請所有的人,通過認識祂、敬拜祂、順服祂而複製祂的樣式。就像父親是兒子最喜歡的英雄一樣,當兒子與父親常相處時,兒子也會承接父親的性格和習慣。
因此,我們越是通過順服和敬拜,我們與上帝的「相交」(socialize)就越多,我們就越像祂的樣式。
相反的,如果人類不與上帝「相交」,不認識祂,沒有在敬拜中經歷祂,而是拜自己、或拜別神,人類怎麼能承受上帝的樣式呢?
我們可能有形體,但沒有祂的神聖特質。你曾否想過我們為何可具有人類的形體,但是言行舉止卻像動物,甚至比動物還差?(詩篇四十九篇20節、七十三篇22節)
複製人(Human Cloning)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眾多產出之一。機器人技術(Robotics)模仿人類的形體結構和能力,如可行動、語言、視覺、記憶、算數能力等。
目前,工智能開發者有試圖複製人類意識(Human Consciousness)。人類意識是有關人類與環境互動帶來的思想、情感、道德感與人格等。對於AI專家來說,人類意識該是什麼?他們會複製出什麼樣的人性呢?是要複製人的溫柔還是狂暴,慷慨還是嫉妒,捨己的還是自戀的,是新人還是舊人呢?
「人類是照上帝的形像造的」僅僅是教義的一半,這是不足夠的;另外一半是,人是形塑成神的樣式。上帝的形體和屬性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若我們只活出一半真理,我們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人類。
摘錄自《當「照上帝的形像造」還不夠好》–華神何世莉副教授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神在人裏面的形像包括那些內涵?
2. 基督徒不是守「安息日」,而是守「主日」,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