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2)為我們受苦難的兄長(10-18節)
本段經文是論及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工作,在此提到基督的幾個名號:
a.元帥(10節):
上帝要領許多兒子們進榮耀裡,而讓基督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是合宜的。
「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本句是指創造萬物的神,萬物都是為著神而造的(啟四11),所以宇宙萬物都屬於祂;萬物也都本於祂(羅十一36;林前八6),祂是萬物的起源。
「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許多兒子』,指歷世歷代所有因信而成為神兒子的人(羅八14-16);『進榮耀裏去』,指得以在神顯現的榮耀中永遠與神同在(參西三4;林前二7;帖前二12)。
「得以完全」:並不是說祂的屬性和品德有所缺欠,需要經歷苦難才能達到完美的地步;乃是說祂需要身受苦難,才能有完全的人生經歷(參18節)。
在「救他們的元帥」這句話中,包含兩重的意義:一方面告訴我們基督是救我們的救主;另一方面告訴我們祂為著救我們,曾經過猛烈的爭戰。並且祂救我們的目的,不獨使我們得成為神的兒子,且要我們成為向祂忠貞順服,擁戴祂為元帥的精兵。
元帥是大軍的指揮者,籌畫攻略,率領眾將士同心作戰以戰勝仇敵。我們的主是救恩的元帥,祂成全了拯救之工,把我們「帶進榮耀裏」。
b.弟兄(11-13節):
因為基督和基督徒都是來自上帝,所以基督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且基督在三方面認同基督徒:他稱基督徒為弟兄,他與基督徒一同稱頌上帝且對上帝採取信靠的態度,基督和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兒女。
「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11節)
『那使人成聖的』,指那位叫信徒靠祂得以分別為聖的耶穌基督(參來十10);『那些得以成聖的』,指我們信徒,祂拯救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將我們從世界裏被分別出來而歸於神(參約十七14-19)。
『祂稱他們為弟兄』,主耶穌在復活之後,改口稱祂的門徒為弟兄(太廿八10;約二十17);『不以為恥』,表示理所當然。
本節第一句「那使人成聖的」指耶穌基督,第二句「那些得以成聖的」指信徒;「都是出於一」即都是出於一位神,也就是都有神的生命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句話讀作:「那使人成聖的耶穌,和得以成聖的我們,都是出於一」。
主耶穌和我們,都是從一位父生出來的,都是從一個源頭下來的,都有一樣的生命,都有一個聖靈住在裏面,都有一位神作主和我們的父。「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這裏的「祂」,是指著主耶穌說的,「他們」就指我們。
「說:『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頌揚你。』又說:『我要倚賴祂。』又說:『看哪,我與神所給我的兒女。』」(12-13節)
本段是引用舊約多處經文,預言基督要將父的名傳與祂的弟兄(詩二十二22);基督要和神的兒女一樣,過信靠神的生活(賽十二2、八17-18)。
引證這些舊約經文的目的,是為證明上面所說基督如何成為人子,生活在人中間,又使我們同有神的生命,成為神的兒女,是合乎舊約預言的。
「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14-15節)
「掌死權的」:基本上聖經認為絕對掌握生死之權的是上帝(雅四12;路十二5)。而此處的意思應該是在某些次要的意義上,魔鬼支配死亡,並以死亡為其工具。或說魔鬼有引誘人犯罪以至於死的力量。
「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指人害怕肉身死亡,因而受魔鬼引誘、控告、恐嚇而犯罪,被魔鬼玩弄於股掌之間,成為魔鬼的奴隸。
基督徒有肉體,基督就取了肉體,要藉著死敗壞掌握死權的魔鬼,並釋放基督徒。在此解明基督要成為人子的原因:
(a)祂必須成為人子,才能與人一樣同有血肉之體。
(b)祂要有血肉之體,才能為人受死。
(c)祂要藉著血肉之體為人受死,才能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
(d)祂要敗壞掌死權的魔鬼,才能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
c.救主(10、16、18節):
在這一段經文中,我們看見三個『救』字,一是『救他們的元帥』(10節),這『救』字乃是『拯救』,是有計劃的拯救。第二個救字是『祂乃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16節),這個『救』字指『從上面拿住』,就是保護某人不受攻擊或陷入危險之意。第三個救字是『祂能搭救被試探的人』(18節),指『救急』而言。
「祂並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16節)
「祂並不救拔天使」:或譯作「因為他確實並沒有伸手救天使」。指十字架的救恩與天使無關,犯罪墮落的天使得不著赦免(參彼後二4)。
「亞伯拉罕的後裔」: 「亞伯拉罕的種子」、「亞伯拉罕的後代」,實際上是指「所有的基督徒」。作者把基督徒當成是亞伯拉罕的真後裔,一同承受上帝應許的。
基督來,並非為著天使,而是要拯救我們這些罪奴,使我們從罪中得釋放,獲得自由的新生活,「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4)。
d.忠信的大祭司(17-18節):
「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
「在神的事上」:直譯是「與上帝有關的事」,指人與上帝的關係中所涉及的一切事情。
「獻上挽回祭」:根據聖經以及希伯來書其他經節,這樣獻上挽回祭,是一次完成的。所以是「贖罪」而非「挽回祭」。
「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可以譯為「因為他自己既然在所受了苦的事上經過試探」。亦即基督所面對的試探是由於他的受苦所引起的。
基督成為人子的原因,因為要作我們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慈悲指祂對人方面的愛心,忠信注重祂對神方面的盡忠。總之,無論對神,對人,祂都能完全勝任。這位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我們做了幾件事:
(a)祂的降卑與捨己(17節)。
(b)祂全心以神的事為念(17節)。
(c)祂曾為百姓的罪作了挽回祭(17節)。
(d)祂曾受試探(18節)。
(e)祂能搭救被試探的人(18節)。
耶穌為什麼要成為「比天使小一點」的人呢?不是因為耶穌本來的身份不夠高超,而是因為他要與人類認同,以及救贖職務上的必須。而且因為基督也經歷過真實的人性與人世間的試探,所以更能幫助那些在試探之中的人。
《因受苦難得以完全》
「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來二10)
鐵加上火成為鋼。土地是岩石加上熱,或冰河的沖壓。麻布是亞麻纖維加上清洗,梳劈,槌擊,和紡織。人格也是一定有其附加的因素。偉大人物絕不為世界所遺忘,但偉大人物不是由逸樂,而是由苦難所造成的。
有一個母親,帶了一個瘸腿而又駝背的孩子回去,作他兒子的遊伴。她曾警告她的兒子,要十分當心,不要用言語去傷這殘廢孩子的心︰只要好好地和他玩耍,當他一個普通的孩子。
當他們玩耍的時候,她暗暗地偷聽她兒子說些什麼;過了幾分鐘,他對他的遊伴說︰「你知道你背上所背的是什麼嗎」?小駝背大為受窘,答不出一句話來。他說︰「這是一個裝翅膀的匣子;有一天,神要替你打開來;那時你就能象天使一樣飛行了」。
有一天,神必讓每一個基督徒看見︰他們現在所反對的,乃是他所用的工具,為要叫他們完全。他要他們成為磨光的石子,好用以建造天上的殿宇。–麥友
苦難對於人格的培植,是一種奇妙的肥料。人生的偉大目的,是培植人格,惟有人格,是我們能夠帶入永恆的東西……試煉的目的,就是要我們獲得高尚的人格。–斐爾潑斯
走盡荊棘路,能登異象山。
–引自《荒漠甘泉》十二月2日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本段經文提到基督哪幾個名號?有何意義?
2.基督必須要成為人子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