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3)基督是合格的大祭司(五1-3)
a.大祭司是從人間挑選的(1節上)
「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本節的原文開頭有『因為』字樣,表示承接上文論基督如何是完全的大祭司(來四14~16);『從人間』,表示大祭司必須是一個人,有人的性情,才能認同人的軟弱,故神並未委派天使作大祭司。
基督雖然是從天上所差來的,卻是從人間所挑選的,因祂也曾道成肉身「親自成了血肉之體」而來到人間(約一1;來二14)。
b.大祭司是站在神人之間的(1節中)
「是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屬神的事』,指向著神或對著神的事。由本句可見舊約大祭司的職任是將人的需要帶到神面前,又將神的恩典帶給人,所以大祭司就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保。
亞倫乃是神所挑選的人間第一個大祭司,替以色列人辦理屬神的事;但惟有基督才是唯一合格的大祭司,奉派為全世界的人辦理屬神之事。
c.大祭司是為獻祭而設立的(1節下)
「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原文是『禮物和祭物』。『禮物』,指素祭;『贖罪祭』,原文是祭物,指帶血的祭物;『禮物和祭物』,代表大祭司一切獻祭的工作,禮物重在為著感恩得神的喜悅,祭物重在為著我們的罪。
祭司的主要任務是履行各種獻祭工作。舊約祭司為人所獻的贖罪或感恩的祭都是不完全的,不過預表那以後要來的大祭司耶穌基督,祂為我們作成贖罪的工作,又常常激發我們感恩的心。
d.大祭司是能體諒愚蒙和失迷之人的(2節上)
「他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愚蒙』,指因無知而誤犯過錯(民十五28);『失迷』,指因心裏迷糊而得罪了神(來三10)。本句原文只有一個冠詞,表達這是同一班人,是一群愚蒙又失迷的人。亦即是「因無知而犯錯」的人。
耶穌基督是能體諒人的愚蒙和失迷的大祭司,因祂能深深了解我們心靈深處的痛苦和失敗的情形,又有忍耐和慈愛的心,挽回我們的失敗。
e.大祭司是本身有被軟弱所困之經歷的(2節下)
「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他自己』,指人間的大祭司;『被軟弱所困』,意指同樣具有人性的缺失。
基督雖曾在凡事上受過試探卻沒有犯罪(四15)。這種曾被軟弱所困而沒有犯罪的經歷,只有耶穌基督有。祂自己既曾被軟弱所困,就不但能體諒我們,而且能體諒得深切入微了。
f.大祭司是配為百姓獻祭的(3節)
「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
「為百姓和自己」:大祭司也是人,凡是人都會犯罪,所以大祭司在為別人獻祭贖罪之前,要先為自己獻祭。
人間的大祭司,不但要為百姓獻上贖罪祭,更要先為自己獻贖罪祭,才能使自己配為別人獻祭。基督卻無須為自己獻贖罪祭,就已經配為百姓獻贖罪祭了。因祂是沒有犯過罪的人,祂乃是把自己獻上,就作成贖罪的工作。
(4)基督是蒙神召立的大祭司(4-6節)
本段從三方面說明基督是神所召立的大祭司,比亞倫更美。
a.基督不是自取尊榮為大祭司(4節)
「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亞倫一樣。」
「惟要蒙神所召,像亞倫一樣」:意思不是「要像亞倫一樣蒙神選召」,而是「要蒙神選召,即使是亞倫也不例外」。
大祭司的職任不是任何人所能自取,必須由神召立才能獲取;既是這樣,就更顯得這職分的尊榮,與任何普通的職分不同了。
b.基督是從死裡復活而為大祭司(5節)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這句話引自詩二7;保羅在徒十三33引用時,曾解釋這句話是指「基督復活」而說的。所以基督作我們的大祭司,是因祂從死裡復活的經歷,這樣的經歷和資格絕非亞倫所能有,而超過亞倫。
c.基督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為大祭司(6節)
「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意指不同於一切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因麥基洗德是撒冷王,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參來七2-3),故麥基洗德的等次,乃指神兒子和君王的等次。
麥基洗德乃是與亞倫完全不同等次的大祭司,他是為王而為祭司,其祭司的職任是永遠的,預表基督為永遠之大祭司,是長遠活著「為我們祈求」遠超過亞倫的大祭司。
