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貳、四次大復興:從羅波安到希西家(十~三十二章)
一、第一次:從羅波安到約沙法王(十1~二十37)
(一)羅波安繼位與以色列十支派叛離(十1~十二16)
本章至十二16記接續所羅門為王的羅波安,幾全部採用了王上12和14章的材料,並加上自己的資料。
以色列王國的分裂在所羅門王時代已種下禍根。
羅波安若肯舒解民困,分裂的苦難本或可避免;但他卻選擇變本加厲,以致一發不可收拾(13-16節)。本書作者寫南國猶大史時,雖未圖為羅波安脫罪,但已將分裂的責任部分歸諸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看十三6-7)。
1. 羅波安繼位(十1-5,參王上十二1-5)
「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1節)
羅波安繼位不久,便前往示劍,接受以色列十支派的冠冕。以色列人立王,本應該在首都耶路撒冷舉行。但是羅波安看到北方的支派可能叛變,他為了控制全境,所以往耶路撒冷以北約31公里的示劍,選擇在那裡被膏立。
「示劍」是約書亞臨死以前,召聚以色列領袖與神立約的地方(參書二十四1)。此地位於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間,是古代以色列的軍事、政治及宗教中心。
過去,北方各支派來到南方大衛的首都希伯崙,承認他的王權(代上十一1)。現在,羅波安卻要到北方的示劍會晤北方各支派的領袖,爭取他們的支持。可見國家分裂的危機迫於眉睫,所羅門留下的只是虛假的繁榮昌盛。
(1)眼前的難題(2-4節)
耶羅波安聽見所羅門的逝世及羅波安繼位的事,就從埃及回來,並代表以色列人祈求新王減輕民眾的負擔。
耶羅波安為甚麼會在埃及?
耶羅波安原是負責監管以法蓮和瑪拿西兩支派徵招來的勞工,從事耶城防禦工事的重修工程,他因此有機會深入瞭解民間。也因此對於所羅門修補米羅的工程頗有怨言,甚至起來攻擊王的作為,得罪所羅門王,因此逃往埃及(王上十一26-27)。
(2)停一停、想一想(5節)
「羅波安對他們說:第三日再來見我吧!民就去了。」
看起來羅波安完全不知道以色列人的狀況,所以他並沒有足夠的準備,導致需要三天的時間來想對策。百姓聽見羅波安這樣的回應,可能也覺得蠻有誠意的,所以就沒有立刻發難。
2. 不採納老年人的意見(十6-7,參王上十二6-7)
「羅波安之父所羅門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羅波安王和他們商議,說:你們給我出個什麼主意,我好回復這民。」(6節)
以色列傳統頗為尊重老年人及其智慧,故羅波安先徵詢老年人。老年人出謀請羅波安答應百姓的要求,以安撫民心(7節)。由此可見,這些人也認為百姓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
3. 聽從少年人的計謀(十8-11,參王上十二8-15)
「王卻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與他一同長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議,」(8節)
「少年人」:原文「男孩、兒童」。羅波安「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一歲」(十二13),「少年人」既是與他「一同長大」的,也不會太年輕。
但他們是朝中的新貴,所出的主意也像「少年人」那樣狂妄幼稚,沒有「老年人」那麼老謀深算。而羅波安更看重少年人的意見,因為他們很瞭解羅波安的性情,能投其所好、提出合他心意的主意。
「那同他長大的少年人說:這民對王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王要對他們如此說:我的小拇指比我父親的腰還粗;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10-11節)
羅波安轉而求問其他少年人,相信大多是他的堂兄弟或其他王室成員,他們強調使用高壓政策。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吹捧羅波安,說他的權力比所羅門強盛(10節下)。
(2)正面駁回了百姓的要求(11節上)。
(3)主張用暴力和強硬的手段統治百姓(11節下)。
羅波安的失敗就在於他找錯了對象諮詢,加上他權力慾太強,過分逞勇鬥狠所致。其實,面對抉擇時,我們切要禱告尋求神的心意。這裏,他好像全忘記了神一樣!
