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二)亞哈謝作王、被害;亞他利雅篡位(二十二1-12)
本章記新王亞哈謝。太后亞他利雅的勢力極大,偶像崇拜的宗教政策未變,並繼續與北國保持密切合作(3-4節)。新王在位只一年便為耶戶所殺(9節),應驗了先知以利亞的話(二十一13-14)。
自從約沙法與亞哈建立姻親關係後,北國的罪惡勢力便一直影響著南國王室。約蘭一生乏善可陳,其兒子亞哈謝也是如此。
1.亞哈謝登位(1-2節)
「耶路撒冷的居民立約蘭的小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因為跟隨阿拉伯人來攻營的軍兵曾殺了亞哈謝的眾兄長。這樣,猶大王約蘭的兒子亞哈謝作了王。」(1節)
「亞哈謝」是約蘭的小兒子。神激動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攻擊約蘭,擄去了約蘭的眾子,只留下亞哈謝可以繼位(二十一16-17)。
「亞哈謝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二歲(列王下八章二十六節作二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年。他母親名叫亞他利雅,是暗利的孫女。」(2節)
依王下八26記載,亞哈謝登基時的年齡應為22歲,《七十士譯本》的抄本及敘利亞文抄本都作「二十二歲」;否則,他的年齡會大過他的父親約蘭兩歲(參二十一5及20節)。此處可能是抄寫錯誤導致。
約蘭登位時32歲、在位8年、40歲病死(二十一20)。因此,亞哈謝即位時不可能是42歲。
「亞她利雅」是北國以色列王亞哈的女兒,教唆丈夫猶大王約蘭敬拜巴力(二十一6)。亞哈謝是亞她利雅的兒子、亞哈的外孫,也是「亞哈家的女婿」(王下八27),繼續與亞哈家族的人聯姻、親上加親。
2.繼續犯罪(3-6節)
受了母親亞他利雅影響,亞哈謝也行惡(3節),罪惡勢力正不斷蔓延。亞哈謝王決定與亞哈兒子以色列王約蘭攜手往基列的拉末去,與亞蘭王哈薛爭戰,亞蘭人擊傷了約蘭(5節),這種聯合當然不為神所喜悅。
基列的拉末地位重要,常成為列國必爭之地。約蘭和亞哈謝最後保住了基列的拉末,雖然約蘭受傷,不過也不嚴重,還可以坐車(王下九21)。
耶斯列有以色列王的行宮,約蘭於是去耶斯列的行宮養病。亞哈謝帶兵回猶大安頓以後,再啟程去探望約蘭王(6節)。
3.審判突然臨到(7-9節)
「亞哈謝去見約蘭就被害了,這是出乎神;因為他到了,就同約蘭出去攻擊甯示的孫子耶戶。這耶戶是耶和華所膏、使他剪除亞哈家的。」(7節)
「出乎神」:意思就是一切在神引導下成就了。列王紀沒有這句話,歷代志解釋了亞哈謝的死如何應驗了神的旨意。亞哈謝的惡運,正好跟他袓父約沙法的忠貞成為強烈對比,這裏也明顯不想提及其作惡的父親約蘭,反高舉了約沙法。
亞哈謝去見以色列王約蘭時,正好耶戶發動叛亂,所以他和約蘭、耶洗別一同遇害(王下九24、27)。
亞哈謝去以色列是為了慰問與亞蘭王哈薛的戰鬥中受傷的以色列王約蘭。這說明亞哈謝和約蘭的關係不單純是軍事同盟關係,兩人的私交也非常密切。
從人的角度講,這種善鄰關係也許是值得稱讚的,但在神的眼中是惡的。因為北以色列是偶像崇拜國家,神早就禁止與他們交往(十九2,二十37)。因此亞哈謝被殺,是他與惡人交往的報應。
「耶戶討亞哈家罪的時候,遇見猶大的眾首領和亞哈謝的眾侄子服事亞哈謝,就把他們都殺了。」(8節)