麥基洗德的祭司等次不是世襲的,是蒙神所任命的,這種等次也是獨一無二的,除了基督之外,未曾有人擁有過。
(5)基督是學了順從的大祭司(7-10節)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的痛苦掙扎,因為祂禱告時汗珠如血滴般落下,「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7節),說明祂經過內心深處的強烈掙扎。這句表達了基督的「人性」,表達了道成肉身的基督也在短時期內受限制,經歷了最深的痛苦。
「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救祂免死」原意是「救祂出死」,就是指祂從死裡面出來。換句話說,不是懇求救祂免於肉體的死去,而是懇求救祂能從死裡復活。
基督所受的苦難都不是祂所應受的,神卻要祂為我們受了;祂既接受了神所給祂原非祂應受的苦難,就顯出祂是學會順從了(8節)。
祂本是神的兒子,從來沒有不順從,也不需要學習順從,祂要學習順從是不合理的;但祂卻為我們站在律法的地位上,學了順從。主耶穌基督為了救人而來到世上,祂自己必須順從神,才能作世人的救主,救人脫離罪惡。
我們今天在苦難中也是受訓練。祂既學好了順服的功課,所以有資格成為我們完全的救主和幫助者(9節)。
★插入的勸勉之三:當竭力長進達到完全的地步(五11~六20)
1.責備信徒的不長進(五11-14)
上文既已論述基督比亞倫更美,在繼續引證麥基洗德的事,以證明基督是更美的大祭司的時候,趁機會插入這一段警告和勸勉的話,以勉勵他們追求長進。
(1)對屬靈深奧的事聽不進去(11節)
「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
「難以解明」:意指不容易找到適合於聽話者程度的話來加以解說。
「你們聽不進去」:原文是「已經成為遲鈍了」,亦即並非生來如此,顯明「難以解明」的原因,並非寫信的人不會解明,而是聽的人聽不進去。
所以「聽不進去」的原因,無非由於對屬靈的事不追求長進,而是蒙恩日久心中漸漸驕傲,自滿自足,不肯更深追求。對自己所未知的真理,既不肯虛心研究,又聽不進去別人教導,甚至漸漸貪愛世界,心中裝滿了世界的事物而不自覺。
(2)在真道上沒有進步(12節上)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
「學習的工夫」:原文無學習二字,意指信主的時日已經相當久長了。
照他們所受的栽培和教導的年日,應當已經可作師傅,教導那些初信和幼稚的人。豈知他們不但未長進到更深的一步,追求明白更進一步的真理,反而連他們所已經知的也忘記了,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他們。
他們雖然自以為已經知道許多,其實連「開端」的道理還未清楚;他們自以為對許多道理已經太熟了,其實完全失去渴慕的心,靈性退後,對於真理反聽不進去。
(3)在靈命上不長大(12下-14節)
「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12節下):『小學』,「初步」、「第一課」;『神聖言小學的開端』,意指神話語的基本要道。
他們在真理的知識上不能進步的原因,就是他們在靈命上不長大;對所學的真理沒有領悟力,徒然有一種死的知識,一種使人自高自大的知識,卻不是真知識。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13-14節)
「仁義的道理」:指彰顯神公義的道理,它們與安慰、滋養生命的話相對。
屬靈的嬰孩是一個「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無法把較深的道理教導他們的。若給他們講較深的道理,不只不能領悟受益,反而會損害靈性。諸如自高自大,毀謗妄論,這種畸形的屬靈嬰孩,成為教會進步的最大阻礙。
《熟練仁義的道理》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來五13)
一個人只要認識英文字母就可以打字;但是沒有人請他做打字員。有人一分鐘打兩個字,有人一分鐘打一百二十個字,分別很大。
我們對神的話要達到兩個地步:第一是熟悉。熟能生巧,「巧」就是活潑的作用;第二,我們需要主的話每天題醒我們(賽五十4),因為我們很容易忘記。
只有當我們對主的話「熟練」之後,每遇到需要的場合,立刻就有主的話湧流出來,在我們心中引導我們。如果遇到問題才臨時翻看聖經,那就來不及了。
–引自滕近輝《愛徒的叮嚀》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本段經文從哪三方面說,明基督是神所召立的大祭司?
2.本段經文提出哪三樣警告和勸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