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因新約是用更美的祭物和血獻的,故具有永遠除罪的功效(九1~十18)
上章既已說明,那以耶穌基督為中保的新約,如何較舊約更美而取代舊約,是合乎神藉先知所預言的旨意的。本章則更進一步比較,舊約的大祭司在屬地的帳幕中所獻的牛羊之血,如何不及新約基督贖罪之寶血,以證明新約之功效比舊約更美。
1. 更美的聖所(1-10節)
(1)舊約的帳幕是地上的聖所(1-5節)
「原來前約有禮拜的條例和屬世界的聖幕。」(1節)
「屬世界的聖幕」: 特別加上「屬世界的」幾個字,要表明是屬地的,屬暫時的物質界的,這句話已暗示舊約帳幕和那些條例的「非永久性」,因為所有屬物質界的東西,都不是永存的。
事實上當希伯來書寫作時,聖殿中的好些聖物已經不存在,甚至在所羅門建聖殿時,會幕所遺留的聖物就已經不全。而在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後,約櫃也可能已經失落,所以第二聖殿中,至聖所內已一無所有。
「因為有預備的帳幕,頭一層叫作聖所,裏面有燈臺、桌子,和陳設餅。」(2節)
「有預備的帳幕」這個詞追溯到最初建造會幕的情景。這個會幕有兩個部分,首先提到「頭一層」,稱之為頭一層,想必是因為它靠近外院的出入口。在這部分有三件物品,分別是燈檯、桌子和陳設餅。
這裡並沒有對這些物品的意義多加解釋,因為作者假定所有受信人都熟稔這些物件。我們必須知道一個原則,舊約裏所有敬拜的條例都是具有「預表性」的,即如聖所、祭司、器具、職分,節期、帳幕、衣袍,祭品以及其他一切。
在至聖所中擺了「金香爐」,代表向神獻上的馨香的禱告;「約櫃」,表示祂的同在;「盛嗎哪的金罐」,是神的預備與及時的供應;「亞倫的杖」,代表神能力的權柄;而「兩塊約版」則表示神的法律要求。
至於「「基路伯的影罩」,乃指天使的照管和明察;而「施恩座」,顯示神有赦罪之恩(3-5節)。
本書作者就是要顯明上述一切的預表物,都會在基督並祂完成了的救贖福音裏完全實現,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舊約的會幕是按天上的樣式造的,為的是要將屬天的真理表明出來。會幕在以色列人中,就是象徵神與人同在;人如何在會幕中事奉,就是表明人如何親近神。
(2)舊約祭司進帳幕是地上的獻祭制度(6-7節)
上文既已略述舊約帳幕的主要聖物和佈置,在此繼續講述在這樣的帳幕中供奉的祭司工作如何(6節)。
祭司們只可在「聖所」裏獻祭和行敬拜神之禮,只有大祭司才可每年一次進入「至聖所」,「沒有不帶著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7節)。從那些祭司進帳幕的限制看來,就可知道他們工作的有效程度怎樣了。
「沒有不帶著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沒有不帶著』,意即非帶不可;『為自己』,因大祭司也是人,凡是人都有罪(參七27);『過錯』,指因無知而誤犯的罪,亦即因為疏忽而觸犯了神律法的罪(參利四2,13,22,27;五17-18)。
「獻上」:「指大祭司將贖罪祭牲的血灑上施恩座上」,此字在後面用來指「基督獻己為祭」。
若他們自己進這屬物質的帳幕,尚且要受許多限制,他們自己進到神面前尚且有阻隔,這樣他們怎能使那些前來求獻祭的人沒有阻隔地進到神面前?所以僅從舊約祭司進帳幕的限制看來,就可知他們工作的果效如何有限了。
(3)在舊約帳幕中所獻的祭物並不能使人完全(8-10節)
「聖靈用此指明,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那頭一層帳幕作現今的一個表樣,所獻的禮物和祭物,就著良心說,都不能叫禮拜的人得以完全。」(8-9節)
「聖靈用此指明」:本書作者在此特別表明,下面的解釋,乃是聖靈啟示出來的意思,並不是他自己隨私意解說的。
「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頭一層帳幕』,原文是「第一個會幕」,應該是指聖所。故這裏不是指聖所,乃是指「舊約的整個帳幕」;『仍存的時候』,指當舊約屬物質的帳幕仍然有地位或有功效時,亦即當人們仍然在舊約的制度之下時。
不但舊約的帳幕是屬世的,舊約祭司的工作果效也有限,在這樣的帳幕中所獻的祭物,事實上不能叫禮拜的人得以完全,並且整個舊約的帳幕和附屬帳幕的各種有關條例和祭物等事,都只不過是一個表樣而已。
「這些事,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10節)
「屬肉體的條例」:指外表的儀文。
「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振興』,原用來形容斷骨得接駁,或骨折得矯正,乃為醫學詞彙;『振興的時候』,不是指萬物復興的時候(徒三21),是指神對舊約的安排給予更正的時候,也就是基督完成救贖大工所帶來的新約時代。
頭一層帳幕有如今天地上的獻祭制度,所獻的祭無法讓獻祭的人得以完全。這整個獻祭制度,都是地上的條例,有一定的結束時間。
《進至聖所》
「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來九3)
聖殿共分三層:一、院子;二、聖所;三、至聖所。
一、在院裡:
雖有事奉,卻沒有認識,忙忙亂亂,似乎是在熱心事奉神,也真是事奉神,是真心的事奉。可是自己心而沒有光,沒有啟示,對神沒有主觀上的認識,一切的認識都是憑著天然的光照亮傳統的知識。
這種事奉摸不著主的心,看不見主的榮形,聽不到主的聲音,所以不但找不到路,更摸不著事奉的法則。
二、到聖所:
進深一步,有燈,有陳設餅,對主的話有了認識和內心的領悟;活動不多了,他還得經常把燈點著,還得不斷加油,還得常常更換陳設餅,否則就沒有光,沒有生命力。
1.燈檯之光:預表肢體彼此相交,或說教會彼此相交。
2.餅:常誦主話不守舊,是常有更換;舊的除去,換上新的。是主聖靈,是聖徒在靈光中認識神;可是還得常常修理,加上油更新。
這也可以說是在魂中事奉神。還有肉體,還沒有真的服下來在主的面前,還有人的活動;主親自的發聲沒有聽見,主親自的顯現沒有看見,因此工作得勝不夠。
三、進至聖所:
最深處的事奉。這裡沒有天然的光,是從施恩座上基路伯中間發出來的。不少神的使者顯現出來,凡看見者就僕倒了、降服了。主完全的得著了人、改變了人,靈透過了魂的身體,也就是說:「靈化」了整個人生。
這時主能從他身上出來,也就是肉身成道,救恩出來了。這時活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身上活了;有了基督成長的身量,這是主的榮耀,是主的見證,是得勝的人生,是榮耀主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是寶貴的人生。
「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十14)
–摘錄自李慕聖《晨光》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第二節的「頭一層」,和第八節的「頭一層帳幕」有何不同? 「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做何解釋?
2.「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是甚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