「眾侄子」: 亦作「眾親屬」或「眾親屬之子」。亞哈謝把他哥哥們的下一代都帶去北國,遇到耶戶背叛亞蘭,一同被殺死,導致無人可以承擔王位。他們也是亞哈家的親戚,所以也是以利亞預言要將其剪除的人(王上二十一21)。
「亞哈謝藏在撒瑪利亞,耶戶尋找他,眾人將他拿住,送到耶戶那裡,就殺了他,將他葬埋;因他們說,他是那盡心尋求耶和華之約沙法的兒子。這樣,亞哈謝的家無力保守國權。」(9節)
這裡說亞哈謝是在撒瑪利亞被殺的。但列王紀則記載他是從園亭之路逃跑時,在姑珥的坡上被擊傷之後,繼續逃到米吉多後死的(王下九27)。
結合兩部分的內容,可以推斷亞哈謝被耶戶追擊,逃到撒瑪利亞藏身,後來被耶戶的手下發現,被押送回去,這已決定他的死亡。後來他又趁機逃了出來,繼續逃亡,在姑珥坡受傷,死在米吉多。這一觀點顯然最接近歷史事實。
亞哈謝死時年僅二十三歲(王下八26),沒有一個成年的兒子可以繼承王位,所以「亞哈謝的家無力保守國權」。這不止是他個人的災難,更是國度的災難。
表面上,大衛後裔的王位岌岌可危,神的應許眼看就要落空。但聖靈卻特別指出「這是出乎神」(7節),祂既然允許災難發生,就必會力挽狂瀾、把國度和聖殿的應許帶回正軌。
本文略去了王下9章所記錄的耶戶的政變。作者對耶戶的生平只作了簡單的介紹,但明確指出了他的使命,即剷除罪惡。
總之,亞哈謝的悲慘死亡的結局是他背離神的必然結果,耶戶是神懲罰罪惡的審判工具(王下九3)。王對神不忠,神就藉著耶戶的手向亞哈謝施行審判,「突然死亡」就是結果。
《謀事在人,成事在神》
「亞哈謝去見約蘭就被害了,這是出乎神;因為他到了,就同約蘭出去攻擊甯示的孫子耶戶。這耶戶是耶和華所膏、使他剪除亞哈家的。」(7節)
亞哈謝去見以色列王約蘭時,正好耶戶發動叛亂,所以他和約蘭、耶洗別一同遇害。這個結果應驗以利亞了先知的預言,神說的話必定成就。
三國時代,諸葛亮自劉備死後就一直著手起兵北伐。總共進行了五次北伐,真正和司馬懿交手的只有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
三國演義中,兩人最關鍵的一役是公元234年的上方谷之戰。
在此戰役中,諸葛亮故意讓魏軍劫走糧草 ,並故意透露自己隱藏在上方谷之中,而司馬昭立功心切,得知消息後立馬率兵前往,司馬懿也率兵前去支援,不料卻中了諸葛亮的圈套。
諸葛亮事先在上方谷囤積了大量的枯木,火油,暗藏在糧草下面,當司馬懿的軍隊進入上方穀後果斷命人封死了穀口 ,來了個甕中捉鼈。
司馬懿在檢查糧草的時候,發現下面隱藏的火油枯木,但已然為時已晚,蜀軍射擊火箭,上方谷頓時成了一片火海,士兵將士被火燒死的燒死,射殺的射殺,司馬父子三人悔不當初,眼睜睜地看著大火已然是無力回天。
諸葛亮站在上方谷仰天長歎:「主公啊,大漢有望了,興漢成功了,蒼天助吾漢啊。」望著山谷裡著起的大火,諸葛亮喜極而泣,胸有成竹,料定司馬懿此次是必死無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當司馬懿準備拔刀自刎之時,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把諸葛亮的整個計畫瞬間澆滅了;大火被撲滅了,司馬懿率軍衝出了重圍,諸葛亮完美的計畫最後卻以失敗落空。
諸葛亮因此一病不起,最終病逝於五丈原。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亞哈謝是怎樣的王?是受誰的影響?你的感想如何?
2. 亞哈謝為何去見以色列王約蘭?遇到甚麼事?這件事提醒我們甚麼生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