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2024-11-06 每日研經
在開始讀歷代志下之前,先做扼要介紹。
歷代志上下原是同一卷書,作者是以斯拉,寫作時間約公元前430年。本書繼續前書歷代志上,專講猶大國列王的歷史,少提以色列。
本書的內容時間從所羅門登基作王起,前後共二十一位王,一直到西底家被擄,以及波斯王古列下詔被擄百姓回歸止。亦即大約主前973年至主前538年,共約435年。
本書的性質和歷代志上一樣,仍是以神的看法和話語來解釋猶大國的歷史。它的目的仍是使歸回故國的百姓認識神的作為而歸順祂。
因為列王紀是記載猶大和以色列兩國的歷史,而歷代志專門記載猶大國的歷史,所以對於同一件事,列王紀的記載頗為簡括,而歷代志的記載比較詳細。
又因為列王紀是純歷史,而歷代志是以神的看法和話語來解釋歷史,所以對於同一件事,列王紀往往只講事實,不講原因,而歷代志卻提出了評論。
本書作者以斯拉帶領一批被擄的猶太人歸回巴勒斯坦,這是第二次的回歸。他滿懷著熱忱,盼望與歸回故土的同胞,重建符合神心意的猶大國。為此,他以教導同胞認識律法、聖殿和祭祀制度為己任(參斯七10)。
他編寫《歷代志上下》的目的,正是為了教導同胞,深切體認唯有大衛王和他一脈相傳的子孫,才是神所揀選的王朝;也唯有遵行神律法、在神所選定的地方,亦及聖殿,按照條例獻祭,並維護純粹的血統,才能蒙神賜福。
本書鑰節: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七14)
壹、盛極而衰:從所羅門到王國分裂(一~十章)
建造聖殿是本書前九章的主題,在這九章建殿記事的開頭和結尾處(1章和9章),是所羅門無比智慧和無窮財富的介紹(一7-17;九1-28)。他的這些智慧和財富都和建殿不可分(看二12推羅王的稱讚)。
一、所羅門王的才華與權勢(一1-17)
(一)所羅門的敬虔(1-6節,參王上三1-4)
1. 所羅門國位堅固(1節)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國位堅固,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使他甚為尊大。」
本節是全段的小引,說明所羅門的統治權符合了神的要求,得到了神的祝福。作者提出三項證明:所羅門成功地掃平一切動亂(參王上二13-46);他有神的同在;他得享尊榮。
經過與亞多尼雅一番內部權力鬥爭後,所羅門終於在神引導下成為以色列王。他「國位堅固」,表明他的敵對力量始終勝不過他。
2.所羅門尋求神的面(2-6節)
「所羅門吩咐以色列眾人,就是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都來。所羅門和會眾都往基遍的邱壇去,因那裡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2-3節)
「基遍」:字義是「丘陵城市」,位於便雅憫支派境內,距離耶路撒冷6.8公里。這是示羅被毀之後會幕及祭壇所在之處(參代上二十一29)。
「邱壇」: 自古以來,在巴勒斯坦一帶地方的人,都以山頂為特別合適敬拜神的所在,稱作邱壇。
「只是神的約櫃,大衛已經從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為約櫃支搭了帳幕。」(4節)
這是作者的伏筆。大衛已經將約櫃安置在耶路撒冷,神的寶座在那裡,只是會幕仍然在基遍。所羅門要求所有以色列國的統治者、官員都來到基遍獻祭。因為那裏有一個「極大〔出名〕的丘壇」(王上三4)。那裏有人氣。
他招聚以色列人來到耶路撒冷,然後再往基遍舉行宗教大會,甚至獻一千犧牲為燔祭(6節)。這個級數的獻祭可以與出埃及記二十四5-8;列王紀上八5相比。通常如此的鋪張程度是重要之立約場合,或與耶和華開創新關係的表示。
大衛在位時凡遇國家大事,都必召集全國代表共商(代上十三1-5;二十八1)。所羅門不只學效父親,也是他國位堅固、已獲全民支持的證據。
因此,這裡清楚指出,由於基便那裏有摩西所製造的會幕及比撒列所造的銅壇。所以,他不是去敬拜異教之神,乃是就近會幕、銅壇尋求耶和華。問題是約櫃在耶路撒冷,不在基便,捨近求遠所為何事?