4. 以色列人背叛(十12-19,參王上十二16-20)
王國的分裂,背後的因素很多,可在這裏窺見一二。
(1)羅波安專橫使事情惡化(12-14節)
他本有責任以公正、公義的手法處理以色列人的要求;無奈他專橫自恃,不聽老年人的意見,反以嚴厲的說話回覆以色列人,致使事情惡化下去。
(2)所羅門種下分裂遠因(15節)
這裏並未明說所羅門離棄神,但強調「亞希雅」所說的話顯然已作了暗示。所羅門曾多行神不喜悅的事,不專心順從耶和華,結果種下分裂的禍根(參王上十一1-13、33)。
(3)耶羅波安與以色列人的反叛(16-17節)
當以耶羅波安為首的十支派知道自己的要求未被接受時,就當場撕破臉說:「我們與大衛有甚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只有那些住在猶大眾城鎮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然作他們的王。
(4)局勢不可逆轉(18-19節)
「羅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裡去,以色列人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王急忙上車,逃回耶路撒冷去了。這樣,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直到今日。」
「哈多蘭」:又名亞多蘭(王上十二18),為大衛王朝舊臣,主管人力的徵調和分配。此時奉王命往北國行使權力,遭遇抵抗,被人用石頭打死。羅波安知統一無望,從示劍逃回耶城,至此分裂已成定局。
表面上看來,分裂是由於所羅門時期開始積壓的百姓對統治者的不滿(4節),和羅波安的強硬政策所引發的。但實際是神對所羅門信仰墮落(王上十一9-13)的審判(15節;王上十一11,31-36)。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
人犯罪時,有時神並沒有直接的阻止,但這不是說,神接受我們這種犯罪行動。神會尊重我們在道德行為上的自由抉擇而暫且緘默,可是,人承擔惡果確是免不了。
耶羅波安得到北國似乎是神的命定,但是他急於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政權,手段並不正確。結果,為了鞏固所得政權,必須不斷倚靠自己的手段,造成北國幾乎是動盪不安,流血不斷。
《失策失言失國》
「羅波安王用嚴厲的話回覆他們。」(代下十13)
愛和懼怕,都有使人降服的能力。君王可以作羔羊,使人感到可愛;或作威嚴的獅子,使人懼怕。
多數的君王,願意作獅子,顯出統治者的威權,以收震懾的效果。一般人以為這就是敬畏了,其實是把森林原野中的原則,代替人間社會的秩序。
羅波安接續所羅門,作了以色列王。人民擁護耶羅波安作代表,向新王請願,要求減輕勞役負擔。為甚麼他們在所羅門的統治下,不早講出心中的不滿呢?因為所羅門繼承了大衛的遺志,建造聖殿,使人民有正確的敬拜中心。
他建立了積貨城和保障,增進國家的安全;他發展經濟建設,加強了大家共同的自尊心;這些都是可以看見的成就,人接受他智慧的領導。為了有價值的目標,人民可以容忍有限度的犧牲。
新王登了位,承受了前王未發的積怨,卻沒有提出高尚的目標。對於人民的請願,他不採納老臣的建議,說出恩待的好話;卻用無知少年玩伴的主意,以嚴厲的話回覆他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蝎子鞭責打你們。」(代下十11)
這種恐嚇的大言,顯出了獅子的威猛,很能滿足新王作威作福的高傲心向,滿足舊人的浮誇心性。可惜,以色列眾民卻不給他表現的機會,他們宣布與大衛家斷絕關係,各顧自己,各人回家去了。
羅波安不知省悟,竟加上了另一個錯誤,「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裏去」,想用那個以殘酷著名的勞動集中營主管的威望,恫嚇他們就範。
哪知收到了相反的效果,以色列人所有的怨恨,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用石頭打死他。永遠的分裂終於造成,無法可治。推究原因,由於愚昧王接受了錯誤的建議,失策,失言,失國。(代下十8-19)
經過了近一千年之後,另一位君王臨到了世界。從肉身來說,祂是大衛的後裔;先於大衛存在,本來是至高神的兒子,卻是柔和謙卑;祂愛罪人,為小孩子祝福,能夠屈尊給門徒洗腳,與憂傷的婦女同哭。
祂把世人從罪惡的軛下解放出來,要他們甘心順從,負祂輕省的軛,因愛而服事父神,遵行祂的旨意(太十一28-30),進入祂榮耀的天國。
–引自于中旻《歷代志下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羅波安為何選擇往示劍去登基?
2. 老年人與少年人各給羅波安怎樣的意見?為何會有如此差異?他的選擇說明怎樣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