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今天開始讀約伯記,在此做扼要的介紹。
本書以書中的主要人物「約伯」為書名,故名《約伯記》。
「約伯」這個名字有兩個可能的意義。如果它是源於阿拉伯語,它的意思就是「回轉(悔改)的人」。如果它的起源是希伯來語,它的意思是「被憎恨(迫害)的人」。
無巧不成書,在這書卷中,主人翁约伯的經歷正反映出這兩個意思來。
本書的寫作時間約比「摩西五經」較早三至四百年,至遲大約在主前一千八百年以前。寫作地點若不是在以利戶所住的布西(參三十二2),便是在約伯所住的烏斯地(參一1)。兩者均位於亞拉伯曠野之西,以東地境內,或境外與迦勒底相連之地。
約伯並非虛構人物,乃屬真人真事。舊約《以西結書》中神親自兩次提到約伯,將他與挪亞和但以理並列為義人(參結十四12、14、20);新約《雅各書》中聖靈感動作者雅各,特別提到「約伯的忍耐」和他的結局(雅五11)。
約伯記是詩歌智慧書的第一卷。聖經中被稱為詩歌智慧書的有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等五卷。約伯記不全是詩歌體裁,一至二章和四十二章7-17節都是散文。
本書討論的主題,正是人生自古之懸案——受苦之謎;但它特別注意的,是聖徒受苦之謎。約伯記是整本聖經最早完成的作品,成書的日期在四千年前,比創世記早出很多,這本史詩與今天人類面對的生命之謎,關係仍然極為密切。
敬虔的人遭受苦難,並非如約伯的三個朋友所堅持的「乃因人犯罪」,也非如約伯本人所言的「無緣無故蒙冤受苦」,神容許撒但加害約伯,有祂深層的用意,藉此表明:
1.人的禍與福全在於神,祂擁有絕對的主權。
2.敬虔的人必蒙神賜福,倘或遭遇苦難,必有神的美意。
3.神要藉苦難造就並成全敬畏祂的人,使其更深認識神和自己。
4.神也藉受過苦的人打敗撒但,令其啞口無言。
壹、約伯記敘言—約伯受試驗(一1~二10)
一、約伯其人(一1-5)
約伯可說是受苦的代名詞,在聖經中他是受苦能耐的榜樣(雅五11)。神對約伯深具信心,敢拿他來接受撒但的挑戰。由此可見一個敬畏神的人,他的生命在神面前是何等有價值。
約伯可說是當代的見證人。
「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1節)
「烏斯地」:約伯住在死海東南面的地帶。耶利米哀歌把烏斯指為以東地(參哀四21)。有些經文將之與亞蘭連在一起(創十23,二十二21)。
「完全正直」:不是說約伯完全沒有罪,乃指他行為純正,並不虛假。
聖經對約伯生命的描述,言簡意賅。一節經文就道出了約伯對神的敬畏,靈性與道德的高超。
「他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許多僕婢。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2-3節)
「至大」:可能指其財富而言,所以「首富」是此較好的譯法。
約伯的家庭也是十分完美的,從數字方面看「三」與「七」都是代表「完全」的數目;從量方面看,他是富甲一方的。這些都是神賜福的明證,約伯足能見證神的恩慈與眷顧。
「他的兒子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裡設擺筵宴,就打發人去請了他們的三個姐妹來,與他們一同吃喝。」(4節)
「按著日子」:可能是各家每七天輪流宴請一次,或是按著各人的生日宴請。他的三個女兒來參加,說明全家和睦共處,其樂融融。
另一方面約伯非常關懷兒女的靈性,從他吩咐他們自潔,又為他們獻祭代禱一事可見一斑(5節)。因此他成了當代的見證人,他的家也成了屬靈的燈臺。不單神以他為榮,神的仇敵也時時注視他。
我們作為神的兒女,神地上的見證人,撒但是否也常注目在我們的身上呢?
二、撒但第一次控告與神允許約伯首次受攻擊(一6-22)
(一)第一次天庭會議(6-12節)
1、神對約伯的稱讚(6-8節)
「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耶和華問撒但說:你從哪裡來?撒但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6-7節)
「神的眾子」:這裡指神的使者。他們是神的造物,供神差遣(參結十20)。從本書所描寫的撒但可見到「墮落的天使」的影子,他是人類的對頭,也與神為敵。
撒但有四個名號:「龍、古蛇、魔鬼、撒但」(啟十二3、9;二十2)。「龍」指出牠的殘忍兇暴,「古蛇」指出牠是詭詐誘惑人的(創三1),「魔鬼」指出牠是譭謗控告者,「撒但」指出牠是與神作對的。
「也來在其中」:表示撒但並非常常在神的會中。
「我從地上走來走去」:「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8節)
神深知撒但天天找把柄控告人,所以問撒但有沒有留意,神對約伯的評價很高,甚至說世上無人能及。撒但因此也用最厲害的考驗來找約伯的毛病。
神並非不知道約伯的光景,祂故意問「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實際上是主動讓撒但有機會控告約伯,好開始在約伯身上的工作,給我們演出這場屬靈的戲劇(林前四9)。
今天,我們的生活和生命經得起撒但「用心察看」嗎?
2、撒但對約伯的譏評(9-12節)
撒但可說是名實相符,常常與人作對。他看見約伯如此蒙神賜福就坐立不安,趕緊抓住機會向神發出挑戰。撒但認為約伯敬畏神,是因神特別賜福看顧,使他亨通興旺(9-10節);認為約伯敬虔的動機是功利主義。
「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11-12節)
「你且伸手」:應該是「但是你只要伸手」。
「當面棄掉你」:原文是「當面祝福你」,是「當面咒詛你」的委婉說法。
「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撒但雖然挑戰神,但還是必需在神的允許下才能動作,而且所做事情的範圍還受神限制。撒但從來不是可以跟神相抗衡的力量。
約伯的苦難,即使是因為撒但的挑戰,卻直接來自於神的「許可」。這也是本書的主要張力來源,愛人的神,允許苦難降臨在不需要懲罰的人身上。
神不是要摧毀約伯的信心,而是要考驗他,讓他受苦來增添對神的信心(參四十二1-6),得到更大的福氣(參四十二10-16);並讓後世萬千受苦的人因著他的受苦而得益。
撒但破壞人神關係的惡毒計謀,為神所用,反可叫愛祂的人得益處(羅八28)。我們所遭遇的事,我們可能不明白,但卻是神所知道的。想一想,作為神的兒女,我敬畏神的動機是甚麼?
《四隻伸出來的人手》
「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一11)
這一段經文給我們看到宇宙中一個奇妙的事實,那就是神的手、人的手、撒但的手都在做工。
在聖經裏面有四隻伸出來的人手,把基督教的教義都概括的說出來了:
第一隻手是夏娃伸手摘善惡樹的果子,今天一般宗教都強調善惡、是非,惟有基督教注重生命。
第二隻以掃的手是虛假的,整個世界是虛假的,虛空的,虛幻的,虛妄的,虛偽的,唯得著真理(耶穌即是真理)做生命才不虛。
第三隻是烏撒的手,自以為能服事神,其實,是給自己帶來詛咒與死亡。
第四隻彼拉多的手(洗手),是自以為義,自認無罪,靠己除罪,這是今天一般宗教的光景。
我們要斬掉這四隻手,才能在神面前與神的手聯合,共同抵擋撒但的手。
–引自寇世遠《剩下集》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神為何主動提起約伯?為何允許撒但攻擊約伯?
2.神對撒但提出怎樣的限制?這說明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