列王記說:「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只是還在邱壇獻祭燒香。」(王上三3)「只是」的用語,明顯地指出他的不足之處,行善未能達標。
(二)所羅門祈求智慧(7-13節,參王上十5-15)
「當夜,神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7節)神悅納所羅門的心,於是向他顯現,應允他的祈求。所羅門說:「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8-10節)
「智慧聰明」:原先為軍事術語,是戰士所需要的,好能夠帶領軍隊出入爭戰。但所羅門卻相信,「智慧聰明」更可用在政治及管治人民上。言下之意,他不是為征服別人,乃為即將來臨的建殿事工。
所羅門本可向神祈求富貴榮華,但他卻因極為重視神人間的敬拜關係而放棄了。這種體貼神心腸的祈求,神當然十分欣賞,不單應允所求的,連他沒有求的也都賜予他(11-12節)。
「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12節)
神賜下「智慧聰明」,應驗了大衛的祝福:「但願耶和華賜你聰明智慧,好治理以色列國,遵行耶和華你神的律法。」(代上二十二12)並且神所賜的比所羅門所求的更多,不但有「智慧聰明」以管理國度,還有「資財、豐富、尊榮」以建造聖殿。
神既然定意要建造聖殿,神就會負責賜下所需要智慧和財富。同樣,神既然要我們建造基督的身體教會,神也會負責賜下屬靈的恩賜(林前十二7-12)。
(三)所羅門的兵力與財富(14-17節,參王上十26-29)
本段所講的所羅門的財富,可以由三方面來表達:國防的強盛(14節);經濟的繁榮(15節);商業的興隆(16-17節)。
這是神的應許的具體實現(參12節),因祂實踐了所承諾的。所羅門在物質貨財上這樣豐富,又有智慧聰明,萬事俱備,自然成為適當的人選去作偉大的建殿工作。
「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裡。」(14節)
所羅門集結如此龐大的戰車兵團,表示他有意仿效鄰邦和敵國展示軍力。耶路撒冷位於猶大山地,並不適合戰車馬兵的行動。因此,安置在耶路撒冷的戰車馬兵,完全是用來炫耀排場的。
在舊約聖經中馬的多少,是衡量經濟實力和權力大小的標準。然而神卻命令以色列不得加添馬匹(申十七16),因為存在著相對的危機:
1.容易依賴軍事力量,而不依靠神。
2.容易使人沉浸於享樂,或陷入戰爭遊戲之中(撒上八11)。
3.為了加添馬匹與外邦人交易,而破壞以色列的一神信仰的危險。
大衛時代並沒有發展騎兵,還記載大衛打敗哈大底謝時,也不劫掠馬匹,只留下可以拉100輛車的馬,其他的馬都砍斷蹄筋(參撒下八4)。到了所羅門就預備大量的馬車和馬匹了。
在當時所羅門必定熟知這些道理,但他卻為自己買馬兵修車城,可見一個人即便擁有很高的智慧,也很難抵擋罪惡的誘惑。這也成為他日後衰敗的原因之一。
從其他資料我們得知,所羅門在人生路途上有失敗之處。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學習他在這裏所表現的優點:他為了神的工作尋求神的面及求智慧,所以他能夠完成神所交託的事工絕非偶然。
本書並沒有對所羅門的財富做出任何評價,但本書最初的讀者、也就是被擄回歸的百姓都知道神的律法:「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耶和華曾吩咐你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申十七16)
但所羅門不但為自己加添了大量馬匹(14節),也派人回埃及去做馬匹生意(17節);律法又規定王「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十七17),但所羅門卻「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15節)。
所羅門在物質上的豐富,一方面是神所賞賜的「資財、豐富、尊榮」,好用來建造聖殿;但另一方面,這些恩典也會讓所羅門被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所試探,雖然聖殿建成了,但所羅門的心卻越來越偏離神,國度最終被神奪回(十15;王上十一11)。
同樣,我們若不「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恩典越多,就越容易驕傲;恩賜越大,就越容易跌倒;雖然神的工作做成了,但做工的人卻難免神的管教。
《求甚麼?》
「當夜,神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代下一7)
我們祈求有清潔的心,讓聖靈住在裏面。
但當夜間夢中,黑暗遮掩了人的眼睛,心靈可以脫卸軀殼的羈絆,任隨思想的翅膀飛翔,不免有不純潔的夢,寧願不讓別人窺透我們心靈的窗戶。要思想:你的心如何?你為何祈求?你在哪裏敬拜?
所羅門和會眾都往基遍的丘壇去,因那裏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只是神的約櫃,大衛已經從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為約櫃支搭了帳幕。(代下一3-4)
這是聖經中一個很有趣味的記載:原來在以色列王國的早期,曾有過雙重敬拜中心的事:一在基遍(代上十六39),一在耶路撒冷;兩個地方所拜的都是耶和華同一位的真神。
在古老的大城基遍的山丘上,建有一座「極大〔出名〕的丘壇」(王上三4),有華美的會幕,還有歷史性的銅壇,是著名的古代藝術家比撒列所造的。(代下一3-5)
當然這一切都很好,既有歷史價值又美觀。但你有沒有注意到少了些甚麼?至聖所裏面,沒有了神的約櫃!因為在以便以謝戰役中,以色列人戰敗,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
非利士人送還約櫃後,存在基列耶琳,直到大衛把約櫃迎入耶路撒冷,就是大衛所預備的帳幕裏(撒上四1-11;撒下六17)。這樣,大衛一直在耶路撒冷耶和華立名的居所敬拜神,因為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
基遍的會幕,早就櫃去帳空;亞比亞他被免除祭司職務後,撒督也離去接任(王上二27),只剩下了沒有約櫃的空殼。但欣賞傳統的人,仍然往基遍去敬拜,也許是他們以為神是傳統的神,不會改變;特別是圖就近方便的人,但願如此。
所羅門這個年輕的王,天生懂得政治運作的技巧,知道在基遍丘壇敬拜的人多,以為是民意測驗的歸趨:人多的一定是對的。他捨近求遠,把宗教當作牢籠人心的途徑。耶和華原諒他誠實的錯誤,仍在夜間夢中向他顯現。
所羅門知道了自己真正缺乏的是甚麼:領袖的錯誤,不是個人得失的事,更關係著全國;知道自己缺乏智慧,就向神求,可以判斷全國的民,免得陷入錯失。(代下一10)不僅應允他,還增加他豐富尊榮。
他求得對了,但不表明他祈求的地方對。所羅門從此不再去基遍求夢。耶和華再次向他顯現,是在耶路撒冷。
–引自于中旻《歷代志下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所羅門招集眾官員去哪裡獻祭?為何去那裏?有何可議之處?
2.思考一下,所羅門的富裕表現出怎樣的潛在問題?