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十六、詩篇第十六篇
本篇主題:神是我的一切
本篇是求告詩,信靠神必蒙保守免於死亡。使徒行傳曾引用本篇解釋耶穌的復活(參徒二25-28、31;十三35),因此也被認為是「彌賽亞詩篇」。
詩人呼求神、投靠神,因為他知道只有從神那裏才能找到生命中一切的好處,就是指引、安全、豐足、敬拜、弟兄姊妹相交等永遠的福氣。
這是一篇充滿方向感的詩:
(一)往上看(1-2節)
「大衛的金詩。神阿,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金詩」:意義不明,但多見於大衛祈禱脫離危險詩的題注中,大多數聖經學者認為有「遮蓋」之意,因詩人逃避危險時得著蔭庇。詩篇中有六篇被稱為「金詩」(十六、五十六至六十篇)。
「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更可作「除你以外,我再沒有好處」。宣告惟一的信仰,惟有耶和華是造物主,惟有耶和華能賜永生與救恩。
詩人抬頭仰望,他承認只有神自己才是他一切幸福(好處)的源頭,沒有了神就沒有幸福。既然經歷過神的可靠,他就向神禱告,並誓言專心投靠主。
(二)往周圍看(3-4節)
「論在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的神的名號。」
「世上的聖民」:可能是指以色列民、祭司或對神敬虔的人。
「又美又善」:「偉大的」、「威嚴的」,此處是「高貴的人」之意。
「是我最喜悅的」:直譯是「我所喜愛的都在他們裡面」。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直譯是「追隨別(神)的」。
「所澆奠的血」: 似乎指古代宗教儀式之一,將動物血當成祭物澆獻在神明面前。從屬靈角度,比喻迷醉於屬世情欲和貪婪的瘋狂世人。
大衛往周圍看,他看見兩種人:一是聖民何等可愛;一是拜偶像的人,何等可憐。他不但因神而喜悅,也因神的聖民而喜悅;他不但愛神,也愛神所愛的人。
神只有一位,祂是獨一的創造主(林前八5-6)。本節的「別神」指假神,在大衛時代外邦人所拜的巴力、大袞等都屬此。
今天,凡是在我們心裡占去應屬神的位置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為「別神」,包括任何偶像及自我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都是(參提後三2、4)。
(三)往裡面看(5-8節)
大衛檢驗自己心的深處,就更願意全心愛慕主,如同利未人專心服事主;願意專心尋求主,更多認識主。
1.喜愛領受利未人的福樂(5-6節)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產業」:「財產」、「產業」、「基業」、「地業」。
「杯中的分」:在此處和「產業」同義。
神是祝福的根源。聖徒所得的產業,最大的祝福就是神。
這裡強調神賜給人「產業」就是神自己,這是人「應得的分」,神也為祂的子民守護這個產業;這份財富雖然眼不能見,但卻令人喜愛。這種知足的心態實在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百姓進入迦南地以後,利未人專職服事神,並未分得地業。神只應許說:「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民十八20)。這裡所說的,是一個指標,將屬神的以色列,那「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之中每一位子民的真正財富,標示出來。
2.喜愛神的話與神的同在(7-8節)
「我心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至搖動。」
「心腸」:「腎臟」,當時的人認為這是「情感的座落之處」。
「警戒」:原文作「管教」。
「在我右邊」: 是作我保護者的意思。當時的人右手持武器,左手持盾牌,站在自己右邊的人會用盾牌保護自己。此處就是指上帝是拿盾牌保護自己的人,所以自己無所懼。
這裏所描述神的引導,不是輕率隨便就可獲得的:在神一邊,祂是指教而非勉強;在人一邊,內心將深自省察,甚至到令人失眠的地步。因為神在我們右邊幫助我們、保護我們,我們在仇敵和一切難處面前才「不至搖動」。
(四)往前面看(9-11節)
大衛所專注的,不僅是現今的福樂,更是將來永遠的福樂。
「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9-10節)
「靈」:原文作「榮耀」或「肝臟」,與「心」同義。希臘文譯本則作「舌頭」。
「聖者」:「虔誠的人」、「敬虔的人」。
「朽壞」:「坑」、「陰間」。
因為我的主使我安然在祂的旁邊,所以有滿足、歡樂和絕對安全感(9節)。神必不會棄我於不顧,或任由我的生命敗壞(10節),因為我是屬祂的啊!祂將會使我從死裡復活(徒二27,31)。
新約聖經用第十節來解釋耶穌的復活(徒二25-28、31,十三35)。
最後詩人用詩歌的方式表達出上帝將給予祂的子民生命、喜樂和永遠的福樂。「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11節)
大衛如此清楚闡明永生的祝福,這條路毫無攔阻,直通到神面前,也直達永恆。大衛在詩中講述他怎樣因著神豐富的供應,過著美善的生活,又因為有神的庇護,死亡不能奪去他的生命。
大衛都可有此經歷,耶穌基督當然更可以,因此使徒彼得指出,詩中所說乃預言基督的復活。
你願意甘心的,毫無保留地投靠神嗎?只有這樣才可以得著一個豐盛,且是永遠的生命。
《代替》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的神的名號。」(詩十六4)
秦國有個姓逢的人,他有個兒子,小時候很聰明,到了長大之後,生了一種迷糊不清的神經病。聽人家唱歌,他卻要哭;看見白的東西,他偏說是黑的;香的他說是臭的;甜的他說是苦的;別人說是錯的,他卻說是對的。照他的意思,凡是世界上四面八方的水火冷熱,沒有一樣不是顛倒著的。
有位姓楊的人告訴他的父親說:「魯國有一位先生,也許有方法能夠醫好你兒子的病,你為什麼不去問問他呢?」他父親聽了之後,就趕到魯國去,路過陳國,遇見老聃(老子,姓李名耳),說明了兒子的病情。
老聃對他說:「你怎麼知道你的兒子迷糊不清呢?現在世界上的人類,都是不明白對和錯,辨別不清楚利和害,生著這樣毛病的人很多很多,那一個人能把他們醫好呢?
若是世界上的人,全都和你的兒子一樣,那麼反而是迷糊不清了。哀和樂,白和黑,臭和香,對和錯,那一個能說它都是正確的呢?連我所說的話,也不一定是迷糊不清的。魯國的那位先生,自己也是迷糊不清的人,怎麼能夠叫人家不迷糊呢?你還是放心回去吧!」
老聃叫迷糊的父親不必找醫生,因為天下的人都和他兒子一樣迷糊;但在本篇詩篇作者大衛,他知道神不迷糊,且他也不迷糊,由此提出,以慧眼看周圍的聖人與罪民。
聖民是指教會聖徒弟兄姊妹,因為凡信基督者都由神而生,凡愛生他的神,也必愛 從神而生。因主賜新命令,要彼此相愛(約十三34-35)。
罪人指拜偶像者,「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意謂凡以任何別的物件,當作偶像一樣來崇拜,不管它是人或物,名或利,金錢權位,屬世的榮華,與人的愛情,都可以成為人的偶像。
若以這些來代替耶和華,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例如錢財,保羅曾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
–摘錄自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為何說詩篇十六篇是一篇充滿方向感的詩?
2.這四個方向各在說明甚麼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