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4)四樣的安息(1-11節)
上文既引述古時以色列人因不信而不得進入安息為鑑戒,在此聖經就勸勉希伯來信徒,應當竭力進入神為我們所存留的安息。我們現在還享有進入上帝安息的應許,就應當畏懼,免得有人因為沒有信心就失落了(1-2節)。
因以色列人所要進入的安息,不過是迦南屬地的安息,是暫時的,不完全的;但神在基督裡為我們所存留的安息,乃是永遠完全而更美的安息。
這樣我們就當更加鄭重神的應許,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作者在警告中亦安慰我們,本章的信息便是「神為祂子民所預備的安息」。本段經文提到四樣的安息:
a.主應許的安息
「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原文是你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1-2節)
「進入祂安息」:既說進入,便是進入某種範圍之內,三章說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終究不能進入迦南地,迦南地即豫表在基督裏(參來三11,14),故進入祂安息即指有分於基督裏面的安息。
「調和」: 將兩件事綁在一起,打成一片。
「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此處的原文沒有『道』字,但含有這個意思,即指他們沒有信心去領受所聽見有關進入祂安息之應許的話。另外也可以解釋成「沒有用信心與聽從這道的人打成一片」。
人因聽了福音而相信主,放下一切勞苦重擔,從主得蒙恩在祂裡面享受心靈上的安息(來四1-3,11;太十一28-29)。
今日我們信徒所要竭力進入的安息,既不是神創造天地的安息,也不是迦南的安息,那就是屬靈的安息,讓我們的心靈隨時與主契合相交,靈內相通,在祂裡面得享安息。
總之,安息不但是現在的,也是將來的,凡屬信徒都當繼續追求那更美的指望(來七19,十一19)更美家鄉,得到那最後更美的永遠安息。所以今日的信徒不須要再守其他安息日了。
b.神創造天地萬物的安息
「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3節)
「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歇了』,不僅是『停工』的意思,並且還含有『功成』及『滿意』的意思;故本句又可翻譯成:『神從祂一切的工作中安息了。』
神在六日創造完成以後,到第七日,神就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四3-4、10;創二1-3)。
c.迦南的安息
「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5節)
「又有一處說」:本句按原文宜翻作:『且(讓我)再提說這句話』;下面是重述第三節中的一句話。
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他們進入迦南應許之美地,為其安息之所。可惜當初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都因犯罪而死在曠野,只有約書亞,迦勒和當時在曠野未滿20歲的下一代,才能進入那裡享受安息(三16-17,四5、8;申十二9-10;民十四29-33、38,廿六65)。
d.安息日的安息
「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9節)
「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意指與舊約的安息日不同的安息。這是我們聚會不是守舊約的安息日,而是改為主復活的日子的依據。(參詩一一八22-24;徒四11)
「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神同享神創造之工所給人帶來的身心上的安息。但這種安息,還不是真正的安息,只不過豫表神新造之工(參弗二10;林後五17)所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安息。那種安息,才是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是人藉著堅守信心而在基督裏面得著的(參來三14)。
在三11,18節所用的安息,意即停止活動,表示休息,為通常所用之詞;在四9節則用「安息日的安息」,不是一般的安息,乃用以回指神原先完成天地創造所進入的安息,亦即神本身的安息。
人因信得以有分於這安息,在主再來的時候,身體與靈魂得蒙救贖,則進入那永遠真的安息。
「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10-11節)
『歇了自己的工』:是說停止反抗神這種徒勞無功的活動,亦即除去死行(參來九14),完全倚靠神,投進神安息的懷抱。
『務必竭力』與『歇了自己的工』意思完全相反,但卻沒有矛盾;『歇了自己的工』是指停下自己天然肉體的掙扎努力,『務必竭力』是指竭力持定信心,不讓自己效法那不信從的樣子。
顯然,這裡警告我們,必須把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終必獲得上帝所要我們共享的安息。從另一方面說起來,這種信心的堅持也是上帝的恩典與保守(羅八章)。
(5)願意幫助我們去獲得心靈的安息(12-13節)
神的道不僅是文件,乃是一個活生生的超然生命,能對付人性,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12節)。因此,神的道能辨明人的思想,觀念,意圖和心中的主意。
「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魂與靈』,人有靈與魂與身子三部分(參帖前五23),外面的肉身容易察覺,但裏面的魂與靈常被人混為一談,而將出於魂的己生命的感覺和活動,誤認為出於靈,許多問題由此產生,故有分辨的必要。
「骨節與骨髓」:因骨髓深藏在骨節裏面,若不打開骨節,人就不能看見骨髓,故此處用來比喻藏在人心裏最隱密的意念,即記在下面的『心中的思念和主意』。
「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衪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13節)
「那與我們有關係」:可以譯為「我們必須向他交帳」。
「祂面前」:指神的面前。本書作者在此處將神的作為和神的道之作為(參12節)連在一起,表示神的話之所以在我們的裏面產生作用,就是神自己藉著聖靈,在我們裏面作工的結果(參約十四16;十六13)。
聖子就是用這個方法來對付人性不得安息的原因,也藉此使那些肯完全順服祂權柄的人,得著完全的安息。這裡表示神願意幫助我們去獲得這種心靈的安息,而祂所用幫助我們的方法,就是藉著祂的『話』。
『祂口所出的話,…要成就祂所喜悅的』(賽五十五11)。
二、基督在祭司身分上的超越(四14~十8)
(一)祂為大祭司,超越過亞倫(四14~七28)
本段論到全書的中心主題:「基督為我們的大祭司」。證明基督的職位是更美的,祂是更美的大祭司、更美的中保、更美的祭牲,又為我們開了更美的新活路,使我們可坦然無懼進到神面前。
這方面的真理,是聖經各卷所沒有詳細啟示給我們的,所以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本書最重要的部份。「基督是比亞倫更美的大祭司」,這在前面已經有如幼芽的思想(參二17-18),在此段中闡述得更清楚。
本段敘述基督不獨具備亞倫所有作大祭司的資格,且有亞倫所沒有的資格,而比亞倫更美。亞倫既是人間挑選的第一任大祭司,則所有人間的大祭司,當然都在亞倫的尊榮以下;但基督既比人間最尊榮的大祭司更尊榮,當然就比一切祭司尊榮了。
1、祂作大祭司,乃在乎那使祂從死裏復活並升天的神(四14~五10)
(1)基督是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四14)
在律法下的大祭司,不過進入地上的至聖所;但基督乃是進入高天的至聖所,是勝過死亡,復活而又永活的「大祭司」,是已經得勝坐在父右邊的大祭司。
『大祭司』這個稱呼用來與『使者』作對比(參來三1),形容基督的兩種不同的職任:『使者』重在指奉神差遣,在人面前作神的代表,或將神帶給人;『大祭司』重在指作屬神之人的代表,帶著我們到神面前,為我們盡中保的職任(參來七21-25;八1、6)。
(2)基督是能體恤我們的大祭司(四15-16)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凡事』,指人生所可能遭遇的一切試探的三種類型(參約壹二16),並不是指每一個人所經歷的細節;『受過試探』,指主耶穌在原則上曾經受過相同的試探,但祂都得勝了(太四1-11)。
「只是他沒有犯罪」:原文直譯是「除了罪以外」,比較可能的解釋是「耶穌和我們受一樣的試探,除了結果有沒有犯罪這一點不同之外,其他都一樣」。
「坦然無懼的」:「把每個思想、感受和願望都說出來」、「大膽的」、「自由的」。
「施恩的寶座」:「恩典的寶座」,應該是指上帝的寶座。
在拉比們的傳統中,上帝有兩個寶座,一個是公平的寶座,一個是恩典的寶座。上帝通常都坐在「公平的寶座」,而透過「特別的禱告」可以讓上帝轉移到「恩典的寶座」。
作者在此可能隱含了與這個拉比的傳統觀念對比的意思。基督徒不須要透過「特別的禱告」,可以隨時來到「施恩寶座」前祈求。
耶穌不但超越地上的大祭司,而且又親自勝過各樣試探而能認同我們的軟弱與限制,又因為他已經洗淨了我們的罪,所以我們可以坦然的透過耶穌到上帝面前來懇求。
我們所要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公義的上帝,也是一個親身經歷而瞭解我們所有苦情的大祭司。我們應當隨時來到這施恩的寶座前,且當存著坦然無懼的態度而來。神的憐恤使我們的罪和虧欠蒙赦免,神的恩惠使我們得著勝罪的能力。
《福音的大能》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
創進化論的達爾文旅行南美洲的時候,曾到過一個小島,見到那裡的土人。沒有文化、過著野蠻的生活,赤身露體、居住山穴、茹毛飲血,殺人而吃。他看到這種情形,便下結論說﹕「這樣的原始民族,倘若要進化到像我們一樣,最少需要一個世紀。」
但卅年後,他再經過那個野人島時,發現那裡的人溫文典雅、性情善良。有文化、有禮貌、居住房屋、身有衣著,原有的野蠻氣象已全無,而變成文明之人了。
經打聽以後才知道,原來有一些基督教宣教士冒生命危險,把福音傳給他們,領他們信了主耶穌。所以,全島的人民生活和風氣改得這麼快、這麼好,使他驚佩不已。
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一16)
–引自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本段經文提到哪四樣的安息?
2.「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這句話的含意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